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美术评论

国之瑰宝提壁壶------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光素器巨匠,一代宗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莲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国之瑰宝提壁壶------顾景舟
  一件工艺品,或称之为艺术品,能算得上宝贝的已属少见。而众口皆碑,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更属罕见。由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精心设计(高荘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 精心修改,历时二十年才得以完成的紫砂《提璧壶》,在陶艺领域中独一无二,匠心独具,工艺精湛,是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
  近些年来,一些书刊文章工断章取义,或取其所需,或不知“提璧壶”的创制过程,由道听途说造成误传,以訛传訛。如房暗星在江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砂壶收藏指南》一书中说:[这套提璧茶具是高荘在砂陶造型器皿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他将砂陶坚硬光挺,色泽温厚等工艺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与截面上平直光洁的硬度质感吻合达到了统一的佳境。严谨准确、考究的线角处理,是高荘人格化创作精神的结晶……]又如台北《陶艺》杂志一九九三秋季刊袁连甫《披肝沥胆丹心可鉴----纪念陶瓷造形艺术家高荘先生》一文中说:[特别是他(高荘)在一九五六年深入江苏宜兴从事的著有成效的紫砂陶瓷艺术的研究实践……高先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提粱壶》(提璧壶),至今已成为现代紫砂陶瓷艺术风格中的典型代表……。]
  以上两段文字,房暗星把提璧的创作设计归功于高荘一人,而把顾景舟排除在外,袁连甫则把提璧壶的设计,特别是制作说成是完全为高荘所为,这是不符历史史实,且有失公允的。笔者曾在七0年代前期和中期亲眼见到过顾景舟第三次、第四次修改提璧壶设计制作的情景。在与顾景舟的交往中,顾氏曾数次谈起提璧壶的创制过程及修改情况。现在就笔者所知,将其壶之特点、造型艺术、材质、工艺技法、鉴赏、把玩、内涵概述如下,请方家指正。

              顾高结谊论陶艺
  结谊论艺,古今有之。顾景舟、高荘相识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天。一九五四年十月,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时中央美院教授高荘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前来订货,朱可心与高荘结为知友。
  一九五四年冬至一九五五年春,蜀山------前墅一带紫砂行业实现合作化,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艺人归队,任淦庭、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等人先后入社,并担任技术辅导。一九五六年,任淦庭、朱可心、裴可心、王寅春、吴春根、顾景舟、蒋蓉等同时被授予紫砂“艺人”号称。中央美院教授高荘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来宜订货的同时,于一九五五年开始在宜兴蜀山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创作、实习。高荘主要从事紫砂雕塑创作设计。一九五五年上半年,高荘设计了一公尺高的马克思半身像,之后,高又设计了三十公分高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像。高荘在从事紫砂雕塑创作的同时,对紫砂壶艺颇感举,经常与朱可心等人谈壶论艺。时任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的朱可心,介绍高荘认识了紫砂光货素器高手顾景舟。紫砂行业从四0年代末期曾流行“朱可心-----竹货(宝花货素器竹饰类)、裴石民-----花货、王寅春----筋瓤货、顾景舟-----方货(宝光货素器)说法,意朱可心的花货竹饰器、裴石民的花货素器、王寅春的筋纹器、顾景舟的光货方器闻名于世。其言词偏颇,为年代所限。顾景舟四0年代以仿制时大彬《僧帽壶》为一绝,顾制《僧帽》方正温润,轮廓端正,制工精细。然顾制光货素器其它圆形造型亦是拿手好戏,其《矮石铫壶》得益于早期名师储铭的技艺,讲究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丽,给人整体形象大方朴素,便利实用之感。只是方器《僧帽》更有名罢了!

