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藏拍 > 收藏

平装二手书 身价三年涨10倍并非神话

  “简直太疯狂了!”近日,一位“书虫”惊讶地告诉记者:“2008年12月,我在淘宝网上以165元价格购买了一套《汪曾祺全集》,谁曾想,不过3年时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这套书售价最低也要990元(不含运费),最高竟然要1500元了!”    是什么让二手书价如此疯狂?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书市里不仅古籍善本价值不菲,就连一些出版只有10年左右的平装书都已经逐渐进入收藏品行列。类似《汪曾祺全集》这样书价几年涨近十倍的案例不胜枚举。在二手书身价陡增背后,除了因随时间久远,古旧书籍日渐稀少,以及市场作用下的合理升值外,也不乏卖家恶意“炒作”的伎俩。

  本报记者 丁元元

  PART 1

  二手书天价的“成长”之谜

  “现在二手书价钱的确涨得很厉害。”藏书上万册的作家沈琦华说:“先是那些刻本、线装书、石印本涨起来,后来民国书也一册难求,到现在连平装书都开始贵起来了。这也说明大家已经逐步认识到书的价值了。”

  也有卖家并不认同书价飞涨的说法:“经过了一段时间,回头来看,可能会觉得书价涨得多了点。相比物价,书价并不是涨得特别厉害的吧?”。

  调 查

  二手平装书价钱让人看不懂

  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潘佳说:“线装书开始被‘爆炒’的时候,不论新的、旧的,甚至影印的,只要是线装的,就有人挥舞钞票大量囤积。平装书虽然没有那么疯狂,但市场价每隔几个月也会涨一些。”

  “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微博)出的一些书,因为印数不多,现在基本上都要卖到每本80-100元,这已经是很客气的价格了。”沈琦华告诉记者:“顾颉刚的《古史辨》一套七卷,现在市场价大概要1800-2000元。还有一套‘走向未来’丛书,每本也要数百元。更早的书,就更贵了。我收过一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杂志》,买来的时候每本100多元,现在已经要四五百元一本了。”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近10年出的书,有些也已涨到了“天价”。“书虫”吴先生向记者列举了他藏书价格的“升值情况”:

  冯亦代《悔余日录》(河南人民出版社(微博)2000年出版),定价20元,现在要320元才能买到。

  《胡适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微博)1998年出版)定价240元,两年前还能低于定价买到,如今的身价是650-1000元。

  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专刊《观察》(全六卷,岳麓书社1999年出版),定价450元,两年前26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现在孔网的卖价是700元。

  陶菊隐《武夫当国》(全五册,海南出版社2006年出版),去年9月份的价格还在70元以内,如今售价约300元,甚至有卖家叫价1300元。

  即便是卖家,往往也说不清此中的缘由。孔网的销售记录显示,《汪曾祺全集》(八卷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去年2月份还曾以220元的价格售出过一套。目前以1200元出售该书的店主“宁宁”说:“去年下半年,它的价格也就500元左右。”

  “旧书疯狂”,原因何在?

  揭 秘

  时间长、印数少、装帧好,货源稀缺

  “二手书的价格上升,有一部分炒作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市场的作用。中国的书价整体偏低,现在新书的定价在涨,而好的二手书也应该相当于目前新书的价格。”藏书者沈琦华认为,“书市还是相对理性的,它的行情相对稳定,不太可能出现书画、玉石那样大起大落的情况。”

  “现在价值较高的书,首先应该是本好书,可以在阅读中读到知识,能记录历史文脉。”作家沈琦华说,“民国以前的书,往往印数是很少的,就算当时印了几千册,能留存到现在的恐怕不过数百册了吧。真正的‘书虫’是比较小众的,他们购书的口味和畅销书的读者绝对不一样,好书未必好卖,所以印量也未必多。近几年的书卖完了还能重印,旧的书连版子都没有了,怎么重印?所以,这就体现出了旧书的稀缺性,自然逐步跻身‘收藏品’的行列。”

