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卢比,又称四川藏洋,是中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银币。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像铸造在货币上,也是中国唯一广泛流通过的帝王像银币。它是中国与英国之间货币战的产物,四川卢比是为驱逐英国东印度公司铸造的印度卢比而仿印度卢比铸造的,正面为大清光绪皇帝侧面像,背面为花纹环绕着的“四川省造”四个汉字,中央有一横花或立花,花纹与印度卢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与印度卢比一致。从光绪28年(1902年)起到1957年止的半个多世纪中,大量的四川卢比流通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洲及其邻近西藏的藏族聚居区。
四川卢比面值分一卢比(重三钱二分)、二分之一卢比(重一钱六分)、四分之一卢比(重八分)三种。四川卢比从光绪28年到民国五年(1916年)在成都铸造,民国十九年(1930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康定铸造。我们把四川卢比的铸造分为四个时期和四类。
1.光绪28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第一期;
2.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五年为第二期;
3.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三期;
4.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第四期。
四川卢比的含银成色悬殊很大,高的90%;低的只有10%。所以,泉友们将含银在九成左右的分作一类;七、八成的分作二类;五、六成的分作三类;五成以下的由于显出铜色,便分作四类红藏洋了。
四川卢比一卢比的类别大概区别如下:
一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分为有衣领和无衣领,背面“四”字中间为两点,“四”字右上端有三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或横花。其中无领立花的版别较少,但是有领横花和有领立花右上端有一酷似蝴蝶花叶的属更加稀少的版别。一类各种版别铸造量约1000万枚。
二类卢比:正面光绪像有衣领稍胖,背面“四”子中间为两点,花纹比一类略粗,“四”字右端有一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二类四川卢比的铸造量约980万枚。
三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已变形,有衣领,背驼或方头,背面“四”字中间为八字,花纹比较粗糙,中央为一立花,铸造量约430万枚。
四类卢比:也就是红藏洋类,正面光绪像有衣领,头像粗陋,俗称“红脸藏洋”,背面“四”子中间为八字,花纹粗糙。
四川卢比一卢比的总铸造量为2550到2750万枚左右;二分之一卢比约13万枚左右;四分之一约12万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卢比只在成都铸造。
红藏洋还有一种打印藏洋,是理圹喇嘛寺(长青春科耳寺)在红藏洋上打上印记,以一类或二类卢比强行升值流通的结果,其中印戳打在正面光绪面部的红藏洋较少。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24日康定解放。1958年4月1日,甘孜州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全州禁止金银流通的布告,因为自然损耗和熔化,加之藏民有化银制作饰品的习惯,当时市面上流通的四川卢比只有200万枚左右。从1958年7月1日到12月30日起,人民银行对四川卢比给予收兑,只收兑一期、二期含银量高的四川卢比,收兑总量约100万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支行原总经济师、钱币学会会长张策刚先生回忆,自己从六十到八十年代在甘孜州人民银行工作时,收兑的四川卢比达几十万枚。综上所述,现存世的四川卢比已大大少见。
由于四川卢比的铸模、工艺质量等的差异,又是由成都、康定两个造币厂在不同时期的铸造,四川卢比的版别,仅差别明显的就达五十多种。近年来国外和港、台钱币收藏家、投资机构对四川卢比情有独钟,研究、收藏、投资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并在逐步批量收货。但在国内还未引起泉友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一枚一期的有领立花四川卢比价格仅仅才一百三十元人民币,而一枚唐军长正面相价钱要一百六十元。几年前唐军长价钱二、三十元时,一期四川卢比的价钱就四十元了。现在就是版别较少的无领立花价格也仅仅才八、九百元人民币。现在的它正是一片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是金矿、油田、原始绩优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四川卢比的历史、文物、经济、收藏价值还远远没有真正体现,正待我们去发现、探索、研究、开发、投资、收藏,使之体现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