              力摹古人创新制
  由朱可心的介绍,高荘认识了紫砂光货高手顾景舟,两人一见如故,经常促膝谈艺。高荘佩服顾景舟对紫砂工艺的高深理解,独到见解,精僻论断,以及紫砂历史的渊源、演进与对紫砂陶艺的鉴赏等,并为顾景舟高超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工具的制作颇为赞誉。而顾景舟佩服高荘从事陶艺专业的教育和科研,进行陶艺雕塑创新和设计,并由于设计国徽浮雕图案而享有盛名,心中敬佩不已。两人心心相慕,结为知友。
  一九五六年入秋的一天,顾景舟和高荘谈论起紫砂提梁壶。顾景舟认为:历史上紫砂提梁款式诸多,各有特色,但他认为提梁中造型制工最好的,当属清初邵旭茂所制的提梁壶,后人称之《旭茂提梁》。《旭茂提梁》端庄大度,圆润匀称,肩宽肚圆,对等和谐,稳定悠然,便利把玩,实用方便,特别是提梁回转,犹如长虹,虚空感强而舒展大方,流超长顺势胥出,更增加茗壶的气势。
高庄则认为:《旭茂提梁》是传统中的珍品,但形制不及时大彬提梁壶。高庄所提及的《大彬提梁》 ,指的是明末清初所仿制、南京博物馆所藏、亦有人把它叫做《天香阁壶》的那把提梁。依高庄的观点,《大彬提梁》造型有突破,壶体为圆形,上身部收拢,流、把、钮呈六方形、扁形、菱角形。整体为圆,壶身提梁双圆重叠,壶底壶盖双圆重叠,使圆主体更强烈,这种造型是有突破性意义的。
  这次论壶论艺,促使顾景舟产生做一把紫砂提梁壶的想法。于是,顾景舟按照自己的想法,结合《旭茂提梁》和《天香阁·大彬提梁》两壶的优点,画了一份图纸,征求高庄的意见。顾景舟设计的提梁壶,身筒为直形式,肩与下身呈坡度并行的比例,至口颈及底部与身部各占三分之一,十分均衡。提梁把采用《大彬提梁》式,流采用《旭茂提梁》式,流呈圆形的考虑是实用,出水爽利。高庄看过报纸,说像是《圆珠壶》加提梁把,提出修改意见。顾景舟乃请高庄重新画好图纸。高庄的改动主要是肩部与底部呈上坡、下坡势改为平缓势,身部直形式比例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这样肩与底就更宽、更稳、更舒坦。流呈六角形式,把呈扁平提梁形式,钮呈扁平形式,使整体线面结合更弧圆、更协调、更统一。顾景舟与高庄共同设计的提梁壶------也就是提璧壶的雏形图稿设计就这样诞生了。

              精心修改近二十载
  高庄改完图稿即回北京,第二年后再到宜兴。顾景舟根据图稿比例,先用泥做出壶体实样,然后装上流、把,琢磨思考,不断修正,直到自身满意为止。壶体实样是实心的,就如现在的打样。顾景舟先做实样的目的是便于制作工具。顾景舟对制壶工具特别讲究。早年学艺阶段,顾氏有幸跟民国年间制壶名家储铭学艺。储铭,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亦号龙溪山人。一九三二年底被顾景舟父亲顾炳荣请至家中,作为客师,传授顾景舟技艺。储铭制作洋桶茶壶独绝,时称“洋桶大王”。代表作有洋桶、矮石铫、合菱、线圆、扁腹、圆珠壶等。储铭制壶讲究泥料配置与工具制作,一丝不苟。顾景舟早年就严守师训,在泥料配置与工具制作上下功夫。
  顾景舟依照实心的壶样精制好工具后,再试着起了二只茶壶身筒,其中一只泥片稍有厚薄,在后来制作过程中嵌底片时认为不严密合缝,顾景舟遂舍弃不用,故只剩下一把茶壶身筒坯体。到一九五六年冬,这把紫砂提梁梁壶制成了。
  制成的第一把紫砂提梁壶,壶身是直形的,肩腹是弧平形,流是粗势弯形,颈盖厚薄一致,相等和谐。壶盖呈扁平状,与提梁把扁平状相呼应。因为是制第一把,顾景舟心中亦无一锤定音的把握,故没有配置自己最喜欢的“天青铁砂泥”,而选用了不易出毛病,纯而无杂质的“清水紫砂泥”。这把壶顾景舟花了很大的功夫,内处理干净利索,湿润光洁,嵌底片、嵌盖片、加盖片均没有“脂泥”镶接,而用“清水法”。特别是镶接提梁把,采用手工“镶空鑽孔法”,壶内“推刮扒刨”均到壶肩。壶外“推压刮勒削”无一处不到,无一处不精,细部处理特别精致。这把紫砂提梁壶从打泥片到烧制成功,足足用了一月有余。
