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综合评论

何桂彦:《雕塑明天,雕塑未来》——第二届《明天》雕塑奖侧记

摘要:当代雕塑何为?当代雕塑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前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就困扰着中青代的雕塑家。就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而言,80年代初的雕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摆脱题材的束缚,回到媒介,回归审美,以及改变既定僵化的雕塑观念。毫无疑问,当代雕塑的第一波浪潮是在对纪念碑雕塑的背离,对宏大叙事的拒绝,…

推荐关键字 “明天”当代雕塑奖 当代雕塑

  当代雕塑何为?当代雕塑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前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就困扰着中青代的雕塑家。就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而言, 80年代初的雕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摆脱题材的束缚,回到媒介,回归审美,以及改变既定僵化的雕塑观念。毫无疑问,当代雕塑的第一波浪潮是在对纪念碑雕塑的背离,对宏大叙事的拒绝,以及捍卫雕塑本体独立的运动中拉开序幕的。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一批年轻雕塑家的崛起,中国当代雕塑逐渐进入当代文化的建构期,即不再以单纯的形式先决与个人风格的创立为目标,而是以如何让雕塑参与当代文化的表达为己任。我将2000年以后的当代雕塑创作归纳为第三个阶段。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雕塑在逐渐完成语言学转向与自身线性的发展之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真正奠定了多元化的格局。这一时期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首先是涉及到一些新的话题。与90年代的材料、语言、媒介、文化身份等比较,2000年代以后许多作品围绕性别、身体、剧场、时间、过程等话题展开。其次,形态与风格呈现出更开放的姿态,不仅有效地接纳装置艺术、建筑艺术、观念艺术的成果,而且,在形态上能融汇影像艺术、过程艺术的一些视觉方式。在这种态势下,雕塑与装置的既有边界愈来愈模糊。第三,当代雕塑的思想资源与理论话语也越来越丰富。同时,这一时期代表性雕塑家的作品有一些共性,比如有明确的个人风格,能形成独特的语言面貌;能在既定的艺术史逻辑中提出某些问题,或者在文化诉求上能有效地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情景中;最后是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个人方法论。第四个特点是青年雕塑家的崛起。这批艺术家注重雕塑化的思维,但大部分作品都置身于当代艺术的语境,而不再局限于既有的雕塑范式与观念中,作品呈现出“去雕塑化”的特征。

  “明天”当代雕塑奖的设立,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在当代雕塑方面的创作和研究,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催生后备新人。事实上,面对今天的全球化语境、图像与景观所营建的外部世界,以及置身于高速的数字传播与信息泛滥的时代,年轻的艺术家们感知外部现实的方式,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创作作品的观念都将愈加的丰富、也更为个人化。故此,为年轻艺术家搭建一个平台将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不仅与2000年以来青年雕塑家崛起的现象有直接联系,同时,着眼于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青年艺术家的锐气与突破,更容易为当代雕塑带来新的可能性。

  2014年第二届“明天”当代雕塑奖在去年首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规模,不仅仅只局限于西南地区,而是面向全国4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吸引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在校学生或坚持雕塑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共147人报名,作品近700件,包括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院、湖北美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等等,充分体现了“明天”当代雕塑奖日益扩大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展览组织方面,第二届“明天”当代雕塑奖由中国当代艺术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与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联合承办,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为了保证展览的学术性,评选出优秀的获奖作品,担任此次展览的初评评委有:、何桂彦、焦兴涛、史金淞、谭勋、唐尧、;、殷双喜、、吕澎、向理则担任终评评委。初评评委从众多报名者中遴选出20名入围艺术家,终评评委在这20位艺术家中,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投票,按照票数高低,评选出最后的5名获奖者:陆云霞、邓玉峰、章兴华、、童昆鸟。