  让沈琦华啧啧称奇的还有老书的装帧:“新书的外观往往也不如老书好,以前那些书的封面全是手工做的,现在很多技法基本失传了,连有这手艺的师傅可能都没有了。我就买过一本书,封面是羊皮做的,漂亮极了,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从版本学上来说,虽然不及线装本,但部分平装书也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潘佳说:“藏书人大多也懂书的版次,一版一印通常最好,而且版次越早肯定印得越清楚。”当然,影响一本书市场价格的还有品相等因素。“搞研究的人,看到自己需要的、品相好的书,一般马上就收了,这些书也不会再流出来,所以这些书就更难觅了。

  稀缺性对书价的影响有多大?殷先生十分喜欢张国良表演的苏州评话“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张国良《三国》说本一套14册,他集齐了前13本。有意思的是,这套书越往后印数越少,所以前几册三五元钱就能买到一册,然后一本贵过一本,第14册《水淹七军》仅印了1500册,所以单这一本身价就要1500元以上。“到底要不要买《水淹七军》?”面对高价,殷先生还在踌躇。

  旧书成投资产品让好书越发稀缺

  事实上,二手书已经被很多人当做可以用来保值升值的投资品。这些旧书“淘家”,究竟是为了阅读,还是出于收藏的目的呢?沈琦华认为两者之间的比例应该是比较均衡的。潘佳则估计看书的、藏书的、想做买卖赚钱的可能是“三足鼎立”:“无论哪一种人,肯定都有一定知识基础,至少对书是懂一点的。平装书毕竟不像线装书,很多‘炒’线装书的人可能完全不懂书,就是为了赚钱。”

  尽管如此,书市也还是因为投资的介入发生了异化。“很多人现在宁愿把书送到孔网或者其他机构拍卖,”卖家“柳三变”透露,“我曾经有一本不错的书,以500元的价格在店里挂了几个月都无人问津,结果一拍卖,800多元拍出去了。我感觉拍卖虽然也有可能亏钱,但赚的时候更多,算下来比在自己的虚拟书店里卖,收益更多。”

  卖家“惊梦”说:“很多人买书不是为了看,更多是为了赚钱或者投资,市面上的好书越来越少,真正有品位的买书人也少了。想到这个,有时候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禁书”的噱头也能炒高书价

  想把自己手里的书卖个好价钱,除了懂得“挂”什么价格,还需要包装。“禁书”也是一些卖家常用的“噱头”。

  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了个例子: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近年重新修订后得以再版上市,就被某些二手书贩子把第一版定位成“禁书”,所以在网络上高价出售第一个版本。

  不过,这样的做法未必总能成功。“几年前,一位湖北籍作家的小说,因为部分内容‘敏感’,而被传为‘禁书’,价格也一度涨到了定价的三倍以上。但现在这本书又要再版了,‘被禁’的说法不攻自破,价格也就立马‘跳水’了。”

  “有几位学者去世时,家人或者学生编了一套文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通过出版社的渠道出版,制成了所谓自印本,送给亲戚朋友,其中部分也流入了书市。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书当然很有价值,现在有些已经卖到2000元以上。但也可以说这些‘自印本’是非法出版物,一般网络交易平台是禁止在线上销售的。但买卖双方混熟之后,也会私下交易。”

  挂什么价格大有学问

  不过在价值因素外,也不乏卖家人为“炒高”书价。

  “我前两天收了一本不错的书,挂出去的价格是50元,但是看到没有可比价格,心里犯嘀咕,最终还是撤下来了。”孔网卖家“柳三变”说,“二手书的数量浩如烟海,没有人可以准确地给每一本书定价,所以其他卖家的挂牌价是我们最重要的参考。”

