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书法评论

森然气象 神韵飞扬—评张仕森山水画并兼谈“气”“韵”

    

张仕森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张仕森先生精心创作(资料图)


    乙未金秋,我在京城观看张仕森“山水乾坤”画展,仿佛置身于故乡秦岭的山山水水,震撼中的美妙,美妙中的亲切,荡漾在我的胸怀。赏罢画展,仕森邀我写点画评。我与仕森有“三同之谊”。一是同乡,他在秦岭南的汉中山地,我在秦岭北的终南山边;二是我们曾在文化部书画高研班修习,共取得文化部首批高级画家资格,具有同学之谊;三是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人民画院,他是院长,我添列执行院长,算是同事。我虽年长几岁,却十分敬重这位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办事干练的兄弟。因此,“三同之谊”再加上兄弟之情,虽然自知文墨粗浅,亦当尽力完成画评。

    我之所以用“森然气象 神韵飞扬”为题,是因为每次观赏张仕森的山水画,第一感觉就是这八个字。“森然”,是说他的山水画,不管横幅还是竖幅,无论小品还是巨构,或疏或密,或虚或实,或骨法用笔,或墨色淋漓,皆合乎画法画理,合乎法度。

 “森然气象”,意指仕森的山水画,在画法画理的法度之中,由器而道,以艺进道,达到了高的境界。这里的关键是“气”。美学中的“气”,是由原始之气到哲学的宇宙本源之气再到艺术本体之气演变来的。原始之气是可视可感的,如烟气、云气、雾气、水气及寒暖之气等,这是宇宙的本源之气;中国传统哲学根据自然之道,认为“气”是天地万物、阴阳刚柔相感相应的产物,“气”成为生命的本源,成为人类与自然相互统一的媒介;并进而以物质元气将天人关系组合起来,强调天赋元气而生人,人赋气而生文(艺),即只有通过人,宇宙之气才可和文气沟通。所谓“通天地乃一气耳”。因此,吴昌硕评自己的画时曾曰:“苦铁画气不画形”,意思就是说,他画画不在形,重在画“气”。作为艺术生命本体在画道中的“气”,表面上是笔气、墨气、色气,其实质蕴含着气势、气度、气机、气运、气数、气质等“气”的诸要素。

   站在张仕森山水画面前,我明显感到这种融于山水并沟通天地的气场或者气感。文怀沙老先生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概括为“正、清、和三气”。他说“儒家尚正气,道家崇清气,释家讲和气”。我借此“三气”,品评一下张仕森的山水画。

一曰儒家的“正气”。

     仕森为人谦和、气质文雅。他为秦人,生于秦岭之南,融北人与南人的优良于一身。汉中是他的故乡,更是汉文化的故乡;汉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正统,张仕森亦以儒家文化为根基。儒家学说认为,“气”是某种人格精神和道德修养的内在凝聚,如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气”所包含的道德伦理内容和人格修养。仕森在人生的历程中,养就了浩然之气。其画中所散发的“气”,毫无俗气,更无邪气,而是充盈着“正大气象”中的“正气”。

     二曰道家的“清气”。 


    观仕森的山水画,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使人从城市的喧嚣中复归于山水的清净。气象万千的画面,人们似乎可卧游其间,可行可居于清幽美妙之境。仕森以“师造化”“法自然”为画道总领,以“见素抱朴”、“知白守黑、”“清虚淡泊”、“阴阳有无”为众妙之门。他一旦进入了妙门,即得笔墨之妙、空灵之妙、玄奇之妙,从而由物象之妙再进入大道之妙;这样其画即显虚静之美,恬淡之美、雄浑之美、至真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厚重之美、飘逸之美......,于是乎,方达众美从之的境界。

三曰释家的“和气”。
   仕森经常参加慈善活动,为公益事业捐献作品。他为人和雅,看空名利,有种佛家的冲融和气。反映在他的画中,便体现出一派祥和,了无俗态;曲径通幽,颇有禅境;溪流迴绕于山岩杂树之间,犹如修行之难;云开雾散于高岭松柏之上,方合证悟之欢。  

