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古徽州(今黄山市)是全国四大鐫刻中心之一,尤以刻工之乡歙县村最为闻名,徽派版刻十之八九出自该村黄氏刻工之手。已故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鐸先生在《中国版刻图录·序》中说:“歙县村黄氏诸名手所刻版画,盛行於明万歷至乾隆初,时人有刻,必请歙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故有“鐫刻必求歙工,歙工首推黄氏”之说,又有“世界版画中国之最,中国版画徽派之最,徽派版画黄刻之最”之誉。黄氏家族以鐫刻为业,世代相承,家传户习,名手辈出,专事徽派版刻研究的专家周先生云:明清 “黄氏一门……拥有刻工三百多人,能作画插图者百人,称得起木刻家的有三十人。”所刻图书无以计数,经史子集无所不及,现代出版最习用最常见的宋体字,其前身就是黄氏世家发明的“树形字”(今之标宋体)。从《黄山图》、《九华山志》、《齐云山志》、《白岳烟云》、《环翠堂园景图》到古徽州各邑的山川图志,从《方氏墨苑》、《程氏墨苑》到《楚辞·九歌》、《唐诗画谱》、《唐解元倣古今画谱》、《彩笔情辞》,从《目莲救母劝善戏文》、《闺范图说》到《青楼韵语》、《风流绝唱》、《金瓶梅》、《水滸传》、《三言二拍》,从《牡丹亭》、《望江亭》到《蝴蝶梦》、《红楼梦》再到《西厢记》、《红拂记》、《玉簪记》、《荆釵记》、《西游记》,黄氏鐫刻世家一门数代名匠,刻制了无数版画插图,仅目前已发现的传世佳作就有约八千餘件,创造了我国版画艺术的辉煌。徽派版刻构图完整饱满,线描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脱,版面清雅简洁,刀法精细入微,精巧绝伦到每一条游丝皆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每一个细点皆圆润晴晰,点粒不茍,表现了黄氏家族的高超绝技,形成徽派的独特风格。其“细密纤巧,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有文人书卷气,也有民间稚拙味,可以作文人的案头读物,也可以为村妇书童所理解。”同宗同脉的黄氏传人、国画大师黄宾虹把徽刻列为“四巧工”之一;著名学者、书法家郑振鐸称讚“黄氏刻工尤为白眉”,曾下评语曰:“举凡鐫雅秀丽,或奔放雄迈的画稿,一入黄氏诸名工之手中,胥能阐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态,而时亦能自行布稿作图。”徽派版刻构图完整饱满,线描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脱,版面清雅简洁,刀法精细入微,精巧绝伦到每一条游丝皆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每一个细点皆圆润晴晰,点粒不茍,表现了黄氏家族的高超绝技,形成徽派的独特风格。其“细密纤巧,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有文人书卷气,也有民间稚拙味,可以作文人的案头读物,也可以为村妇书童所理解。”同宗同脉的黄氏传人、国画大师黄宾虹把徽刻列为“四巧工”之一;著名学者、书法家郑振鐸称讚“黄氏刻工尤为白眉”,曾下评语曰:“举凡鐫雅秀丽,或奔放雄迈的画稿,一入黄氏诸名工之手中,胥能阐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态,而时亦能自行布稿作图。”当然,徽刻继承和吸收了各家流派的经验和技法,风格也不是绝对的。今天,黄氏鐫刻世家传人黄兆祖先生一脉仍承其家业,黄先生门生六人,其嫡子黄勇——黄山市屯溪老街金石屋主人——尚能借助徽刻之刀法与气韵而转攻金石、木雕、竹雕,颇能出神入化,展现了黄氏雕刻风格之神韵。自明万歷年伊始,徽派雕刻独领风骚四五百年,影响十分深远。没有徽派版刻的刊行传世,佛经佛像和元曲明戏清话本不可能流传至今;没有徽派版刻的刊行传世,徽学文化也不可能蔚然大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全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缩影;没有徽派版刻的刊行传世,黄山白岳九华山上眾多景观景点更不可能穿越几个世纪之后,至今仍然能够散发出阵阵的墨香。徽派鐫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亦是随著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当代“新徽派版画”不同於传统徽派的復制木刻,一改而为鲁迅先生倡导的关注现实的创作版画。新中国成立后,以赖少其、师松龄等为代表的新徽派,自1959年合作《淮北变江南》至1979的《大别山下》共计11幅巨型版画,在继承传统徽派版画艺术的基础上,更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1997年,版画家师松龄设计的《黄山》邮票被评为全国最佳邮票。这是我国第一次採用“新徽派版画”绘制的“国家名片”,这是在学习黄氏徽派的同时,又能发挥现代版画的特点,而创作出一种表现力更丰富的新徽派版画艺术。
新徽派版画显示出了她强劲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