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中国美术史

秦汉美术史-中国书法篆刻艺术

中国美术史 浏览 网友供稿 美术网

 秦代书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正字活动。原先六国的各种歧异字体都被废止,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的“小篆”成为秦代官方通行文字,而民间通用的则是隶书。

1.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1)特征

① 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② 笔划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③ 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④ 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2)代表作品

① 《泰山刻石》(残存10字)、《琅琊台刻石》(残存一面);

② 《阳陵虎符》(图2-4)上的错金铭文。

 

2.简帛

(1)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文字属于篆书向隶书演变过渡时期的“古隶”,有的字还保留着篆书的结构,笔法浑厚朴茂,结构方圆相辅,用笔不尽圆转,而多用有顿挫的直线,已见波势的雏形。

(2)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文字中有的是篆书,书写年代有的为秦代,也比较工整。

3.书法家

(1)李斯、赵高、胡毋敬

李斯是小篆的整理者,赵高、胡毋敬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也起过一定作用。

(2)程邈

程邈对隶书的规范做过贡献,被传说为隶书的创造者。

二、汉代书体演变

汉代篆、隶、草三种字体都在应用,篆书主要用于刻石、刻符(如柩铭、碑额)和官方重要文书仪典的书写;隶书多用于中级的官方文书和经籍的书写,东汉还多用于墓碑;草书则供低级的官方文书和一般奏牍草稿及民间日常书写使用。

1.篆书

篆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是大篆、小篆的统称。汉代篆书书风由秦代的圆转逐渐趋向方正。主要代表作品:

(1)篆书碑刻

有《开母石阙铭》、《少室石阙铭》、《袁安碑》、《袁敞碑》、

《祀三公山碑》等,结体茂密,体势方圆结合,用笔遒劲,与秦篆不同。

(2)青铜器篆书铭文

汉代铜器上的篆书铭文多系先书写,再由工匠凿刻而成,因此笔划多为方折,转折处断而不连,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如《新莽铜量铭》代表了新莽时期的风格,小篆方正工整,垂脚修长,结构舒展挺拔,风格典雅秀丽。

(3)砖瓦装饰文字

汉代砖瓦上的装饰文字多是篆书,砖上的字多形体修长,瓦当文字随形书写,奇趣横生。

2.隶书

(1)隶书发展状况

① 西汉

西汉石刻除了篆书以外,主要是古隶,承秦代余绪而有发展,如

《五凤二年刻石》,结构已是隶书的体势,但笔划尚未见典型的波磔。

② 两汉之际

两汉之际是隶书成熟时期,形体由长方趋向宽扁,由纵势转向横 势,笔划已趋工整,波挑明显,讲究点画俯仰呼应,结体、用笔都走向成熟。

③ 东汉

东汉隶书用笔技巧更为丰富,在波挑中充分发挥笔毫的变化,提按顿挫,起笔止笔,波势明显,有“蚕头燕尾”之称。结构上疏密多变,呼应变化,既规整又自由灵动。

④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随着隶书自身形式发展到顶峰并走向停滞,也由于时代精神走向衰颓混乱,隶书一味追求形式和装饰性,波挑矫揉造作,结构板滞,缺乏生趣,已见衰落。

(2)隶书特征

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笔势多变,庄重洒脱。

(3)代表作品

① 隶书碑刻

汉代墓碑、石阙的盛行和画像石上的主体碑文多用便于认读又不失稳重的隶书。其风格多种多样,各局特色。

② 刑徒砖铭文

这些铭文由民间书匠或者专门从事掩埋工作的匠师用刀随意刻成, 草率任意,不计行格,不避败笔,反而有一种奔放不羁的个性化趣味, 与大型墓碑的庙堂气迥然有别。

③ 简帛

a.简牍:居延《尧典》残简、罗布泊《论语》残简、武威、《王杖诏令》简。

b.帛书: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3.草书

草书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书体,可以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种,汉代属于发展初期的章草阶段,东晋为成熟期的今草阶段。草书初创时是为了适应快速书写的需要,但不久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入了纯粹创作和欣赏领域。

(1)特征

① 西汉的草书还是古隶的简易、快速书写,称为草隶或隶草阶段。

② 东汉时期草书逐渐出现波磔,是成熟的隶书的速写法,称为章草。

③ 字形扁平,有波磔用笔,字字分离不连写。

(2)书法家

汉代的著名书法家很多,有史游、杜操、崔瑗、张芝、蔡邕、师宜官等。

① 史游曾以隶书草写作《急就章》。

② 崔瑗、杜操以章草知名,后人并称“崔杜”。

③ 张芝擅长章草,唐代张怀瑾《书断》说他创今草,并称他为“草圣”。

④ 蔡邕擅长篆隶,创“飞白”书,曾参与书写《熹平石经》,这是东汉熹平四年(175年)立于太学门外的儒家经典标准本。

4.书法理论

(1)东汉崔瑗有《草书势》,蔡邕有《大篆赞》和《隶书势》,这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都是就某一种书体的艺术表现特征发表见解, 惜已散佚,仅有残文保留在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和《书断》里。

(2)赵壹的《非草书》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的完整论著,但《非草书》却是一篇贬低草书、反对超出实用价值之外的审美活动的道学之文。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兼文字学专著,以小篆为标准,保留了很多汉字的原始字义,也出现了一些解释错误,表明这时正处于文字剧烈变迁的时代,篆书正在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秦汉篆刻

秦始皇规定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了这一规定。汉代官印中有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

1.秦代篆刻

(1)字体

秦代“书同文”,印字也同文,过去的六国古文一律废止。秦代有八种法定书体,其中的摹印篆用于印章,与小篆字体相近,印文端庄秀丽,但比规范的小篆稍显恣肆自如。

(2)特点

① 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或“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

② 除官印、私印外,还以成语人印,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2.汉代篆刻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的时期,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以前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

(1)西汉篆刻

西汉早期印继承秦制,印式、钮制和文字排列的田字形和日字形界栏,都与秦印完全相同,字形也类似秦印文,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

① 缪篆

西汉篆刻在隶书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新的篆书字体,结体简化,笔划平整方直,规整茂美,被称为缪篆。主要特点:

a.圆劲规整,如“文帝行玺”(第三代南越王之玺,西汉早期)、“朔宁王太后玺”(东汉初);

b.方折平正,如“窦绾”(西汉景帝时)、“广陵王玺”(东汉早期)。

② 满白文

西汉还流行方正的满白文,字形端庄朴茂,堪称西汉初期篆刻史料的空前重大新发现。

(2)东汉篆刻

东汉篆刻较西汉篆刻具有以下特点:

① 印文字体变化较大,通常采用较为单一的纵横笔道。

② 字形的部分或某些偏旁趋向于简略、变形。

③ 篆书已经退出日常应用,隶书取代了它的位置。

④ 规范化的缪篆也变得简率平直、粗细疏密多变,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⑤ 装饰性的鸟虫书入印的,但与东周鸟虫书不同,比较强调书法意味。西汉的鸟虫篆印多较具象,而东汉的多为单线回旋的曲形印文。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zhmss/1/2019-05-14/206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中国美术史最新 美术史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