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
1.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代,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政权分裂,战争频繁不断。
2.美术发展
(1)魏晋时期,由于优裕的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著名的书画家。著名的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画品》奠定了古代画史、画论的发展道路。
(2)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带来某些新的因素,极大地丰富了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创作。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在寺院中竞展才华,创造出适合中国民族审美风范的佛教新样式。
二、隋唐美术发展
1.时代背景
隋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表现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使唐王朝发展到隆盛的顶点,成为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国。
2.美术发展
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极大的促进美术的发展。雕版印刷、建筑、雕塑、山水画与书法等在这一时期发展昌盛,为世界闻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
1.魏晋时期
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著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1)曹不兴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① 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他主要是画人物,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
② 主要作品有《龙头样》四卷、《青豀侧坐赤龙盘龙图》二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一卷、《夷子蛮兽样》等。
(2)卫协
卫协,西晋画家。
① 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实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
② 师法曹不兴,擅绘道释人物故事。
③ 主要作品有《上林苑图》、《七佛图》、隋朝官本《毛诗北风图》、《毛诗黍离图》、《吴王舟师图》、《列女图》等。
④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颇有影响。
(3)顾恺之
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① 其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风格精细。
② 顾恺之的真迹已无存,仅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图3- 1)、《列女仁智图》等后世摹本传世。
2.南北朝时期
(1)陆探微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
① 擅长人物画。他人物画成就卓越,师法顾恺之,人称“顾陆”,同属于“笔迹周密”的“密体”。
② 他创造了一种以容貌瘦削为特征的人物形象,被称之为“秀骨清像”。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2)张僧繇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
① 生平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
② 既长于佛教壁画和卷轴画,又长于佛教雕塑,且富于民族特色, 故为世人所广泛接受,因之有“张家样”之称。
③ 他风格特点属于一种线条疏朗、笔意洒脱的“疏体”。
④ 主要作品有《维摩诘》、《菩萨》和《定光如来像》等。
(3)萧绎
① 梁元帝萧绎,文献记载他多才艺,精通绘事。
②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图3-2)原作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
(4)曹仲达
曹仲达,中国南北朝北齐画家,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
① 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② 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人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杨子华
杨子华,北齐画家。
① 擅画人物、宫苑、车马等。
② 他的作品多描绘当代题材和北齐的贵族生活。其画风对唐代人物画影响较大。
③ 杨子华传世作品极少,《北齐校书图》(宋摹本)(图3-3)是流传下来的作品之一。
二、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
魏晋时期绘画遗迹主要是考古发掘品,种类包括有砖画、壁画、纸画、石刻线画、模印砖画及漆画等。这些出土品因时代和地域文化的不同,所呈现的风格也各有区别,其中有些作品或可与文献记载相互印 证,或可与传世作品相互参照。
1.壁画
(1)河西魏晋墓室壁画
① 甘肃嘉峪关一带发掘了一批魏晋时期墓葬,均为砖室墓,其中多座墓中绘有壁画。这些作品(图3-4)用色鲜明、风格清新,画面豪放感人,富于生活气息。通过坞壁生活的描绘,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② 甘肃酒泉丁家闸墓室壁画(5号墓),内容丰富,构思完整,描绘天、地、人间三种境界,是十六国时期难得的绘画遗物。
③ 甘肃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拼镶彩绘的神兽灵异图像是汉晋以来表现神仙灵异传统的延续,一些图像在后代得到传承。
(2)高句丽墓室壁画
高丽墓葬均石砌,众多墓中绘有精美壁画。这些墓室壁画保留着更多的中国文化风格。集安舞俑冢、角犊冢、狩猎冢等是其代表作。
(3)北朝晚期的墓室壁画
北朝晚期的墓室壁画屡有发现,如河北磁县的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高润墓、北齐湾漳大墓、山西太原北齐叡墓和徐显秀墓、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墓、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等。这些墓室壁画在风格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映出北朝晚期不同地区的艺术特色。
2.砖画
江苏南京、丹阳等地的南朝墓多见有拼镶于墓壁的模印砖画, 题材除常见的青龙、白虎、蹲狮等灵兽外,最有特色的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3-5)模印砖画。
(2)河南邓县(今邓州)南朝画像砖墓出土的画像砖是先模印后再施彩,一砖一图,有独立成幅的,也有多图组合而成完整内容的。邓县彩色画像砖较多地体现出南朝前期到中期绘画风格的一些特点。
3.石刻线画
北朝石刻线画继承汉画像石减地阴刻的传统技法而又有时代的造型特色。这些石刻线画所依据的大多是流行的粉本图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河南洛阳出土的宁懋石室和孝子棺石刻线画。
4.漆画
北朝漆画承继战国以来的传统漆画工艺水平,在生活用品和墓葬用品的器表施以装饰特点的画面。漆画一般用色明快,形象简洁,风格粗犷。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图3-6)和宁夏固原漆棺画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画学论著的出现
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两汉以来文艺创作的长足进步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既需要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也需提出文艺评论(批评)的标准,这更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魏晋以来, 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画学论著。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
(1)理论主张
① 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② 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③ 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他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
(2)理论贡献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对后世有深远影 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2.谢赫的《画品》
谢赫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1)理论主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① 绘画功能
文中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显然承继了曹植“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② 品评画家
《画品》中以六品论例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贝品第高下。
③ “六法”
a.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b.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c.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d.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e.经营位置,是指构图和构思合理巧妙;
f.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理论贡献
《画品》在画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画品》的体裁为后世所承继和效仿,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3.孙畅之的《述画》
孙畅之的《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原书不存,现存文字是经《历代名画记》一书转述得以部分保存。书中记述了汉代至南朝 宋、齐各代的画家传记,杂以评论。这种以画家传记为记述主.线的编写体例在唐代通史体画史著作中得以发扬。
4.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宗炳的山水画论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也是著名佛学家。关于山水画的主张主要有:
① 他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
② 提出“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创作构思方法;
③ 他在文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作了明确而精辟的概括;
④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其“畅神说”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
(2)王微的山水画论
山水画家王微,著有《叙画》一篇。他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 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反映了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山水娱情作用的认识。其中“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 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的语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艺术家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