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是宋朝诗人方岩对灵璧石的赞美。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的灵璧石,其妙造天成的诱人魅力在于它集声、形、质、色、纹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灵璧磬石的历史地位。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制磬的记载。磬与编钟前身的“钲”同为宫庭的主要乐器,曾响彻皇宫内外,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灵璧石其姿千种,其态万状,是全赖于大自然鬼斧神工。赏玩灵璧石,历代屡有记载。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
是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过镇江时,因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之宅,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主人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后代的赵孟、蒲松龄、田中玉等都与灵璧石情有独钟。
古今文人雅士和中外赏石家、藏石家均将灵璧石视若至宝。据康熙年间《灵璧县志》记载,“在宋朝一尺以上的灵璧石向官府进贡,减租减税”。当时的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以能得到灵璧石而为快,有的倾囊求购,有的巧取豪夺、有的赋诗作画、有的著书立说,有的装点门面以示高雅,形成了一股况相攀比的灵璧石收藏热,宋朝撰志大家杜绾在《云林石谱》中介绍奇石116种,把灵璧石列在首位。笔者捐赠的灵璧石珍品“龙腾盛世”,被灵璧县人民政府作为灵璧石珍品选送人民大会堂作永久纪念。
灵璧石历尽沧桑,存世名件寥寥无几。“九曙石”现存广州教育南路南方戏院内,石上刻有米芾所题“药洲”二字最为显著。“小蓬莱”为张氏园亭遗石,现存灵璧城西关。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钓鱼台国宾馆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处均有收藏,皆为稀世之珍。
灵璧石的音韵美。灵璧石独具妙音,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灵璧石》中说:“扣之锵然有声”。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石以灵璧为上,购之颇艰,大者尢不易得,高逾数尽者更属奇品。小者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灵璧石金声玉振,余音悠长,润人肺腑,“此声只应磬石有,人间它石几回闻”。声是灵璧石灵之所在,如今在灵璧多有人视灵石之声为驱邪纳福的吉祥之音,还有人把灵璧石视为天意所成的神灵之物而对其供香、叩拜、祈祷平安赐福。当地还流传着很多关于灵璧石的神话传说。
灵璧石的形态美。灵璧石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又经过亿万年的水土中弱酸性水质的溶蚀和内应力、外应力的自然雕凿、去软留精,形成了“瘦、皱、透、漏、圆、蕴、雄、稳“等形态美的特点。观灵璧石之形态,有的剔透玲珑,惮奇尽怪;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神韵生动,震憾人心;有的轮廊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气势雄浑,沉奇伟岸;有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有的晶莹温润,丰采迷人;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灵璧石还有“顽、拙、丑、怪、灵、巧、秀、奇”之美,是天设地造、美妙绝伦的天然艺术。
灵璧石的质地美。灵璧石有的粗犷苍老,有的砺腻相兼,有的细腻若肤、温润如玉。灵璧石,属远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灵璧磬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是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结构致密,其中含有多种金属矿物质及有机物质,硬度在莫氏3——6度之间。石之硬度在赏石中极为重要,它决定石之自然寿命长短,可以说灵璧石是金石合一的长寿之躯,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长期裸露于大自然之中的灵璧石,虽经久经暴晒和风、霜、雪、雨的摧残,但绝无剥落、燥裂等现象,其筋骨不仅锤炼的更加精炼,而且更能显示出其坚贞的特殊气质。石品如人品,石之坚贞,是中华民族气质的体现。清代学者赵尔丰说:“石体坚贞不以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将以为友”。他把石的品性当作自己的楷模,并愿与其在感情和心灵上进行交流沟通, 与之为师为友,使赏石的意念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此可谓赏石之真谛。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