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样一位传统人物画大家,在他饱受那场文化劫难,遭遇不顺之时,他想到了血泪著就半部《红楼梦》的曹雪芹。黄胄萌发了为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画像的想法,用来拯救自己渐近枯竭的画笔。
1974年,为了画好曹雪芹,他把大量空余时间用来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及红学家所写的有关著作,他作了许多个构图,有站着读书的,有正在写《石头记》的,总是不满意。
1976年初,黄胄移居北京西郊黄叶村,据说那里正是诞生伟大巨著《红楼梦》的“摇篮”,一贫如洗的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在冥冥中,黄胄多么希望雪芹的那支蘸尽血泪的文学之笔,能点燃自己为其画像的灵感火花。
然而,黄胄在画曹雪芹的时候却遭遇瓶颈。一连四个月,尽管闭门潜心作画,废画三千,和曹雪芹的人物气质、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不是画面琐碎,就是背景空荡,不用说超越自己,甚至能达到自己满意的,一张都没有。
正在他欲罢难为,苦恼至极之时,唐山市政府邀请他到唐山开几天学术会议,并参加瓷器画展览等系列活动。
“中国瓷画”对于一个中国传统人物画家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况且这年的7月份黄胄还要到北戴河疗养一段时间,先去唐山画一阵子瓷器再去北戴河,多好的机会。
7月27日,黄胄和家人准备搭车经唐山去北戴河,但是因为自己提前约好和一位红学家共同研究曹雪芹画稿,为了画好曹雪芹,他们只得中途下车不去了,然后婉言谢绝了邀请。
几天以后,黄胄突然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灵感袭来,总感觉雪芹将至,他全身心投入创作,一口气画完《曹雪芹挥毫图》。于是一幅双眉紧锁,眼神锐利,仿佛正处于灵感喷涌前的曹雪芹很快诞生。
直到《曹雪芹挥毫图》完成,余震已经消失,黄胄才听到唐山大地震的噩耗,还听说了召开学术讨论会的招待所、展览厅和会议室同整个城市一起被夷为平地的消息。
之后,朋友们都说,曹雪芹让他躲过生命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