   就这次参展的作品而言,虽然许多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不同的切入点,因此无法在单一的视角和理论话语下予以归纳,但总体来说,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艺术家们普遍地反映出“形式自觉”,善于挖掘材料自身的表现力,有较强的制作感。就形式的表达来说,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有意味的形式”,另一种是“反形式的形式”。前者如郑路、肖彩、江安、邓玉峰等艺术家的作品,后者如文豪、曾露林、陆云霞、钱亮的作品。所谓“反形式的形式”就是艺术家在作品形式表达的过程中重新予以观念化,如文豪对形式表达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的把握,钱亮将竹筷还原为竹子的形状。第二个特点是,大量的作品呈现出“去雕塑化”的特征。形成这种面貌,最主要的原因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现成品,这在庞海龙、杨光、卢远良、章兴华、赵晓潇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可见一斑。很显然,一旦现成品的介入,就必然触及雕塑与装置的边界。因此,如何反映一位年轻雕塑家的能力的一个基本维度,就在于让作品的意义表达与现成品的使用能否有效的契合。当然,“去雕塑化”的另一个后果,是将彻底地远离学院雕塑的创作范式,告别既定的雕塑语言与技术。第三个特点是强调个人创作方法论中隐含的“观念性”,如胡庆雁、战杨、等艺术家的作品。胡庆雁将“一堆泥巴”的反复创作中的过程、时间作为作品的意义。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杜尚是使用现成品的先驱。而战杨的作品则力图对杜尚的作品进行再一次的“挪用”。的作品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2013年以来,艺术家搜集了186位国际一线当代艺术家的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媒体发出的新闻稿、批评家的评论文章、艺术家的自述和访谈。然后,开始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提炼出关键词,然后用这些艺术家作品中最基本的特点如媒介、材料,或者将的创作观念用于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同时,其他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反映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点,如张翔对“场域”问题的讨论,与岳艳娜作品中潜藏的女性意识,以及童昆鸟作品中那种非常个人化的调侃与反讽。当然,即便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足,但的创作方式是独立的、个人化的,有时也是另类的、批判性的。

  展览开幕后,在四川美院雕塑系举办了“明天”雕塑奖的学术研讨会。针对本次展览,许多与会的批评家、艺术家给予了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涉及到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如当代范畴中的材料转化,当代雕塑的边界以及当代性显现的方式,观念表达的有效性问题等等。其中较为集中的一种批评声音是,当代雕塑界,尤其是年轻雕塑家不要陷入一种“成功学的模式”之中。近年来,尤其是置身于当代艺术高速市场化的浪潮,“去政治化的艺术”成为了主要的趋势。而在雕塑界,同样出现了“小清新”、“样式化”的作品,它们制作精良,趋于工艺化、媚俗化,也是一种“无害的当代艺术”。因此,批评家、艺术家等都期望年轻的雕塑家们远离“成功学的模式”,不要过早的陷入“样式化”的泥潭,创作一些真正有问题意识的作品。针对“明天”当代雕塑奖的展览机制,与会专家给予了一些建议,如在评奖方式与选择机制上,应有相对明确的标准。作品的评选也需要考虑作品的内在逻辑与上下文关系。针对“明天”当代雕塑奖,应该更加注重它的学术性、前瞻性,同时应与同类型的奖项如“曾竹韶奖学金”进行区别。

  事实上,我们回顾中国当代雕塑近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一些重要的节点都与青年雕塑家或者青年雕塑现象密切相关。如“星星美展”中出现的雕塑作品,“新潮”后期涌现出的一批青年雕塑家,以及“1992年的青年当代展”、“1994年雕塑五人展”等等。可以肯定的是,青年艺术家的敏感与开拓,的“试错”精神与批判意识,都将不断的生成新的意义与可能性,也将会不断的为“当代性”注入新的内涵。诚如焦兴涛所言,“在一切表达时间的词语中,‘明天’,总是代表着某种未知的可能和改变,尤其是在今天莫测的现实境遇面前,这样的词汇总是和艺术一样,令人怀揣希望。”而对于“明天”雕塑奖,他的希望是——“为过去注脚,为未来助力”。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4/2019-09-17/42537.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综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