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生活日渐充裕的今天,收藏已经被部分人群视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或投资的一种方式。然而在不计其数、花样百出的收藏品种类中,无论是在收藏人群、投资价值等方面都稍显“低调”的瓦当收藏,一直以来却在曾寿华的眼里散发着难以抵挡的魅力。
作为“云南瓦当收藏第一人”,今年已年逾65岁的曾寿华,从2002年一个偶然的邂逅开始,其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踏足云南省129个县市、近400个乡镇和部分古遗址,收藏瓦当、滴水2000余面,1600多个品种,行程近10万公里,涵盖东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大跃进和文革等年代。当之无愧“瓦痴”的称号。
对于曾寿华来说,瓦当的历史价值更胜经济价值。本报记者 雷斌 摄
收藏初衷
寻迹历史的记忆
在曾寿华的记忆里,跟瓦当、滴水等的结缘,源于2002年清明节。在上坟的山路上,曾寿华注意到了一路上零星散落的碎瓦片,仔细地一看,竟还能在丛中发现瓦当的残片和字瓦等。向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曾寿华,便踏上了收藏瓦当的漫漫长路。
“刚开始的时候初衷也只是走走看看,顺便锻炼下身体。收藏的范围也仅局限于楚雄州境内的十个县市,目标定在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收藏到500面瓦当便心满意足。”曾寿华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藏理念开始起了变化,通过去图书馆翻阅古籍、县志、查阅资料等,逐步将收藏范围扩大到云南全省,开始面向全省129个县市及部分乡镇和古遗址收藏瓦当、滴水和字瓦。
走街串巷穿梭于云南老城、老房子、老街等古老建筑群成为这些年来曾寿华闲暇之余的爱好,也是其收集瓦当、字瓦等的主要渠道。据悉,在2000块的瓦当的收藏中,除零星购买和熟人赠送的100面左右外,其余全是曾寿华用自己的双脚丈量所得。有时看中了别人屋檐上的瓦当,他常常需要自己攀爬上高高的房顶拿取瓦当。除此之外,经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挖掘,曾寿华目前还已收藏到楚雄州的楚雄市、姚安县,大理州的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巍山县、弥渡县和保山市的腾冲县三十多个不同地点的字瓦和符号瓦。
字瓦收藏已近尾声,但从字瓦收藏的同时出土的瓦当、滴水和其他遗物,已达一定数量,今年曾寿华打算做最后的冲刺,然后开始考虑这么多年来这些藏品的落脚之处,初步设想是捐赠予某博物馆。希望由受捐赠方请专家来对这些藏品进行科学地断代。从图案、造型上折射出云南各县市的时代信息与人文地理。
“这是我十年的心血,即便是组织100个人苦10年恐怕也很难有这样的成绩,所以我希望接受捐赠的博物馆能将我收藏的瓦当、字瓦等做一个长年累月的展示,让更多的人能从观赏中体味到那时的风土人情和变迁,而不是展出一两个月便封箱压底库存。”曾寿华坦言,这么多年的寻迹中,也有遗憾。全省范围内个别县市无瓦当收获,他的解释是,一是经济文化较落后的边远地区,过去生活较为贫困,无能力建盖瓦房,只能用山茅草或秸杆遮风避雨;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建垛木房,目前有的边远地区尚继续延用;三是民族习惯,不使用筒瓦和板瓦建房,而是用条状烧制品,如傣族的“拎喝”(音)、“挂瓦”等。
收藏心得
稍不留意就擦肩而过了
“不进而退”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曾多次被曾寿华提到的话,这位人民银行楚雄中心支行退休干部在谈及收藏中的细节时,感触颇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古老的街道和老房子的消失速度也在频频加速。高楼大厦林立,瓦当、滴水等一些能代表一个时期文化和历史的建筑材料被深埋于地下,收藏之初,垃圾堆里还能找到,但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力度加大,旧房遗址范围的不断缩小,加之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瓦当从原先无人问津的垃圾变成了古玩市场里的交易之物。这样,收获瓦当的机率便降低了。曾寿华在这个过程中深感瓦当收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前些年在拓东体育馆旁的村屋上曾经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瓦当,去了两三次希望拆迁后能及时拿到,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在曾寿华不经意的情况下错失了拆迁的第一时间,没有拿到那片瓦当,如今周围已经是高楼林立。于是为了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这份他视作生命的事业当中来,解决时间不够用的棘手问题,他当时毅然瞒着家人向组织递交了退养申请,用有限的资金和充足的时间进行收藏。
“未涉足者不知,瓦当收藏的难度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我只身一人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劳累一天下来收效甚微。”曾寿华说,2002年—2005年每次到巍山,准备的两只箱子都能满载而归,如今却大不如从前。云南收藏瓦当爱好者较少,想走点捷径获得瓦当没有门道。
收藏价值
投资不是目的
瓦当,又称“瓦挡”或“瓦头”。是用来蔽护檐头,挡住上瓦不下滑,并遮盖住两行间的缝隙的建筑品,不仅起到固定和保护了建筑的作用,还增加了美化建筑物的效果。从考古中发现,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陕西曾经出土的西周中晚期的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也就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在众多的收藏品中,瓦当可以说是“冷门”。尤其是在云南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大多数“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投资者眼里,瓦当的投资收藏价值显然是相对较弱的。昆明一收藏家告诉记者,对于瓦当的收藏北方的热度稍高于南方,尤其是在一些历史上曾作为古都的城市而言,收藏者则相对较多,比如,同样一片皇家瓦当,在北京市场上价格可能过万,但在南方城市或许还不到5000元。”
“瓦当、字瓦等的价值在于用另一种形式记录了历史的证言,重点不是我们所说的投资,或者是投机。”一业内人士坦言。
曾寿华介绍说,这些年来,买来的瓦当屈指可数,从最初的5元一片到现在的30每片,有些年代稍久远的可以卖到60元一片。
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瓦当收藏处于低迷期,价格低,近年来,一些常见文字瓦当在北京价格已经达到三四百元,精品瓦当更是上千到万元。2008年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一本汉瓦当拓本,估价高达1.5万~2.4万元。因为中国有句老话“秦砖汉瓦”,综合时代原因,所以收藏秦汉瓦当价值较高。
“听说近一两年来有浙商来到云南也开始挨家挨户购买瓦当等房上装饰,价格也因此由以前的5元上涨到百元,联想起多年前由他们所牵引的普洱茶炒作,我们有理由相信瓦当收藏或许将是下一个"普洱茶"。”业内人士猜测。
人物故事
几次遇险 幸还安好
有一次在深山寻找字瓦时,途遇几个来路不明的人,不由分说把曾寿华辛苦拣来的一口袋残砖碎瓦扔了一地,还拳脚相向。心脏不好的曾寿华躺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意识开始模糊,幸得及时拨打110和120电话,他才获救。
2003年冬,曾寿华期盼能找到金沙江岸的一座被毁的古庙遗址的残砖碎瓦,又再次来到石鼓徒步上山,不知不觉走入大森林中迷了路。天越来越暗,他只得硬着头皮顺山箐往下走,走了几个小时终于才遇到砍柴晚归的两父子,带他走出了深山。
“家里人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认可,让我有了进一步前进的动力。只能是在寻找瓦当的过程中更好地确保自身的安全,让家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