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经济时报》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开始步入姹紫嫣红的春天。但随之产生的很多问题却困扰着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业内人士呼吁应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国书画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热闹背后的不确定
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在经过2006年的调整后,2007年逐渐回暖,行情上扬。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艺术市场大盘报收于3338点,比2006年的2801点上涨537点,涨幅达19.17%。而中国书画及油画(包括当代前卫艺术)拍卖市场创下新的历史记录——总成交额达到121.785亿元,这个成绩更是比2006年的98.68亿元增加了23.105亿元,增幅达到了23.41%。
“瓶颈当中有高潮,谨慎当中有激情。”对于当前中国书画市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忠义如此诠释。
在张忠义看来,整个中国书画市场处于一个调整巩固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的书画艺术市场相比较,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不过,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负责人胡妍妍却认为,书画市场呈现出的旺盛买气和高价作品成交数量的增多表明藏家信心再度恢复。
“从2008春拍的交易情况来看,目前书画市场正在趋于理性,投资者、收藏者的精品意识在不断地提高。”荣宝斋拍卖行负责人陆红梅对本报记者表示。她建议,投资者和藏家应选择书画精品作为投资对象,因为这类作品往往具有龙头效应,其增值潜力及增长幅度将远远大于一般作品。
“三假”成风
随着书画市场投资、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相伴而来的作假问题成为了书画市场前行的“绊脚石”。
“‘三假’现象困扰着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张忠义告诉记者。所谓的‘三假’是指假画、假拍、假鉴定。
目前,一些仿制的名家字画甚至在互联网上公然出售,一些知名画家的画作也成了制假者的目标。记者在网上的搜索引擎里输入“高仿字画”几个字,跳出来4万余条信息。随便打开几个网页,都声称能模仿任何古今名家书画作品。在淘宝、易趣等知名的购物网站,字画类拍卖品也高达万种。
根据网上查询到的某网站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了一位姓李的女士的电话,她告诉记者,现在生意不错,高仿字画根据仿真度的不同,价位也有好几个档次,低的几十块钱,高的则达到几千块钱。
“由于国家至今没有制裁伪造名人假画诈骗谋利的法律,一些谋取暴利的伪画风靡全国。画家无奈,藏家受害。”民革中央画院院长、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雨桂对本报记者表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著名画家,宋雨桂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就指出,许多拍卖行拍的是假画,“纵然是假的,但经过拍卖行转手,镀上了以假充真的虚光。而需求者拍得假画后去‘办事’和‘送礼’,更是使得假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流传,搅乱了整个市场。”
“像北京某些拍卖行,是专卖假画的,业内无人不知,但他们生意依然火爆。就是因为‘造假不犯法’‘卖假不犯罪’,国家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监管。”宋雨桂说。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书画市场的假拍早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拍卖价位高,艺术品和艺术家关注度就提高,就有放大效应。所以不少人希望进入拍卖行就能“快速市场化”,于是找来“托儿”。
“从法律上讲,拍卖师没有义务和足够资质来甄别东西是否是真的或者是否属炒作。假拍的做法在法律上虽然是明文规定禁止的,但除非有人举报否则很难断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这位负责人说。
另外,在假画的问题上也存在着鉴定矛盾。由于正规的鉴定机构少之又少,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民间的鉴定人员,他们同样被称之为“专家”,但却根本没有什么权威性。
亟待立法
宋雨桂今年两会期间曾告诉本报记者,他在政协十届期间提出“假画危害社会,应尽快立法”问题后,得到过有关部门的答复,并告知很快会有相关政策和法规出台。但很多年过去了,仍不见“伪画打假”的政策和法律条文,而伪造假画之风,却愈来愈烈。
张忠义同样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法规缺失、监管缺位、信任缺乏等问题。“‘三假’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法律法规缺位,导致交易秩序混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表示,针对中国书画市场的混乱和无序,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以法律条文来约束造假行为,规范书画艺术品市场,这样也可以保护书画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完善有关文化产业的法律,建立规范的法律体系,可以从创作、流通、出版等各个渠道来遏制造假、售假的行为,培育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