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东土语:所谓符号,是指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或象形文字,是文化的一种特质。雕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是情感的符号,是观念的符号,是艺术家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的符号。在某种程度上,符号简直可以说是艺术家个性色彩的标签。所以,符号不仅具有标识功能、文化价值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传奇价值功能和商业价值功能。
雕塑艺术与符号学
张大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艺术又称空间艺术或立体造型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的范围已大大延伸,但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特殊的价值和社会功能是不变的,同时,它以文化符号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始终存在的。创作的过程即是符号生成和运用的过程,一方面,作为物质的精神化,它记录了人类不同时期的理想与追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另一方面,作为精神的物质化,雕塑以物质实体,通过不同形态,体现材质美与技艺美。它是文化符号的载体和媒介。
艺术创作可以把代表不同本质、不同时空、不同情感的符号元素组织转换为凝练的可视形象,使其产生出超自然的力。这种功能从史前图腾已经开始,那时的人们认为这种古怪的东西能给自己带来福运,免除灾难。后来历代统治者将这种功能发扬、强化,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宏伟的建筑与雕像。埃及的金字塔如山峰般稳定,法老雕像巨大威严,显示出无比的震撼力。西方古代建筑中三种柱式,每种都有自己的表现意义,成为永久性的形式象征。中国的龙凤更是浪漫想象力的产物。在宗教方面,东方的佛教与西方的基督教等都运用雕塑形式传播教义,矗立于世界各地的庙宇、神殿、石窟,以巨大的艺术魅力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其实真正伟大不朽的是其建造者们无穷的智慧与艺术才华。在陶冶精神方面,雕塑艺术有独特的地位,很多杰出作品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们的无声语言,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净化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美化生活方面,雕塑家把自己对自然,对空间的奇思妙想,通过多种手段熔铸在作品中,不断创造出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新形式,新风格,在城市规划、生活设施建设中,满足人们追求新奇,追求发展的审美欲望。
审美欲望是人类本性的精神追求,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由意识,在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从雕塑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一件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化符号,而它又是由多个排列有序的不同含义的符号构成。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是以自身独特的形态来显示其存在,由于这种不同,人们才能建立完善的认知体系。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把自然形态作为造型语言,然后逐步从中提炼出理想的美,即把无数真实个体中的优选符号,集中概括提升至更高的层次。大家熟知的希腊古典雕刻“维纳斯”,就集中了女性的优美与典雅,充分体现出古希腊雕刻所特有的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卫”,那种年轻匀称的体态,那种蕴藏于隆起的血管与绷紧的肌肉中巨大的内在力量,是集男性英武、果敢、一往无前精神之大成。艺术可以超越真实,超越时空,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或相互对立的事物交融于一体。如时空转换,人神共舞。真实的符号经过转换裁接、集中组织成为象征的载体,水平越高,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深入,雕塑语言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物象的描述,而是通过这些表象而深入发掘其本质,表现更深层次的意义。现代生活中的形式、速度、秩序、逻辑等概念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观,外界事物所形成的符号更加深入和理性。反映到雕塑创作上,则涌现出大量抽象构成的作品。这类作品是提取自然物象最典型最本质的内涵重新构建。例如以蛋形表现新生命的萌动,世界的开端;以人体的一部分与花的组合,揭示生命的美丽与蓬勃。另一类作品则以几何形为语言,强调一种空间与形体的构造与组合,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和张力,具有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抽象艺术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的文化符号。
