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中有段话:“山水画大小李一变也;荆浩、董源、巨然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一变也;黄鹤又一变也,赵子昂居元代而独守宋规,沈啓南本明人而俨然元画......或创于前或守于后,或前人恐后人不善变而先自变,或后人恐后人不能善守前人,而坚自守焉,然变者有胆,不变者亦有识”,这是前人对传统与创新的精辟论述,这段论述对李云通先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他认为创新,应该是在中国画本体上的创新,中国的笔、墨、水性,在宣纸上运动,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从中捕捉新技法、新笔墨、新造型,从中国画的笔墨变化中寻找新的语言。中国画之所以能在世界的艺术舞台立于不败之地,是与我们笔墨及宣纸的运用密切相关的,是与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思想分不开的。宣纸、笔墨和水性的运用特性,决定了中国画永恒的生命力,在中国画的本体中探索新意,是取之不尽的。画家不断善于进行新的体验,从毛笔触及宣纸的那一刻开始,对虚实、长短、浓淡、点、线、面的进行较佳选择与运用,正确处理这种国画技法运用上的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作品不象古人,不象前人,不象他人,那就是创新,那么他就是具有个性与风格独特的画家。
中国画的色彩问题常常困饶着不少画家,"墨分五色",墨色的变化自然也是属于色彩变化的范畴。文人水墨画在黑色的运用上已达到极高的境界。但是,作为绘画,中国画除黑白色外,在色彩方面还有可供开拓的广阔空间。李云通把色彩的运用与表现物象的态、理、情结合起来,与表现光的效果和空间结合在一起,为此,他研究色彩、色调的处理;并适当的吸收与运用,使画面的色彩产生微妙的变化,寓于了丰富的效果,从而使物象呈现多姿的美,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李云通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继承和创造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作品在讲究笔情墨韵的基础上,强化色彩的表现力,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构架出动人的新境界。他语言的独特个性在于丰富色彩融入传统笔墨的表现中,二者有机结合,互为交融,相映生辉,以彩墨法创造一种有东方美学底蕴新图式。这种新意的山水画挣脱了单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绘画体系,以鲜明的矿物色和水性色交错使用,或以透明色铺就大的色调,或以浓烈之色覆盖叠加,“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营造出中国山水画”笔情、墨趣、色辉”的新意境。
李云通先生进一步发挥了山水画的厚重饱满、雄阔壮丽之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画”远看夺人,近看动人“他画树木、房屋,笔笔生动,密而不烦。画山石,极有气势,大而不空,简而实在,画面漫不经心的散点透视,乍看杂乱无章,仔细琢磨后感到层次分明,空间悠远,令人浮想联翩,他的画蕴涵了对养育他的祖国山水的情愫,他的作品象一首抑扬顿挫的民乐,那雄有成竹、一气呵成的气韵,都与他扎实的功底与朴实的性格分不开
所谓画分三品:“气韵生动,出自天成,人莫窥其巧者未之神品;笔墨超越敷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三品之中神品最高,这也是李云通先生孜孜追求的精神境界,他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着,无疑支撑他的是他对中国山水画新语言的渴望,是墨彩交融编织的梦......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云通这位画家在不久的将来会以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杂志社杨小薇
2006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