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创作力枯竭的搪塞之举?还是要为自己树碑立传?方力钧的想法从时间线索上一目了然:1958年,方力钧本人还没出生呢。但是,一个制造出方力钧的时代已经开始了。所以,这个展览的题目就叫做“方力钧:时间线索”。学术主持吕澎如下言说:“方力钧:时间线索”要告诉观众的正好是作为艺术家的方力钧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方力钧的原因,更为严肃地说,这个展览要向观众提供“方力钧”的历史语境,以及由历史语境所带动的一个特殊的艺术历程……20年前,方力钧仅仅是一名刚刚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的学生,他在广告牌上涂抹的,他在圆明园里及之前经历的,影响着它的每一天。
BQ=《北京青年》周刊
F=方力钧
艺术家的土壤
BQ:从展览的名字开始吧,为什么叫“时间线索”?
F:最近这几年有很多争论,争论的缘由是人们常常把艺术家的作品脱离了艺术家的成长土壤考虑,脱离了艺术的土壤去讨论艺术理论,这多少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这已经变成一种思维习惯。所以我希望通过类似的工作把基本的事实呈现出来。
时间线索讲得是一个进行时的概念。在这个展览里面,很多画都不是大幅的——就像小人书一样,墙上甚至还挂了我父母的照片。他们说时间的线索可以理解为“历史的线索”。
BQ:这次展出了很多你小时候的画,是你一直保存着的么?
F:很多画是朋友们帮我收着的,也有很多是不经意留下的。在开始这个项目之后,我哥有一天给我拿来一个很大的箱子,里面装了1000多张我小时候的手稿。一个同学给我拿来一大卷画,是我圆明园时期的作品,当年送给同学的,同学知道我办展览从家里特意翻出来。有这些好朋友的帮忙,是我的幸运。从这来看,我小刚候就是一个工作狂。现在我会把小时候曾经喜欢的画册买回来。我特别留恋那段时光和那些感情,这么做也是在弥补当时感情上的缺失。
BQ:“时间线索”里的时间从1958年开始,可是你出生在1963年啊?
F:我对1958年最感兴趣的是它的人口出生率。其实我应该在早一年(1971年)读小学的,晚了一年是因为上一届入学人口太多了。那一年(1971年)10个班,每一个班44个学生,就是说这届的学生有400多个。我的生日比较晚,是12月的生日,所以就必须挪到下一年再上学。即使我上学那年学生仍然很多,后来人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我还没有出生之前,很多事情是注定会遇到的。
所以,所有的游戏(教育、福利……)都是建立在人口总数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人口忽然膨胀,老师教不过来了,临时把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调到师范学校集训三个月,然后教小学生。
这些会影响很多人命运的变化。而这个展览时尽可能的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强调的事件都是围绕着我个人的变化而设置的。
BQ:这次的展览展出的作品少,历史照片、资料多,你习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么?
F:这个不是习惯和不习惯的问题,是必须要这样做。
对于理论研究或者对于我个人而言,一直都停留在一种缺乏实证的、虚拟的判断上,这对于整个艺术生态环境的建设没有好处。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其实就像是农作物和上壤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在社会当中生存。一个个体生存在这个社会和环境当中,有哪些切身的利益受到影响,创作风格上会呈现出什么样式,都是和社会有关系的。我们的艺术和我们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好多人都疯了,是因为欲望都敞开了。
BQ:你的好多作品都没有起题目,为什么呢?
F:当你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往往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有时候是你的记忆,有时候是完全没有记忆的,遗忘的东西。如果你以当时创作这个作品的状态为作品起名字,那么太单薄了。
另外,一个艺术品有时候是需要给出答案的,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有的时候是要提问的,比如说一加一等于几?但是当不限制人的想象的时候,它的呈现就是动态的,任何人的表现和反映都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那么作品就壮大了。
BQ:你怎么看艺术家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未来的环境和未来的艺术家会是怎么样的?
F:很多时候人们对艺术家的认识只是一些片面的想象。艺术家也有不同,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像是生物在生物链上一样,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营养来源。我属于杂食类,我在尽可能让自己的食物来源更多一点,更丰富一点,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但是,我也不知道我在未来会得什么病,我的胃口会怎样。我不能保证我的未来会吸收什么样的营养,所以我也不知道我的排泄物到底是什么样的。
艺术是同样的道理,你不知道你未来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怎么样的生存环境。只有当你面临问题的时候,才会反映出来你有什么样的疾病,是健康还是不健康,你适应什么样的食物结构。所以让我去想象的话,我觉得这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BQ:那么艺术家应该在一种什么样的大环境下生活?