雕塑艺术的发展进程,是随时代进步不断拓展新空间的过程。近百年来,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雕塑艺术也进入异常活跃的状态,观念的演进,形式的变化,材料与技术的更新,反映了客观世界与人的精神情感世界的紧密互动关系。文化符号理论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心理学概念,运用它可以更系统理智地分析研究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更准确恰当地运用艺术语言,创作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作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雕塑艺术也是如此。
试论现代雕塑艺术与符号
殷小烽(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任何一件艺术品存在都有其意义,正如新石器时期的岩画,那些依旧留存于洞窟中的痕迹便是原始人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只不过如今剩下的就只有那些符号了。符号与艺术形象似乎自古就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当今艺术发展如此发达的时代,艺术更成为了一种符号——提起蒙娜丽莎我们就知道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更进一步的,便会有人想到给美丽的蒙娜丽莎画上两撇小胡子的杜尚……
作为视觉艺术中存在于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来说,其符号性也已经越来越明显并具有个人化个性化趋势。每位艺术家都具有其不同的特殊手法,尤其以现代雕塑艺术来说,那种符号性特征似乎更加明显,每位雕塑艺术家都有其不同的艺术手法及独特的艺术气质,这些就像特殊的符号一般深深的吸引着观众。每个雕塑家的艺术特质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符号化特征。
罗丹以其扎实的写实功底及大胆的选题成为了他本人的艺术符号特征。当我们看到《吻》、《永恒的青春》、《永恒的偶像》的时候,我们便会被其深沉的艺术气质及突破性的题材所感染!的确,罗丹作为西方现代雕塑的一名巨人,带给后继雕塑家的是里程碑式的仰视及惊叹。即便对于他是否埋没了一个同样优秀的女雕塑家众说纷纭,他所塑造的男女形象依旧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随后的马约尔以其丰满、敦实的女性形象向古希腊艺术大师致敬,并同样开创了一代新的艺术风格;布德尔则运用建筑的整体感对他的雕塑形象进行塑造,《拉弓的海格利斯》不仅是向中世纪艺术的致敬,更是他个人艺术的顶峰;布朗库西则运用减法将他的作品减到纯粹符号化的地步,各种变体的《吻》现在依旧放置在世界各地,留给后人去感悟;亨利·摩尔则夹带着热带雨的原始风格将他各种纪念碑式的大型雕塑树立于室外,《国王与王后》如今矗立于苏格兰郊外,其原始风格与广漠的平原相得益彰的共存着……
如今,国内雕塑艺术也在蓬勃发展中,面对各种外国思潮的涌入及各种思想的冲击,中国雕塑也不再似从前般苛守着同一母题进行创作。在中国传统雕塑得到了继承发展的同时,国内雕塑家吸收了国外各种艺术思潮,进行着艺术创作。于是,每位艺术家也都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不同的艺术手法也就成了各自的特殊艺术符号。
清华美术学院曾成钢教授的雕塑作品一直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从七届美展的《鉴湖三杰》开始,他那种刚健强悍的艺术气息便深深的感染着观者,到后来的梁山好汉系列,件件作品都在表现着东方艺术特有的精神与气势,并给人以振奋之感,处处显示着中华民族的自强心及威武向上的精神。那刚毅的轮廓,大气的内涵便构成了他艺术的特征,也正是其艺术语言的具体表现成就了他雕塑艺术的符号。
清华美术学院李象群教授的雕塑艺术则更多表现出当今中国新具像雕塑的面貌,他的《掷铁饼者》、《接力》等不仅沿用了中国传统雕塑的整体感,更多的是注入了具像雕塑的元素,并在其中填充以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表达出一种别样的意境,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春天的微笑》中表现更为明显。这种“新”具像风格便构成了他雕塑艺术的符号。
