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艺术”无疑是一个令人景仰的词语。“纯”在汉语中一般是褒义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进程,艺术是否能保持纯而又“纯”,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怎样分析纯美术与设计艺术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就其性质、地位及教育价值而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常,我们讲的纯艺术或纯美术,大多情况下应该是指写实性纯绘画、纯写实性雕塑。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四个门类,就其中而言,建筑美术以纯艺术角度来讲很难界定为纯正的,建筑美术是建筑学和艺术的交叉学科,它受到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自然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受到文化、艺术、民族、宗教信仰等社会科学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雕塑在西方美术史上来看应该是很纯的,从古希腊的《维纳斯》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到罗丹的《思想者》等,均以纯正的、写实的雕塑语言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而在现代,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代表作品则以较抽象的、浑圆的造型,以及弦线在雕塑中的使用,创造出自古希腊写实性雕塑以来不同的风格,体现出象征和寓意的造型语言;美国雕塑家卡德尔的作品以其体形巨大、金属材料和敷以艳丽的色彩为特色,如《火烈鸟》等雕塑作品更成为环境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它的象征手法、后现代的语言同写实性雕塑的风格迥然不同。西方现代艺术家用自行车鞍座加车把,做成形似牛头的雕塑作品,甚至把陶瓷小便斗横置当雕塑作品,这更显示出他们的艺术表现方式与传统雕塑相比而不够纯正了。
工艺美术,人们也把其解释为实用美术。从原始社会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青铜器;从唐丝绸、宋瓷,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日用工艺品,都属于中国美术史上的“技”,即为技术和艺人之作。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均重纯艺术的“艺”,即为重意境的“阳春白雪”之作。历来社会的上层阶级重“艺”而不重“技”,那么工艺美术在美术领域中的不“纯”和地位不高就显而易见了。
在西方绘画史上,古希腊时期“摹仿论”就十分盛行了。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的量就是摹仿。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再现的感性的东西,只是思想的反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是“再现”“摹仿”“写实”的天下。达·芬奇说道:“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摹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作品被限定为人物、山水、花鸟、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画等简单的门类,几千年来不论是工具材料,还是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都不是很大,士大夫把其视为正宗的绘画称为“艺”,而把一些别的美术门类和工艺美术、民间雕塑、民族美术等称之为“技”。他们重“艺”而不重“技”的审美观念,把纯绘画提到了艺术领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另外,我国建国初期的美术教育全盘引进前苏联的模式,这种模式对现代艺术和非纯绘画的排斥,使得我国在纯美术的学习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院校中最吸引人的专业。美术院校把优秀的学生安排学习纯绘画,这样更加人为地拔高了纯绘画在美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纯艺术的作品在美术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绘画是人类最早表达思想的方式之一。它用于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是一种最初级,但又是最重要的媒介形式。纯艺术作品在反映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事件中起到了形象真实、感人的作用,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和史料,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二十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和科学的巨大发展与变革,随着现代派画家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新的创作表现形式。写实性纯美术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919年,格罗佩斯等人创办了德国魏玛“鲍豪斯”学院。鲍豪斯的教学体系提倡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开创了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方式,提出要打破艺术家和工匠之间的壁垒。鲍豪斯宣称:“建筑师、雕塑家、画家,我们都必须回到手工艺!所谓纯粹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家和工艺师没有本质的区别,艺术家是高超的手工艺师。”格罗佩斯指出:“艺术必须和民众形成统一,艺术不再是少数人赏心乐事,它会成为大众的喜悦和生命。”鲍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文化的统一体系,以实现文化的再度结合的目标。