  一九五七年五月,高庄又一次来宜兴制作设计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像,看到顾景舟制作的紫砂提梁,赞不绝口。顾景舟却不满意,说有时间抽空要改一改。顾景舟要改一改的理由,主要是实用上的考虑。一、壶身直筒形,手感把玩较平直。二、把呈扁平状,手感把玩不舒服。三、流粗短顺弯倾茶泡茶力不足。一九五七年底至一九五八年初,顾景舟第一次对紫砂提梁壶作了修改,修改点也就在壶身、壶把、壶流上。修改后,壶身稍呈弧凹形,更突出肩线与腹线,双手捧壶抚摸有舒适感。流感瘦稍长,流根稍粗,中间瘦,至头上再粗。流口孔放大,使倾水有压力感,出水更爽。而流的这一改动,使壶更协调一致,线与线,线与面,线与角之间更流畅大方。
  六0年代后期,顾景舟第二次对紫砂提梁壶作了修改。此时,顾景舟已逐步形成自己灵秀状。
  一九七三年,顾景舟第三次将提梁壶作修改。这次改动重点是主题主意开始升华,把紫砂与古玉有机结合,改动最大处为壶盖,用玉璧形象装饰。徒弟高海庚曾为之搜集玉璧资料提供顾景舟选择。盖面双圈成玉璧,从上面俯视,壶盖整体为完整玉璧,壶盖沿口处用阳圈处理,留一狭窄的边沿,平盖下凹,平面上布满均匀的玉饰小圆点,中间留一璧饰圆孔代替壶钮。改动后的提梁称之为《玉璧提梁壶》。
  一九七六年年底至一九七八年,顾景舟第四次对提梁壶作修改。这次修改时断时续,历经一年有余。从构思到设计,从设计到制作,顾景舟全身心地投入,并叫徒弟高海庚搜集玉璧资料,去粗取精,挑剔精选,使之符合紫砂茶壶的造型特点、实用原则,使之符合紫砂光货素器的精神实质、文化内涵。这一次,顾景舟摒弃局限于玉璧表面形式的表达,而把玉璧的内在精华深蕴于整个壶体。每条线,每个面,每个局部,每个细节,都与古玉的实质、温润、光洁、纯度有机结合起来,并使这在整体造型上得到升华,达到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艺术的最高境界、最佳表现形式。
  至一九七八年夏秋之际,顾景舟历经四次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创造的精致传统经典之作,终于定型,并正式命名为《提璧壶》。
  由顾景舟精心设计(高庄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的“国之瑰宝”提璧壶,是顾景舟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经典代表作。从提璧壶上,可以看到老一辈制壶名家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可以领略体会他们的艰苦奋斗,改改追求,努力探索,刻苦态度。顾景舟在工艺上精益求精,设计上一丝不苟,工具改制上严格要求,无不在提璧壶上反映出来,无不为当今壶界艺人的楷模,无不为后辈艺人在工艺制作上树立榜样。笔者在这里强调一点,绝不要误导紫砂工艺的随意性、简易性,紫砂工艺绝不是不花功夫,不费气力,不踏踏实实勤学苦练,三捏两捏就能成功的。也劝戒那些成名的“太师”、“艺师”们绝不要粗制滥造。
  总之,提璧壶称之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该壶无论在材质、造型、工艺技法、日用功能、内涵、把玩、形式、内容上笔笔生花,处处显力,无不灵秀,无不精神,力度凝重,格调清新,气势端庄,风韵别致,不愧为紫砂光货体系中素器裸胎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作、经典之作,不愧为紫砂光货造型艺术体系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也不愧为受世人珍重、喜爱、崇尚、追索,不惜巨金收藏品玩的“艺术珍宝”。“国之瑰宝”提璧壶当永载壶史,千秋光耀。
  (原发表于《紫玉金砂》六十三期)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1/2019-09-17/47401.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美术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