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作为报纸行业中的独立分支,以来自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个性特点,成为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晚报与日报在性质、作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其新闻摄影也形成了独有的个性和特色。
晚报摄影从服务入手
晚报的服务对象具体而言应该是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就服务于社区而言,家庭是社会组成的细胞,社区是家庭的区域集合,将镜头对准社区,就是将关注的目光定位给社区。社区里有拍不尽的题材,大到社区规划建设,小到家庭琐事,无一不蕴涵着生动的题材、形象的画面。因此可以说,社区是晚报摄影记者的首要岗位,发生在社区的事是晚报摄影记者的重要题材。然而,报纸的版面有限,每一件发生在社区的事不可能都见诸报端,因此,晚报摄影记者就必须要从众多的新闻素材中甄选出那些发生在社区、对社会发展来说有推动意义的、社区居民关心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事件,并用形象的摄影语言来记录、传播,对人民群众进行准确的信息传达、正确地引导舆论。
同时,社区还会有许多公益活动举行,吸引社区居民的参与,晚报摄影记者也不能忽视,应积极报道,弘扬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社会新风。对社区进行新闻摄影报道,晚报摄影记者要带着感情去工作,将社区居民当做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拍好每一张照片,尽心为他们服务,增强晚报的亲和力。
此外,是服务于社会。凡是社会上发生的、有重要意义、能够反映社会发展建设成果、为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件,都是晚报摄影记者需要关注的。由于社会新闻源头众多、种类繁多,新闻事件具有很强的复杂性,面对社会新闻的这些特征,晚报摄影记者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站在推动社会有益发展的高度,把握全局,扑下身子,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对社会新闻的表现手法,晚报摄影记者要着力于画面生动和报道角度的更新。因为,社会新闻一般都属于日常新闻,在题材上有很强的重复性,在拍摄时要考虑构图、用光等摄影语言的创新,还要考虑主题切入角度,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这样才会使日常新闻摄影报道避免重复和乏味。
“晚报不晚”讲时效
晚报在传播时效上的特点应做到“晚报,不晚报”。当今新媒体的时效性不断对平面媒体产生冲击,平面媒体拼的只能是深度,但是,平面媒体依然不能放松对时效性的要求。晚报新闻摄影依然是人民群众了解信息重要的和可信的渠道,所以,要全力做到当天发生的事,当天晚上让读者能够看到新闻图片。否则,这张照片就失去了价值。
时效性还要求晚报新闻摄影报道具有人文的关怀力量。时效性要求晚报新闻摄影以简约明快的报道态度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那么,就不能肤浅地对事件进行报道,要从画面中涌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力量,这样也可以做到“后发”制人,弥补同互联网、电视报道拼时效时的不足。
此外,晚报新闻摄影的传播效果要避免媚俗,要传达轻松愉悦、健康向上、富于视觉感染力和心灵沟通力的内容。对热点新闻,晚报摄影记者应在画面上体现出明确的态度,引导读者正确看待热点事件,要看到事件的本质;要促进事态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而不要激化矛盾,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报道角度不单单注重严肃和厚重,还要以尽量轻松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事件。摄影语言强调画面张力和震撼力,画面透视感要强,背景和环境要简洁明了。
综上所述,晚报新闻摄影的个性化原则要求晚报摄影记者要关注社会、沉入社会,做到“三贴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生动形象的摄影语言向读者快速传递信息,以较高的文化水准,为读者提供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