国内的现代雕塑艺术尽管起步较西方国家晚些,但发展较快,今年又值中国雕塑百年纪念,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雕塑家运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及艺术符号表达着各自的艺术理念及对雕塑艺术的执着。现代雕塑艺术依旧发展着,其艺术符号也将发展。我坚信,我国的雕塑事业将会越来越兴旺,而我国的雕塑艺术符号也越来越丰富!
雕塑形式中的符号创建
滕小松(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苏珊·朗格高扬“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一般来说,大概念意义上的“形式”关乎艺术大厦的整体构思,而形式中的“符号”则关乎艺术创造的具体表达。所以,在艺术实践中符号的具体表达总是在整体性的形式创造中展开。成功的雕塑家也总是将“创建符号”作为“形式建构”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地说,艺术符号作为一个传达媒介只有在与艺术意象及艺术形式达到最佳结合时才能建构起来。也就是说,艺术符号的生成必须构成双重契合:与审美意象的契合和与艺术形式的契合。要达到这种双重契合,雕塑家还必须对这个未来的艺术符号进行文化和审美的双重开掘。只有这样,这个艺术符号,才具有文化与审美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它不只构成“文化上的真正的制造物”,还构成“其自身形式和组织结构符合各种客观条件的方式”。2显然,符号的创建涉及到文化意义和美学形式的生成。雕塑家陈云岗所创造的“衣纹符号”就体现出了中国画行云流水描的文化意义和美学形式。他是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创造的进程中来开垦这一古老的符号的,最终使“行云流水描”这一平面化的线条立体化了,也使单纯的造型手段变成有意味的形式了。3
从雕塑家不断地画草图和做泥稿以求得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式的对应与契合的艰难过程可以看出,艺术符号的发现和运用决非一时的机缘或巧合,它总是与雕塑家广泛的艺术积累、深厚的艺术修养分不开。雕塑家黎明在偶然揉捏废报纸时发现所捏出的褶皱很像衣服的皱纹,也有着类似泥痕的造型功能。他预感到这些皱纹如果是铜质材料的抛光,就会闪烁发光,成为很有表现力的造型符号——“抛光线”。中国画家运用各种皴法画出来的“皴”实际上就是艺术符号。他感到这种褶皱完全可以像“皴”一样具有强大的造型潜力。他用这种立体的“皴”做出了《老子》、《孔子》(见下图)和《人与自然》等成功的雕塑。他把一种很平常的皱纹发展为一种颇有文化意味和形式美感的立体“皴”,从而为自己的雕塑艺术建构出一个富有审美意义的艺术符号。
符号本质上就是一种表达的媒介。按理说,它必定有着对于客观世界的“特指”关系,有着确定的、统一的意义。但艺术符号与其它符号有一定的区别。它的能指与所指的对应关系不能绝对地对等。这就要求艺术符号在表达上要具备一定的简洁性和通用性。符号传达的简洁性就是以一当十,以简洁表达丰富。因此,艺术符号的创建必然是一个不断提炼、不断简约的过程。我们从雕塑家们的草图和模型演变过程中,大致可以看到一些具有符号特征的造型部件被不断地修正。文学家所进行的字斟句酌的推敲便是文学符号的简约化。雕塑家在雕塑草稿上所进行的删繁就简的改动就是雕塑艺术符号的简约化。摩尔就常常在实验模型上进行直接加工和修改以求取理性的艺术符号。马蒂斯就通过大量雕塑草稿把一个较为写实的女人背影逐渐简化,最后将它变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川”字。4克莱夫·贝尔就对艺术符号的简化作过精辟的论述:“没有简化,艺术不可能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5
艺术符号的创建,除了在个体提纯上作出努力外,还须从群体归纳的角度进行“提炼”。符号的概括面越广,符号就越抽象。中国戏曲的造型符号就是从大量寻常俗态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很抽象但又不失具像的“程式”。所以说,艺术符号是一种具像的抽象,或者说是一种抽象化的具像。现代雕塑家就特别喜欢以“提炼”的方式来建构抽象性的艺术符号。布朗库西以“吻”为题做了6件雕塑。这一系列作品都以两个拥抱的恋人为基本造型,但从1907年的第一件《吻》到1937年的最后一件《吻之门》,那合二为一的形象越来越趋于重合,最终合并成一个中间只有眼睛形状的一个独立形体。从这一系列雕塑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布朗库西在做出最后那件《吻之门》之前一直在对“吻”进行提炼和抽象。事实上,布朗库西为了获得雕塑艺术的概括效果,总是通过大量雕塑草稿去实现雕塑语言符号的抽象化。有时他的雕塑在整体上就是一个抽象符号,如《空中之鸟》和《新生》。有时他的雕塑的某个部件体现出抽象符号的性质,如《沉睡的缪斯》和《波嘉妮小姐》。由于符号的抽象性能使寄寓的物象提升到抽象的高度,欣赏者对它的理解就能获得一种广阔感和自由感。同时,符号的抽象性能使意义的表达进入通用的情境,欣赏者在那里可发挥理解的主动性和跳跃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雕塑家是否有创建符号的意识,是否擅长运用艺术符号,标志着他艺术水平的高下,甚至影响他艺术风格的形成。布朗库西的成功也说明了符号建构的重要性。从布朗库西整个创作生涯来看,他创作的主题和题材都十分有限。但他创作的符号意识却很强。他的不少人物雕塑作品(像《缪斯》)只有头而无脖颈和胸部。他是有意截取人体的局部以加强它们的符号特征。即使对事物的整体进行表现时,他也有意将它们简化和抽象为一个符号。正是这些有意味的符号的运用和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布朗库西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因为雕塑家在符号的反复运用和操练之中,不仅会练出技巧而且会酿出风格。
