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讲座是配合6月10日~7月1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出的《瓷都珍萃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而进行的。从五代至民国,景德镇瓷器精品中的代表作,都可以在这次展览中看到。
历史评价
瓷画到民国方从工艺走向艺术
说到古玩古瓷,人们总是觉得年代越久远的越有收藏和欣赏价值,但彭明瀚却专门讲民国瓷器。他说:“全国各个省级博物馆,几乎都没有专项研究收藏民国瓷器的,因为它年代较近,但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民国瓷器,尤其是文人瓷画,代表的是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千年来的制瓷传统只是工艺层面,在民国开始进入艺术的领域。”他又特别推崇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认为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把陶瓷装饰从工艺上升到艺术层面,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个文人瓷画艺术流派;把陶瓷绘画者的身份从工匠上升到艺术家层面;同时还使艺术陶瓷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主流,引领陶瓷审美时尚。
彭明瀚用汪野亭绘的青绿山水瓷瓶与传统的青花瓷做比较,来说明文人瓷画与传统工艺派的不同。他介绍说,在传统的景德镇瓷业工艺中,每个家族都专精做一个步骤,比如一个青花瓷罐,光是表面花纹的绘画就要由三个家族来合作完成主体部分的缠枝莲纹、瓶肩的装饰性叶纹和瓶胫的云纹,分别由不同家族的不同工艺师傅完成,纹样之间用双线纹隔开。而文人瓷画瓶则全部画面由艺术家独立构思完成,肩部胫部也没有补白的装饰性花纹,所以表现了创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
风格鉴赏
八友风格各不同
左图是晚清出现于景德镇的浅绛彩瓷艺,受安徽画派影响;中图是珠山八友作品;右图是民国粉彩瓷板画。彭明瀚指出,从浅绛彩到粉彩的画法变迁,是一个俗化的过程,原因是民国新市民阶层的出现,导致在审美追求上追求色彩强烈的美术效果。
彭明瀚研究认为,与传统制瓷工艺师不同,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家们对颜色的调配把握能力特别优长,为了技术保密,填彩的工序也都是由本家族内部完成传统中,填彩的工作被认为是低等工匠才去做的事,在这一时期,这种工艺歧视渐渐消失了。
八友各有自己专精的画类,如创立汪派瓷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汪野亭,绘画艺术仿明代画家沈园和清代画家王石谷,清新雅丽。他把浅绛山水加以粉乳化,成为名噪一时的青绿山水画家。同样是画山水的何许人就专攻雪景山水,追求平淡天真,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善画人像的王琦,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以写意笔法画衣纹,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的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1915年作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还有画松竹自成一派的徐仲南,深受王冕影响、以梅花独步画坛的田鹤仙,工习花鸟的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享有“鱼王”美称,专攻粉彩鱼藻的邓碧珊,都各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彭明瀚因此非常推崇八友的作品,认为他们把诗、书、画、印与制瓷工艺完美结合,形成了新的瓷艺流派,直到今天,近现代景德镇彩瓷依然深受他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