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美术评论亟待破除“圈子化”壁垒

   日前,某知名画家的巨制新作悬挂于京城某重要会议场所,引来在京著名美术评论家围观。笔者有幸旁听,作为美术界近年来少有的围绕单幅作品展开的研讨会,其实际效果与众人的高期待还是偏差不少。依然是固定的“美术评论团” ,依旧是那些不厌其烦的套话与溢美之词,想来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反“四风” ,似乎还没刮到这里。此会并非孤例,而是长期存在于美术界的顽疾。美术评论的“圈子化”与美术研讨的“套路化” ,让浮躁的美术界更显躁动。表面上声势浩大,实则空洞无物,乏善可陈。究其原因,想来与如下方面有关。

  固定的人员搭配,老化的“评论团”队伍。“圈子”这个在中国社会绕不开的话题,在美术界也是存在多年,以学术研究著称的美术理论评论界概莫能外。京城几个重要美术展示机构举办的研讨会,通常会有相对固定的美术“评论团”团员参加。一到两个学术主持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召集人,周围会有十几个长期跟随的“评论团”团员。他们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只要京城或外省画家在他们所辖的美术展示机构组织研讨会,这些人是必须邀请的,好似没有他们的肯定,办了展览也是白办;没有他们的认可,画家成就难以认定。想来,这也有理可寻。美术鉴赏需要多年经验,美术研究亦是门大学问,门槛高,外行难以介入不难理解。但是,这些“评论团”团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近七旬,我们不敢妄论其观点是否陈旧,他们是否随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仅从笔者多年来旁听研讨会的经历来看,已经从最初怀着崇敬之心悉心聆听长者话语,变为如今只要一看到某某在会上发言,便可听上句知下句。不难想象,画家们长期浸染在这些司空见惯、照本宣科的理论评论话语的狂轰滥炸下,创作能有几分提高?理论指导实践该如何实现?长此以往,中国美术的未来何在?

  模式化流程,真心话难觅。美术界研讨会,往往形式庄重,一位或两位学术主持人位列中央,画家在其一侧。主持人简单开场,无非是介绍画家的溢美之词。随后,“评论团”里最具权威者开始发话,有时有准备(发言稿) ,有时即兴讲几句,定定调,具体采用哪种,视他本人对画家的重视度和熟识度而定。随后,按相对固定的顺序(并非单纯按年龄长幼,而是按团员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顺序)开始发言,如有人有事先走,主持人通常会安排他先讲。这种模式化流水会议,难免滋生形式主义。第一位发言人,如果被认为是最权威的,那么,接下来的发言者如何发表真知灼见?如此不难解释,研讨会上那些满天飞的套话,套在谁身上也不会错,更有“评论团”团员经常谦逊地开场,“这是我一次看到某某画作,没看过原作,从图片上看如何如何” ,略有美术常识的人都知道,原作与图片有天壤之别,这种借由“专家”之口讲出的评论,又有几分可信?美术研讨作为一种提高美术创作水平的最佳途径,如今已然演变成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迹宣讲会。学术研讨本该有的思想火花碰撞四溢的场景,早已成为奢侈品。此种模式不变,想听真心话,比登天还难。

  利益输送,阶层固化。一个美术活动,通常由一个展览、一个研讨会、一本学术文集或画集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一个链条,研讨会上的嘉宾通常不会不请自来,学术文集或画集上的文字也不是不花费银子凭空可得。让谁讲,不让谁讲;让谁写,不让谁写,除了“圈子”在起作用,资本也在发挥力量。一个字多少钱,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亦是美术评论界的潜规则。由于市场长期利好,画家不再以画换文,评论家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明码标价。生意好的,写不过来,要不就用模板套,那种典型的三段论(第一段肯定画家成就,第二段诉说画家成长历程,最后提出希望)的评论,充斥在各种传媒空间。更有甚者,评论家当起“老板” ,雇上几个写手(通常是其学生充当) ,他们提供稿件,“老板”负责签名,没有其亲笔签名文字一概不作数。由此而来,一个利益链条让所有人固化其中。年轻的评论家基本没有出头之日,为了生计,他们甘当“雇员” 。偶有反抗,立马被利益链所抛弃。研讨会上的青年面孔更是一只手就可数完,这在传统书画界尤其严重(当代艺术的创新性要求还是涌现了一批青年批评家,另论) 。没有上升空间,没有发挥平台,让挑战权威的勇者壮志难酬,偶尔的奋力一击,往往头破血流,铩羽而归。不是说,世界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吗?为什么美术评论界不是这样?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418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