在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过程中,一些雕塑旧草稿上的具有符号特征的构件常常出乎意外地衍生出新的雕塑作品来。这种“枯枝发新芽”的情形,还颇为多见。罗丹的一些废弃的旧雕塑草稿的残块,和摩尔的一些石膏旧模型的局部就常常被一些新的创作灵感点燃衍生出新的雕塑作品。而那些残块和局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些还不太完整的符号。这一现象说明艺术符号具有一定的生成性。一些陈旧的艺术符号或一些不完美的艺术符号在新的艺术情境中有可能被激活。因此,不少雕塑家总喜欢在自己的工作室摆上一些未完成的雕塑作品和一些雕塑草稿。潜藏在这些非正式作品中的艺术符号随时都有可能唤起雕塑家新的创作冲动或新的创作欲望。
必须警惕的是:既然艺术符号有生成的活性,也就有凝固的惰性。一些艺术符号被不断地重复使用就很有可能散失自身的鲜活性和暗淡自己的明亮度。这样,原本饶有兴味的艺术符号就会变成不须破译的明码信息。艺术符号的审美效能也就有可能丧失尽净。因此,真正的雕塑家,不应仅仅是艺术符号一仍旧贯的沿用者,而应该是艺术符号革故鼎新的创造者。
雕塑艺术中的符号特征分析与研究
蔺宝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符号学把符号分为三种:1)图像符号,符号所体现的对象之间是直接模仿或相似的关系。2)标志符号,符号所体现的对象之间因果与时空关系,须加联想才能了解。3)象征符号,符号所体现的对象之间不是必然或内在的关系,而是约定俗成的关系。在公共艺术中,以上三类符号往往都被不同程度地应用,雕塑作为视觉的艺术符号,通常是以静态、瞬间的艺术符号形式出现,即是当代的水体雕塑、风动雕塑也无疑是要设计相应模式如同一种特定的符号进行展示。都必须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以传达丰富、深刻的意蕴,城市雕塑所处的空间及环境决定了该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符号,还体现在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和谐关系之中。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件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符号更多地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因此,城市雕塑的符号特征更多地是呈现出象征性符号的特点,多为约定俗成的被该符号相关文化背景下所认可的艺术形成。正如中华民族所认可的龙作为一种图腾,是威严和吉祥的象征,尽管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秦汉、明清几千年的图形变化,但其图腾的象征意义始终未变并随着时间的延续愈加体现了图腾寓义的传承关系。
雕塑艺术所呈现出的符号特征在近期我们所创作的雕塑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论证。陕西省黄帝陵在轩辕庙内要放置一座黄帝雕像,雕塑尺度、材质都是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也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可。唯独费周折的就是黄帝雕像的形式确认。经过论证决定,沿用山东武梁祠中汉画像石上的黄帝浮雕像做为依据进行创作。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该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是迄今为止最早出现的黄帝雕像,其形象特征经过两千年的流传已深深地印在全球华人的心目中,其符号特征决定了山东武良祠造像的优劣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其符号性特征。正如符号学中的认知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
二、在武梁祠画像石黄帝像之后特别是20世纪也出现过几座试图有所突破的黄帝雕像。但皆因各种原因未能使观者达到像武梁祠中黄帝像那样的共识性和认同感而不被人们认可。因此,武梁祠黄帝浮雕像流传的愈久远愈能产生一种具有符号特征的认同感,甚至具有了一定的约束性,即使后人试图创造更加完美的黄帝像皆因其符号特征不明确,而难以被世人承认,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在创造黄帝像的过程中,非常尊重武梁祠黄帝浮雕像的原始特征。在外形上要和原画像石上的黄帝像非常相似。只是考虑到原画像石的黄帝像仅仅只有10公分左右大小,其脸部更小,