   为何用“神韵飞扬”赞评张仕森的画呢?大家知道,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评画“六法”,被人们赞为“万古不移”的评画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法即是“气韵生动”。我借古人之语,用“神韵飞扬”来形容仕森的山水画,来自于“气韵生动”。这里的“飞扬”,是生而竞飞,动而能扬,似乎比“生动”还要生动。且看仕森山水,云雾缭绕中,云在飞扬而动;水流蜿蜒时,水在灵动而活;千山峥嵘,万木竞秀,一派韵致飞扬的景象和意象。

   “韵”的原始含义是音乐的和谐、节奏、旋律以及音乐之外的余音。魏晋时,“韵”扩展为品评人物的“风韵”、“风神”、“风度”。在中国画里,“韵”可以是笔韵、墨韵、色韵、以至于意韵、神韵。总之,“韵”是让人能不断品味、反复回味的审美内涵。画的“气韵”或“神韵”,乃是画家精神气质的表现,是画家灵魂的畅显,是画家绘画时的自然流露。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透过仕森山水画的表象,品赏其“神韵飞扬”的内涵,才能理解他的画为什么初看令人神爽,细品令人赞赏,而看后令人难忘,这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回味,是其神韵在画外的飞扬。

达到 “神韵飞扬”,确实不易。张仕森苦学绘画三十余年,到此境界,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热爱山水,力求形似。
   仕森自小生活在秦巴山水之间,对山水有本能的热爱。他最初以西画的写实来表现山水。1982年参军到北京,1983年参加中国美协和铁道兵系统主办的《大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那时,他以油画和版画为主,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写实”阶段。这一阶段,他力求山水物象的形似,在透视角度、光影变幻、细致入微上下功夫,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融于山水,追求风格。
   从油画、版画转入中国山水画,是张仕森一个重要的抉择,他由西画的“写实”,转入国画的“写意”;既要坚持中国画的传统,又要探索自我风格的创新。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要经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纠结。他既想以西画来表现山石的具体结构,又想用国画表达山势的浑沌苍茫。因此在画面整体上虽有形神兼顾之美,却有时略显零碎和堆砌。

  第三阶段,神游山水,澄怀观道。
    经过艰难的求索之路,张仕森“破茧而出”。此时的他,神游于山水之间,我即是山水,山水即是我,意念到处,随手写来,即现山水之魂魄。此时,他澄其怀,观其道,到达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新境界。从“写形”到“写意”再到“写神”,他完成了绘画心路历程的“三级跳”。我以为,仕森近几年的山水画,尤其是近期来巡展的作品,已经是这一阶段的生花妙笔了。
    纵观张仕森的山水画艺术,他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澄怀观道”一步步走来,殊为不易,可喜可贺!当然,艺无止境,对“五十而知天命”的仕森而言,“森然气象、神韵飞扬”,不仅是他山水画的过往成绩,也是他艺术人生的“现在进行时”。我们期待张仕森的山水画,更加张扬个性,更为丰富多彩,更登艺术之山的巅峰!
                                    刘亚谏
                            乙未年深秋于北京宝艺苑



    张仕森艺术简介:
    张仕森,北京人,出生陕西汉中,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画家职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礼画家,中国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文化部美术考核高级评审导师,中国美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青少年艺术节书画类特邀评委,清华美院高研班客座教授,人民画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书画创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画院荣誉院长等。
 

    刘亚谏简介:

    刘亚谏,号终南山人,艺术学博士。是集收藏鉴定、诗书画创作、艺术评论于一体的学者型书画家;现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古玩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首批认证高级画家;中国民协民族书画中心副主任;文化部书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人民画院执行院长,全球华人联合会诗书画院院长;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教授;国际注册高级古玩书画鉴定师;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古玩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宝艺苑艺术馆、宝艺苑会所董事长;中央电视台“鉴宝”及多家媒体鉴定专家。


       张仕森先生作品欣赏: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2/2019-09-17/5049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书法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