  当缺少可供比对的数据时,不同卖家之间对同一本书的价值认定可能有天壤之别。记者了解某本据称颇为珍稀的二手书,有人卖50元,有人卖120元,也有人开价2000元。

  一位资深卖家向记者演示如何“放长线钓大鱼”:“比如我们现在要买《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你在孔网上可以搜到7本,最便宜的110元,最贵的480元。正常情况下,你肯定会买110元的。但当这本售出后,最低价就变成了128元。你看那些给这本书挂200元的卖家,他们当然知道现在不会有人来‘高价’买他的书,但用不了多久,随着最低价的成交,200元就成为这本书的市场价了。这就像房产热的时候,二手房中介挂牌房价都会在市场价上加一些‘提前量’,经过一番哄抬,不久之后也能成交,卖家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还有一个做法更狠——比如,某本书的价格原来是200元,网上突然‘断档’了,这时有个卖家挂出500元的高价,那500元就是它的市场价了。这样的话也许只需几天,一本书的身价就能翻倍。有些卖家甚至还会人为制造这种‘断档’——把其他卖主的书都收到自己手里,那他就几乎拥有了该书垄断性的定价权。而这些完全是‘市场行为’。”

  一篇文章都能“捧红”一本书

  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可能会影响一本二手书的市场价格——虽然这往往很偶然,却可能产生“价值发现”的作用。

  2005年,92岁的著名作家冯亦代去世。老作家一生著作等身,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2000年出版的《悔余日录》。虽然作者以极大的勇气公开了自己1958-1962年的日记,在耄耋之年反思自己50岁前的一段经历,但出版社对此书也显得信心不足,印数仅3000册,之后也未再版。

  意外发生在冯亦代去世4年之后,作家章诒和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片名为《卧底》的文章,提到《悔余日录》以及由此引出的一段冯亦代和她的家庭之间的故事。文章引发了很大的反响,也将《悔余日录》的价格推高到了定价的十数倍。

  罗永浩有一次在自己的演讲中,提到自己看过一本书,觉得写得十分好,对自己影响很大,值得推荐给大家,结果一些书商立即拿此大做文章,造成这本书一册难求,网上价格一度暴涨十几倍。

  PART2

  二手书交易的“潜规则”

  一直以来,大家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看书的人少了,实体书店举步维艰,旧书店更是少人问津。去年,出售旧书的“小朱书店”几经波折的命运曾经引发了上海爱书人的关注。但事实上,爆炸的信息改变了旧书市场的格局,其主流的交易平台早已转入线上。

  交易平台:网上交易完胜传统旧书店

  网上的二手书市场有多大?最著名的孔夫子旧书网,被称为“二手书淘宝”,现有近7000家书店,34000多个书摊,3400多万种图书,书店的交易订单号现在已经排到了1300多万,每天的交易量都是“成千上万”。

  “几年前,我想买一本叫《张家旧事》的书,找了许多书店,当当、卓越这些网店也都看了,根本找不到,于是干脆打电话到山东画报出版社,询问能不能直接向出版社订购。接通电话之后,工作人员甚至觉得莫名其妙:‘这书出了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找?’”“书虫”吴先生回忆说,“后来朋友介绍我到网上看看,于是踏上了‘网淘’二手书这个巨大的平台,从此欲罢不能。”

  “这几年来,无论新书旧书,我都很少去实体店买。”吴先生算是一个很普通的“书虫”,每年购书几十册,有些书没有新版的就去“淘”二手的,主要还是为了自己阅读:“大家都知道新书在网上买优惠很多,其实旧书也一样——孔夫子网上买家多、种类丰富,不需要你花费大量时间‘沙里淘金’,想买啥,搜索一下基本都能买到,通常就算加上运费也比旧书店的价格便宜,还能在多个网络书店之间比价。”

  记者在上海著名的文庙书市进行了一番调查,根据书摊老板摆出的书目,随机选择几种,用手机上网搜索其在“孔夫子”上的价格,然后以此为依据,与老板讨价还价。结果,对方屡屡没好气地回答:“你开的价钱太低了,我们完全谈不拢,你要报网上的价钱你自己到网上去买好了,我们这里摆一次摊位费还要60元呢。”

  潘佳则告诉记者:“旧书店现在一般也都开了网店,我也宁愿在网上买——实体店里老板很少把好书摆出来,因为在网上,上架、下架、改价格都很方便,而在店里一摆出来就可能被‘抢’走,后悔自己卖得便宜了都来不及。”

