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源先生的画质朴而自然,充满着一种山水情怀,这与他“爱丘山”的本性相契合,与他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襟怀和意趣相统一。他的画“论怀抱则旷而且真”,主要表现在他骨子里的山水情结和外因作用下任真闲适、欣豫自远的追求上。他常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抒发其对山水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同时,他的个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圆融通脱的特点,故能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镜之中,达到无我之境,并向世人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山水性情一体浑融,体现了丁德源画中深藏的山水情怀。他的山水画,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那一份凝练简约的笔墨,概括了山水世界的万象,呈现出自然的气息与内美,漫化的思绪在阔落的山水间激起层层涟漪,涌上心头的,除去一份寂寥的情致外,还传达出寄情山水的那份淡泊与悠远。
或许,是江南层层山岭上苍翠欲滴的树木和水汽朦胧的烟云滋养了他,或许,他天生就是爱山水的人,丁德源,执拗地、快乐地行走在烟雨江南,描画山水,江南山水的那种气息,那种平静、润泽、蓬勃的气息,仿佛就从画卷里扶摇升腾,沛然于画家的心胸。观赏丁德源的画,常常会把我们带进到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让我们神游于他所全力创造的美妙境界,投入到他所竭力表现的外在物境与万虑洗然的内在清新心境的艺术氛围之中,陶醉在他的画笔下的田园世界,使看画的人心里充满了一种恬静的淡雅和诗意,感情得到澄澈,人与自然融成为一片宁静的意境。
丁德源先生的画抒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深得隐逸之趣。在他的众多山水画中,山水意象的运用极其频繁,这些意象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都体现自然的特点,即以山水为美的对象,追寻山水,主要是为了满足追寻者对美的要求。他的画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平实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以达到写意传神的效果;并融兴寄于自然美,使景物人格化。意象本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他的画中,山的意象与水的意象一体浑融,绝不孤立。画中的意象往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且具有渺远的意境。这种渺远是意象使然,也是画家的心境所致。在依陶渊明诗意写就的《桃花源里》这幅画中,山与人一样具有“悠然”的性情——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邈远。它从侧面烘托出画家心中渴望回归自然,像山水那样自在的理念和追求。向我们展现了画家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溪流、杂草、桃树、屋舍、林木错落有致地勾勒出盎然多姿的江南之美,花草雅逸、林木苍秀、峰峦虚淡,并随着以心状物的情绪体验自然地将画面分隔成由近、中、远组成的三段式构图,近林茂盛、屋舍明晰、远山飘渺,意象化地营造出了一种深远的精神意味,在水墨与留白间形成的深远空间,时空交错,层次分明,将观山的情致引向深处,更是增添了几分悠远与明净。通过对丁德源先生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作品总体特征是清新自然、冲淡古朴、物我浑融、富有真趣,而且他的画重在写心,即骨子里的山水情怀的自然流露。此外,他画中的景物在描绘过程中往往被人格化,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画的形式上也体现朴实无华的特点,意境渺远。在许多画中,他寄寓的是一种与山水一样平实的情怀,是一种与山水一样高远的理想,是一种作用于画家心灵感官的山水情结,而围绕山水情结款款而述的图画里展现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物我谐忘的画面和一个个或山或水的意象。意象累积,画面延伸,综合成一个浑融完整的山水意境。透过山水意境,反映出画家不慕荣利、回归自然的高洁品质。赏读丁德源笔下的山水,我们总能感受到画家抒写心性的情志,仿佛要引领观者归返自然,远离尘世,回归乡村田园般的安逸生活。那一份与世无争的淡定与沉静,让丁德源的意象山水有了独特的面貌,褪去人为的矫饰,没有刻意的经营,只是以写意的情绪体验表现坦坦荡荡的真我情怀。