F:没有人规定艺术家应该在什么环境和状态下工作。我现在一直在关注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的个体很微小,要依赖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够生存。但是现实问题很难非常对应地落实到我的作品上,不会为一个事件去创作作品,但是这些事件会对我对社会的认识起到作用,具体什么时候起作用不好说。
BQ:“时间线索”是对—个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的个人梳理么?
F:我自己也很好奇。人的记忆和自以为所受到的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其实不一定是准确的和客观的。我尽可能客观的想这此事。我们的生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是怎样的土壤才生成各种各样的花也好、草也好、果食也好。
我做的是把这些经验物化的过程。
艺术就是我的生活
BQ:你是第一批入住宋庄的艺术家。宋庄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F:现在的宋庄和我刚来的时候大不相同,村容村貌都不一样了。我们刚去宋庄的时候,整个村子只有一家餐馆,整个镇都没有路灯.现在束庄的路修得非常好了,村民们也不像原来那样辛苦,他们只要把房子盖好之后出租给艺术家,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他们自己或者做艺术服务类工作,或者做艺术开发的工作。
现在,村民们从看起来的样子上,或者富有的程度上,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想象和期望都已经和过去完全不—样了。
现在村子里面的餐馆几乎比城里都贵了。
BQ:你欣赏什么样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F:打个比方,这很像是做了一个去野外捕鸟的大网。我们做这个网的时候可能并不针对任何一只鸟,但是我们做好了这个网之后,我们也不会拒绝一只鸟。艺术家也是一样,当作品完成好了之后,可能有的人喜欢它,有的人不喜欢它。如果人们不喜欢,那你承认你失败好了,你不要指望把这个世界整个网下来。
对我来说也是一样,我看一幅作品,如果喜欢它就多看两眼,如果更喜欢它就把它买下来,如果不喜欢它那扭头就走好了。有太多的艺术家的作品是我喜欢的。比如岳敏君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状态特别符合我对人物状态的理解和感受。
BQ:你现在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F:这分狭义的创作和广义的创作。广义的创作包括灵感来源、资料的来源、展示机会的来源。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广义上的工作状态都差不多,每个人包括睡觉时都可以称为在工作。
如果说狭义工作的状态,那就是讲艺术家呆在工作室里面的时候。我没有特别的事情,差不多都是呆在工作室里面,周末也是在工作室中度过的。白天的时间是铁打不动呆在工作室里面。我的工作室有6个助理,包括办公室的、看家的、开车的……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都是这样的,罗丹还有7个助理呢,人类历史上成功的艺术家一般都是这样的。
BQ:从光头到婴儿还有游泳的人,你注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么?
F:我对人的生存状态很好奇,要不然不会成为工作狂了。人有太多的属性和方面,也有太多变化,你是一个人,但是你从来没有认清楚过自己,这是我工作最大的乐趣。
人永远生活在矛盾或者挣扎的状态里,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我自己的理想还是希望有个舒服的生活状态。
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特别想寻找一种载体或者道具来表达人在社会中的感觉,我喜欢游泳,我在游泳的时候发现人在水里面的状态特别像人在社会中的状态——你不能离开它,不能控制它,有时候表现得很温顺,有时候很危险,你只能顺从它……
我基本上不会给人画像,刚开始我用光头的形象来强调人的没有个性,时间了我发现其实最富有共性的时候是在孩子的时候,长相和营养结构都差不多。
我的作品中形象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一点是在论述关系,个人和梦想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有世界的无限等等。
所以,把某种形象当作理想的形式是不存在的。
BQ:生活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F:我生活中有很多的方面,有的时候是很念旧的有的时候也是很绝情的。人生无非是拿到几个指标而已,有些方面你一定要证实你是有责任感的,有些方面你一定要证明你是自由的,有些方面一定要证实你是特别坏的,有些方面你一定要证实你是特有想象力,或者是一个疯子。所以这样下来。话题就太长了。
B0:你能具体一点说什么状态下你是坏的,什么状态下你是一个疯子?
F:我提示一下就好了,我就不说具体了,要不然你把我看的太清楚了。
B0:你觉得自己算是功成名就么?
F:范围大一点的话,在中国的文化史里面,生前功成年名就的艺术家只有少数,很多人都是在死后得到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