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柴木家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近日,笔者走访了古典家具收藏家李建美先生,畅游在他所收藏的各式老家具中,听他娓娓道来有关老柴木家具的诸多故事,别有一番情趣。
李先生告诉笔者,老柴木家具的分布以山西居多,并且最有特色。柴木家具通常以榆木为主,因为其花纹好看,硬度适中,便于制作,也好雕刻。柴木家具也常用槐木和榉木来制作,比较早期的家具也使用松木。
游走在李先生的收藏中,你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柜子:大漆描金柜、黑漆描金柜、五彩柜、黄花梨贴皮顶箱大柜、圆角柜等等。李先生带我们来到一个柜子前,这是他比较珍爱的一件藏品——四平方角柜,因为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家具,所以又得名“万历柜”。柜子由松木制作,里外全都采用了披麻灰工艺。这件红色的柜子,颜色明快而不夸张,线条简单而又大方。柜子右上角的合页,由于长时间的开合,已经磨损,留下了岁月摩擦的痕迹。其上的绘画还依稀可见,更加增添了这件藏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形态各异的药柜也是李先生藏品的一部分。他向笔者特别介绍了一个中型药柜,“最吸引我的是这药柜上的书法。”写有“白芨、当归、五加皮”等药名的贴纸均保留完好。精致小巧的圆形拉环更是吸引着人们去伸手拉开这一格一格的药盒,体验一把当年老中医妙手回春的感觉。这里还有西北风格的青海药柜,可以看出受到藏族文化的影响,漆着藏族家具常用的朱红色。李先生介绍说,这种中国红很受外国友人的喜欢,由于多采用植物颜料或矿物颜料,所以不易掉色,又很环保。而且药柜顶部的两侧有亮格,可以放置其他东西,既实用又美观。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像许多收藏家一样,在李先生众多的家具藏品中也有几件最为心爱的物件,比如一件清早期的柏木画案,李先生指着这件典型的苏作家具向笔者介绍道:它的材质采用的是柴木中的上等材料柏木,木质细腻、工艺精细、锁椎特别,细微处的雕工非常讲究,却没有花哨之感,是“软木硬作”的佳品,素雅之极。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条案略显矮小,大概只有80厘米高,早先显然是为南方小巧之人设计的。也许正是这小小的遗憾,才让这画案更显与众不同吧。
李建美先生不仅酷爱老家具,而且兴趣广泛,藏学并重。前几日,他买到了一块胡汉民题写的匾额。胡汉民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其隶书端庄雄健,颇负盛名。更重要的,他不仅在书法上造诣颇深,还是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助手之一,在辛亥革命前曾参与领导黄花岗起义。无论从历史还是艺术角度,此匾额都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在李先生看来,收藏的眼力是所有知识融合在一起的博弈,想要练就火眼金睛,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以加深认识。
李先生还收藏了很多不同形状和风格的食盒,令他倾心的是这些老物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食盒在历史上曾经是贵族奢华生活的物证,透过这些食盒,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去体会那些击鼎而食的豪华排场:侍女们忙中有序地穿梭于厅堂和庖厨之间,她们手捧食盒,来到席坐于大厅的嘉宾面前,缓缓俯蹲下去,将一盒盒佳肴井然有序地摆放于案几上,掀开盒盖,把其中的珍馔盛放在宾客面前的盘碗中。显贵们则衣着鲜亮,悠然自得……
几件制作于民国的船柜也是“很好玩”的东西,体形娇小,一侧为弧形,使之能够与船形相契合并在航行中保持平稳。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一个古旧的火盆架,起初这火盆架中间本是空的,李先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挑选了同样老旧的石头将之补起,用作茶几、花几等,古老中展示新潮,传统中蕴涵另类。
“缘木斋”是李先生收藏室的名号,取自成语“缘木求鱼”,意指不可得之事。李先生在收藏之初总干劳而无功的事,所以取“缘木”而求自嘲。但如今的他,正因为与木结缘而享受着收藏带给他的快乐。 (袁媛 尹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