刻画太虚,在放大至3.9m的大像时将脸部作了一定的细化,使五官相对清楚一些。其造像特征更多地吸收中国传统帝王造像的特征,带有中国传统国画中近似白描的手法。追求一种佛像造像中所追求的圣洁、庄严的欣赏习惯与理念。黄帝雕像在专家鉴定会上,有许多专家提出异议,个别雕塑家认为黄帝陵祭祠大殿内的黄帝像不应沿用武梁祠雕像形式,认为二千年前黄帝像不能代表当今雕塑的最高学术水平,应创造一座更好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心理和艺术标准的黄帝像。考古学家也认为武梁祠黄帝像的着装不对,不符合汉代当权者的着衣方式,更有个别雕塑家认为应创作一个饱经风霜、披荆斩棘的黄帝像。以上种种观点以局部一个点来看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大都忽视了符号学中认知性和约定俗成的大原则。黄帝陵作为全球华人公认的黄帝衣冠冢的埋葬地,也是《史记》中所记载的黄帝埋葬地,尽管黄帝陵在国内还有几个地方在争黄帝陵的埋葬地,但黄陵县的黄帝陵被公认为黄帝第一陵是不争的事实。所树立的黄帝雕像必须应具有大众公认的符号性特征,武梁祠的黄帝像也是全球华人至今为止最具认同感的黄帝像。其余任何一座黄帝像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认同感。在特定的环境下应服从特定的艺术形式。这也是公共雕塑艺术和纯架上雕塑创作的最大区别。忽视了符号学这种艺术创作规律必然是行不通的。
从艺术史看雕塑语言的符号性
韩璐(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时代的象征,一个特殊艺术语言的符号,不仅能够记载整个时代的艺术风貌,更能反映出整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古代希腊人的雕塑艺术是将理想和写实融为一体的杰作。在所有古希腊雕塑艺术品中,都体现出古希腊人所崇尚的“美即和谐”这一美学主张。无论是断臂的维纳斯,还是无头的命运三女神,都透露着一种高贵与静穆,即便是那些带着古风式微笑的少年少女,他们的身上依旧带着一种“高贵的单纯”;那由于痛苦而强烈扭动身躯的拉奥孔身上也存在着一种 “伟大的肃穆”。难怪温克尔曼会称古希腊雕塑艺术是“高贵的单纯与伟大的肃穆”!这简洁的几个字既概括了古希腊雕塑的艺术语言,更是其艺术符号性的具体体现。
如果说古希腊雕塑是从四个面赋予人的结构以平衡,那么中世纪的雕塑艺术便只用了两个面。由于这个时期宗教艺术的特性,许多艺术受到了抑制,因此表现在艺术手法上也不似古希腊时期那么丰富,整个艺术语言给人的感觉是直线较多、硬气而不柔软,宗教性极强。雕塑艺术阴影变化较少,不再似古希腊时期那样柔和以及富有变化。宗教统治不仅是导致这个时期成为所谓“黑暗时期”的原因,也是导致整个时期艺术走向的原因。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整个局面有了很大改观。由于古典主义艺术的复兴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因素或征兆,雕塑艺术不再似中世纪那般硬气,而是又增添了许多柔软与活力,人物动势的增强,整体气氛的活跃,题材的多样性都较中世纪有了很大改观,人文主义的崛起等因素都造就了这个时代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语言总体说来,是结合了注重情感的浪漫精神与强调古典冷静的节制精神,并将两者综合起来。这也是整个时代雕塑艺术的特征,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符号。
由此可见,一个时期的雕塑艺术语言的确可以与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符号相对应。这样说来,雕塑艺术中语言与符号的相应存在,具体反映在视觉上,就是直观的反映出整个时代的艺术风貌及艺术特点!
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几番波折。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品中看到这些时期雕塑艺术的风貌及特点。尤其是那些具有符号性特征的作品,用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语言讲述的不仅是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更多的是反映着整个时代的艺术符号。
17世纪是巴洛克艺术的时代,贝尼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娜》所显示出的强烈的动感和饱满激情正是巴洛克风格在雕塑上的集中体现;19世纪则是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交融的年代,卡诺瓦的《青春女神》以高超的古典技巧成功地塑造了女性的形象,因而成为新古典主义的著名代表作品;吕德的《马塞曲》与卡尔波的《舞蹈》一个体现出昂扬的人民革命和爱国主义情绪,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一个突破了学院派稳定死板的形式,并造成了强烈的动感。这两件作品都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雕塑所提倡的自由、无拘束的情感抒发和造型上的运动感,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雕塑艺术的符号性标志。这些具有符号性特征的雕塑作品,无论从艺术语言还是从艺术特征上来说,都超越了雕塑作品本身的意义,而进一步成为整个时代的艺术象征。