  卖家收书:他们曾靠信息不对称获利

  记者了解到,网络上的二手书卖家大部分是爱好读书的中青年,有的是手里存的书多了,有的是发觉这里面有利可图,于是就兼职在网上卖卖书。

  “我们基本是兼职的,反正也就是上班的时候开个QQ,或者开个网页,也不耽误做别的事情,”一位网络卖家告诉记者,“钱当然也是能赚到一些的,但具体不好说,要看你投入多少精力,也可能一个月不做生意,也可能一个月赚个上千元。当然,有些营业量大的,一天的成交额就是几千元,那也跟淘宝网店一样了,不但老板月收入可能上五位数,还要雇两个人帮他一起干呢。”

  那么他们手里数量如此充沛的二手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无论开实体店还是网店,其实都是一样的——钉牢‘老人家’。有的老人一辈子爱书,藏了满屋子的书,可他们年纪大了,看不了书了,甚至去世了,而老人的子女往往不喜欢这些书,恨不得早点把那些被书占领的空间清理出来。专门收旧书的人都有门路找到这样的人家,有时书竟是‘论斤卖’的,甚至一板车一板车地拉回去。当然,这里面总会有些‘好货’。”

  记者在文庙书市见过一位60岁出头的卖家,他颇凄凉地说:“与其将来让子女来处理,不如现在我自己把书拿出来卖,价钱还公道一些。”

  收书人说:我从杨绛家里收过书

  在上海,一些旧书店的老板,曾经悲观地说,因为这样的“进货渠道”越来越少,自己的店也许只能再开五年甚至两年。原因很简单:“当时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不说是‘骗’吧,至少旧书店老板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价收书,高价卖出。但现在,过世老人的书已经卖完了,健在的那些不少也听闻了有‘孔网’之类的平台——低价卖给你,还不如自己到网上试试。”

  卖家“惊梦”告诉记者:“你相信吗?我手里有一大批书,是从杨绛先生家里收来的。书的作者很多,可以猜到,应该是他们出了书送给杨先生的,但她也是100岁的人了,恐怕也看不了,屋子里也堆不下。于是,可能是家里保姆什么的,就把这些书处理了……”

  有一位网络卖家挺有意思,他对记者说:“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卖书赚钱,也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书只有流动起来,让想看它的人读到,才会有价值。”

  PART3

  旧书交易“攻防”术

  如何进入藏书领域?

  “藏书毕竟是一件有情趣的事情,大部分人通常都是由喜欢看书而藏书的。所以,想要进入藏书这个领域要有些准备,至少要懂书的好坏,具备一些相关常识,比如一些作家的笔名你总要搞得清楚吧。”作家沈琦华说:“藏书不可盲目跟风。”

  旧书是否真假难辨?

  研究书籍版本的潘佳说:“不论线装书还是平装书,造假的很少。这和字画不一样,造一本假书技术上比较困难,就算‘作假’成本也很高,所以无利可图。而存在盗版的一般都是畅销书,藏书通常是比较小众的书籍,所以也几乎不会有盗版。”

  如何确定公道价格?

  “每一本书的市场价格,即便是老资格的买家卖家也未必吃得准,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将来后悔吃了‘哑巴亏’。”“书虫”吴先生说,不想遭受“冲动的惩罚”也很简单。如果在旧书市场看到一本心仪的书,用手机上网查下市场价格,如果卖家出价低于网上的市场价加运费,则可考虑。否则,不如再到网上比比价。作家沈琦华说:“我建议买家不要盲目跟风,看到什么书价钱涨得厉害就跟着人家买,不是明智之举。”

  价格飞涨怎样应对?

  眼下有个实际问题——二手书涨势汹涌,买家陡然生出“有心无力”之感,怎么办?资深卖家“惊变”说:“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当你看到有升值空间的好书时,可以不只买一本,另外备一二副本。有些爱书人,你出多少钱他都不一定肯卖,除非你也有他求购不及的好书,说不定对方可能愿意交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买家规避书价上升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还有就是买书也要有计划、有思路,”潘佳建议,“搞清楚哪些书是自己‘用的’,哪些是用来‘藏的’,还有哪些是没必要的投入,做了层次上的区分,花钱也会更合理。”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2019-09-05/1528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收藏最新 藏拍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