丁德源先生擅长用水、用墨,墨色中饱含着水色,水色中蕴涵着墨色。他巧妙地把握水和墨的特性,使水墨淋漓与干笔焦墨相配合。黑白的色调,层层的渲染,画出了空濛辽阔的晨雾景象。由浓墨大笔挥洒而成的屋顶、小船、船民似被薄雾笼罩,如幻如真。水是通过大片留白来表现的,所谓“上下天光”,水灵动的光影,越发添加了整个画面梦幻般的朦胧之美。如《江南水乡之十》这幅画,画面上常见水、墨相融与迭加的冲撞效果,或清澈的流动,或激昂的碰撞,水因墨的存留而迹化,墨得水活泼而动荡,黑白互动,单纯而丰富,有限而无限,更得象外之意,书外之趣。笔墨中蕴含的诗情与精神意味,与人的精神相接通,在无限之中,性灵才情得刭施展、释放!折射出画家的心灵境界。他的笔法轻盈,格调淡雅,画面静谧,具有一种清新迷人的朦胧美,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笔墨新的表现空间,他把笔墨的张力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并与他的表现对象融合得了无痕迹,笔墨关系完全融化在了他的江南烟雨之中。他在创作上一贯讲究抒真感情,画真感悟。既能寄深情于有限景物,又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涌现在他笔底的往往是人格化的自然,是物我一体的结晶。他的画,彰显着很强的“水墨淋漓障犹湿”的艺术魅力。在人与景的直接契合与交往中,以明快多变的笔墨韵味表现出来,更能深刻地揭示出大自然的奥秘,以及大自然与人类精神息息相通的内蕴。
丁德源先生的作品多取材于江南的小桥流水,故乡的真山真水皆入画中,但又不被故乡江南的地域风貌所局限。在对故乡山水的审视中,重新挖掘和探测更加广阔的审美矿藏。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拓展艺术视野和空间。他的表现都市题材的城市山水画系列就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就题材来讲,城市山水画是一个新的表现领域,而丁德源先生尝试将中国山水写意的思路与城市发展变幻的真实图景结合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和写实的手法在观念上做出了大胆的实践,因为现代城市建筑已经是摩天大厦了,在水墨关系上与古人的山水相融合是比较难处理的,城市山水画与中国画传统形成一种逆向而行的发展关系。表现城市山水画是个难题,其中有很多建筑是非自然状态,是传统城市山水画创作中加以取舍,构建出理想中的城市,这也是传统笔墨所没有叙述过的,也是许多画家不愿意涉足的。中国的美学问题是情与景的关系问题,情与景的结合必然涉及到意境。城市山水画创作的着力点是在追求意境。它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景色壮观,风格清新,反映出新时代山水画的新境界。中国山水画画当代题材,需要解决新题材与传统笔墨语言融合的问题,在吸收外来文化问题,新题材当中诸如桥梁建筑等元素不能处理成生硬的符号。城市山水画创作不是符号化、标签式的,而是呈现出题材与笔墨的融合,画面的和谐性很重要,当然这种融合需要进一步提高。丁德源把西画的影响化入中国画的形式笔墨之中,把西方水彩画的渗透法和丰富的色彩与中国水墨的特性加以有机结合,他凭借着几十年深厚的传统水墨功力,扎实的油画功底,运用渲染、晕染等手法,让夜幕霓虹灯下的广厦显得影影绰绰,把淋漓酣畅的水晕墨章,变化灵动的骨线,丰富绚丽的水彩色泽,浑然一体,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固有程式和戒律,实现了中西绘画的有机合壁,色彩与水墨的自然柔合,传统神韵和现代意味的巧妙融合。他的城市山水画系列和欧洲行系列山水画用笔随意洒脱,用墨畅酣淋漓,用线灵动耐看,尤其是用色明媚雅逸,用水和润晕开,展现了和谐之美、温馨之美、恬静之美,凸现了独具的灵秀、清透、和润的艺术个性,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清新、雅逸灵秀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不仅仅是再现都市的某个建筑或场景,更主要的展示他对都市印象,从中映射出他心中对都市的感受和思考。
丁德源先生透过画面明白晓畅、质朴无华的艺术语言,传达出的是他平和宁静的心声,正是他日久修养成的这种精神素质,才使他在创作中能做到以苦为乐,精益求精、孜孜以求数十年而无怨无悔,古人云:“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立足传统,融入时代,自出新意,是他终身追求的目标。对画家丁德源而言艺术是一种近乎疯狂的感情事业,它只有在纯洁、无私的心灵里诞生,只有在自己情感深处的土壤里萌发。,他试图用画来阐释情感和心灵,,绘画是他人生经历中一个片断的倾泻,不是消遣、不是欢娱,而是他强烈的心声,一笔一划都是灵魂深处的折射。他画山水,也爱山水,他的作品诗画相生,亦梦亦真,那一份不染世俗的优雅,不谙旧事的苍茫,是由心而生的品质,澄明、从容,漫化于山水的风骨中,就是山水的气格。扣启心扉,摆脱现实的牵绊,随往事追溯悠远的梦境时,也把我们带回那一个婉约空灵、诗意安谧的江南世界。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杂志编辑:杨小薇2011年3月26日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