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道
本期专家:黄海涛,现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中国砚研究会春秋砚社社长。
随着人们对中华文明深层次文化现象的挖掘,砚学和砚文化日益得到世人的重视。在收藏领域也逐渐由所谓“杂项”,升位为专题收藏的主流。我认为,收藏砚台应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脉”,讲究文人气息,不应过分追求工艺的繁复和花哨。
砚台的收藏鉴赏,包括对砚的年代识别和对砚的艺术欣赏,以及围绕砚创作的一系列砚文化衍生品。砚台能满足人们的增值、贮藏、玩赏、社交、文化、娱乐、寄情等多种需要,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砚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许多门类的艺术品。除了文人喜爱之外,与皇家、官家的宠爱不无关系。砚台不是寻常家用摆件或生活实用器皿,而是直接参与书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和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宗教等方面服务的重要工具。南唐后主李煜就痴迷砚台,“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宋李之彦《砚谱》)。”李煜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了“砚务官”,“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廪之给。”到了宋代,更是“文人皇帝”辈出,宋仁宗、宋徽宗等留下许多与砚有关的故事,宋高宗还亲自参与对砚台石品的讨论(《翰墨志》)。除了皇家、达官显贵,苏轼、米芾是宋代砚台收藏家的代表。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对砚台更是情有独钟,亲自主持编撰了《西清砚谱》。纪昀、刘墉等显赫要人,也热衷于集藏名砚,藏砚之风普天皆兴。到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不仅藏有多方好砚,还编撰了《归云楼砚谱》。民间收藏大家也比比皆是,如沈石友将自藏之砚整理编撰《沈氏砚林》等等。可以说,搜藏砚台历来是文人墨客、社会贤达的高雅之事,砚堪称文房雅藏之首。
人们之所以喜欢古砚,是因为其古雅。除了集雕刻、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为一身外,它还传承了历代的美学观点。也就是说,古砚之美是经过传统形成的,古砚的制作要求和审美都是有传统继承依据的。
此外,就制砚、辨砚、赏砚等砚文化角度来说,制砚、辨砚、赏砚等是“综合艺术”活动。从制砚的选料、造型、纹饰,到铭文、包装等,乃至围绕砚台产生的衍生品如砚拓、诗跋、配盒、品砚活动等等,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雕刻(塑)、纹饰、诗文、书画、金石、装帧等多种创作活动。特别是品砚活动,更是清新高雅的艺术活动和修身养性的生命运动。随着砚台价值的回归,这个古代曾名重天下的雅物必将再现历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