当艺术发展到19世纪以后,用一件或几件雕塑作品来代表一个时期的艺术面貌不再是件容易的事了。这倒并不是说雕塑艺术发展到现代就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符号性,而是由于艺术发展的迅猛及纷繁程度,使得一种风格的作品来代替整体繁杂的艺术几乎成为不可能。我们只能以点代面的举例来窥视现代雕塑艺术的风貌。也许如阿纳森所说,由于罗丹重新设置了雕塑的教程,并且给雕塑艺术一个推动力,促动了一个重新的复兴运动,使得近一个世纪雕塑艺术的发展大大超过了过去的几个世纪。继以罗丹为首的西方现代雕塑三大支柱、以简约美而著称的布朗库西后,立体主义雕塑、超现实主义雕塑、结构主义雕塑、极少数主义雕塑、未来主义雕塑、波普雕塑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纷纷登场。随着艺术现象的复杂,艺术符号也不再似以前那样单纯易懂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艺术也在历史中发展着。艺术的语言在不断的演变着,其艺术符号也相应的在改变着。但是无论艺术面貌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从其艺术语言中找到其特征,发掘其符号性。也许,这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规律吧。
《恒——山》符号语汇的运用
张国军(职业雕塑家):《恒——山》作为《北岳风》主题创作的参赛作品,试图通过山之存在及其衍生出来的文化与历史情节来表现生命与人类创造的永恒主题。
雕塑主题具有的是抽象规则和概念的属性,而传达其内容的符号语汇则具体生动富于情节性。雕塑创作即是如何在三度空间中运用色彩符号、构成等艺术造型语汇来表现和深化思想主题的过程。
在这里,本人姑且以《恒——山》的创作过程来浅析雕塑主题创作中符号语汇的运用。
雕塑符号语汇可概括为整体造型符号语汇和情节与表现符号语汇两种类型。
整体造型符号语汇具有简约、朴实、厚重、深刻的特性。巧合的是,本人在游历北岳庙时,意外发现明代百岩山人乔宇希题并篆的碑刻《登恒山六首》中 “山”字的结构形式竟与我在创作放大的《恒——山》造型如出一辙。于此,我试想首先就《恒——山》主题,造型与乔先生篆刻“山”的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一点的探讨。
《恒——山》中的基本形式语汇即由三只锥体剪切成的“人”字形山峰组成。中间单元主体三足而立,以从多个角度形成“人”的形状,两侧单元体靠引力作用支撑于中间“主峰”。 在“三峰”的两个临界点上,分别结构以大小相异两只球体,在每个单元体的侧面分别刻以以两点为核心的放射状线条。以此象征日光哺育了人类的文明。基座为表面凹凸不均的板石,寓意“连绵不绝的“太行山脉”,为恒山主峰提供广阔的基础。而乔宇希先生篆刻“山”字即三人并立于平原之上。意为人类之生存创造与自然山川,遥相辉映。如此,无论《恒——山》之状亦或“山”字之形,均在整体结构上尽显山之符号特征。三峰立于平原为山,三人立于平原亦为山。表达出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而在《恒——山》的创作主题中,三座山峰象征历史,现实及未来的三个文明段落。
情节符号语汇具有生动、丰富、抒情、浪漫的特性。五岳祭祀源于我国古代先人的山川崇拜,北岳位于曲阳县城西侧,古北岳恒山又名大茂山,位于中山上曲阳,曲阳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在《恒——山》的创作中,我试图在三座山峰背部背负起有关恒山与曲阳北岳庙的三种精神特征的典型符号语汇。
中间主峰背部刻有乔宇希先生的篆刻《登陆恒山六首》局部,此篇表达作者对恒山景观之壮美以讴歌赞扬,“岱华嵩衡一览中,无从西北纪元功,九霄香火入神境,千里云霞拥帝宫。玉笈文随金薤远。宝符名与石函通,东风秦汉成何肆,圣代山川祀典同……”;右侧山峰背部刻以《五岳真型图》。五岳真形相象,尽可深化山之永恒。针对北岳形式整齐之皆体碑刻“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天涯崆峒为副岳……”此处强化了恒山与曲阳的关系,同时暗示出了山与人文情节的内在联系。左侧为“曲阳鬼”。据有关记载,此线刻出自北岳庙德宁之殿西壁画《万国咸宁》,画面是众天神完成降福任务后,得胜回宫的宏大场面。壁画中的“飞天神”为全幅之精华。便是“曲阳鬼”的原形。“曲阳鬼”在民间中有多种形式的故事传说,他是降妖除魔、保民众一方平安的英雄之神。如此,它具有北庙地方人文精神的典型特征。
在深入强化雕塑主题的创作中,符号语汇的运用应做到张弛得当,虚实相应,恰到好处。这好像写诗作画要含蓄取舍一样,讲究意念空间的打造。
本人在《恒—山》的创作中,有如此多情节符号的附加。现在想来,这种具细无余的过多运用,反而削弱了恒山实体气势的宏伟、胸襟的广博,因而在符号语汇的运用上,《恒—山》并非成功之作。然而,就在雕塑创作中,符号语汇的运用作为一个课题,希望能唤起诸位雕塑家及雕塑评论家能针对不同主题,风格各异的雕塑作品以积极探讨,深入总结,使之从作品到理论,从理论到作品能逐渐形成一个专业系统的课题。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