鲍豪斯紧跟进代的发展,吸引了一批具有前卫思想的艺术家从事设计艺术教育,以至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三位现代艺术家,除毕加索外,康定斯基和克利都曾长期在鲍豪斯任教,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毕加索也摈弃了他以往纯艺术的创作手法,在进行绘画与时空、绘画与雕塑、绘画与材料之间的艰苦探索,成功地创立了立体画派。鲍豪斯创立的现代设计把艺术从高高的画架上拿下来,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有的人可以终生不进美术馆,可以终生拒绝欣赏绘画和雕塑作品,但人们不可能拒绝使用现代艺术设计产品。原因是艺术放弃了“纯粹”,同技术、科学相结合,科学的理论,艺术的符号将由技术为媒介转为人类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之物,同时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服务。
在中国美术馆曾举办美国著名艺术家劳申佰的“波普”(POP)艺术展。英文的(POP)是大众(Popular)的意思,亦有流行的意思。当时的波普艺术展在中国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它同我们以往见到的艺术展的区别实在太大了,以致有人弄不清波普艺术作品究竟是艺术还是垃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生活和艺术是界限分明的,科学与艺术结合也是非常少的。现代派艺术家无论怎样激烈地反传统,但仍把艺术和生活分开,在艺术的象牙塔中苦心经营,绘画与其他姊妹艺术也很少发生联系,艺术家追求的是纯而又纯的绘画。波普艺术、现代艺术、现代设计艺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
近百年来,纷至沓来的重大发明令人目不暇接。照像术、数码摄影、以芯片技术支持的先进的艺术形式已大量涌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电脑绘画在信息和网络时代出现。这种绘画形式同以往的个体的低效的纯艺术创作方式相比,很明显地占有群体性创作、高效和覆盖力高、影响大的优势。 历来艺术被包裹在一层圣洁的光圈中,高高凌驾于普通生活之上,以往的文艺理论所罗列出来的种种艺术准则,如距离感、陌生化、典型化、理想化等,也无非在加深艺术与生活的鸿沟。目前,高雅的“阳春白雪”被和者众多的、通俗的“下里巴人”所融合。现代工业设计使艺术和商品融为一体,使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够享受它。波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产生,现代设计对今天我们生活的无时无刻的“入侵”,使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起来,从而使艺术不再只是艺术家们面对少数人欣赏的创作行为。
我国书法艺术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却随着现代的激光和数码印刷技术而极具规范化、多样化、信息快速传递化。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已较少见到高雅但却晦涩难辨的篆书、草书。而在街头,超级市场到处可以见到用麦克笔(marker)书写的,所谓硬笔书法的标签、广告。我国书法家舒同右手骨折后,用左手书写的舒体,同王羲之、怀素等大师的纯正的草书、行书相比可能欠潇洒,但正因为它方正、规格、饱满、易于辨认而成为目前印刷字体中,几乎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行书字体。
时装艺术、环境艺术、橱窗装潢、包装装潢、霓虹艺术、光雕塑、水体雕塑、广告艺术、多媒体艺术都很难用“艺术”或“非艺术”来确切界定。一些画家在架上油画作品上贴照片、贴布头,做成肌理效果等新方法的尝试,这样的作品也很难判定为“准纯艺术”或“亚纯艺术”。
我们正处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正处在IT时代。一台电脑数天的绘画可能比一个职业画家一生所作的绘画还多。当一个室内效果图喷绘高手还在审视自己完成的作品时,那边的电脑打印机可能已把数张准确、细腻动人的效果图打印出来了……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态势面前,美术院校是培养画几十年素描、几十年油画、一年甚至几年才完成一张作品的纯艺术家,还是较多地培养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艺术家,显然,后者更为迫切和需要。实际上,我们从中央美术学院大量增加设计系科,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没有增设纯美术学科而察觉到,纯艺术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价值正在动摇。
美术院校当然要施以美术的基础教育,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速写、素描、色彩写生和练习,掌握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基本功。因此,以往的纯美术在设计艺术专业或院校里,作为造型的基础课程而存在。在今天的设计艺术院校里,传统的绘画和作图工具正在逐步减少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网络和高效快捷的IT设备。我们只需要少数人在纯艺术的领域里,探索纯而又纯的艺术语言以及创作技巧,而大多数的人只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艺术造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高艺术修养,汲取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并最终成为设计艺术师或设计艺术家。
社会对于那些画了画或束之高阁、或待价而沽的纯艺术家的需求会减少,而对有崭新的艺术设计思维、富有创新理念,又具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新颖的科学技术设计思想的通才的需求会增多。市场需要人才的价值即为当前此类人才教育的价值。这样,“纯艺术”和“不纯的艺术”没有贵贱之分,开始了一个艺术领域中的纯艺术、艺术设计多元共生的时代进程,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艺术和设计艺术教育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一著《走向何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中国社会出版社。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
[3]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