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通过对基于三个维度的设计属性(即人本属性、文化属性和绿色属性)的探讨,揭示了设计活动对于表达人性、传承文化和慰藉情感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一些符合时代背景的设计新观念和新原则,从而在更深刻的层面上丰富和拓展了设计的内涵。
关 键 词:设计 人性 文化 绿色
一、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在人类生活中随着不断发展的美学、科技与工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文化土壤中。如果没有设计,很难想象世界会给我们呈现出一派精致斑斓的景象,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杂乱、无序和萧索,人们生活在没有情趣观念和主动审美意识的空间中,生存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设计思想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人在劳动过程中有了审美需求,于是制作出一些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同时又可以满足自身视觉美感的物品,以慰其精神。在这个阶段,设计的审美意识往往停留在产品的形态美上。而当历史的年轮迈入21世纪时,设计的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设计不但是改造产品外观造型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改造人类生产生活,加强精神建设的一项实践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的本质属性可以体现在三个维度,即:人本属性维度、文化属性维度和绿色属性维度。
二、设计的人本属性维度
美国设计师普罗斯曾说:“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设计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改变或创造一种物化形态上,因为对于物品的改造,穷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和审美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因而设计的出发点应该以人为对象进行研究,理解人的情感观念、文化背景和对于产品的功能诉求。而在于人自身,它有着双重角色,即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作为一个自然的人来说,他具有自然物的属性,即贴近自然、依存于自然,性情质朴、天真;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往往表现为文化性、观念性和自觉主动性。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设计的功能,使得设计真正服务于人,就应当在设计过程中渗入人性的语言,表达人之心、人之意、人之情。这样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人与物的沟通,还可以构造和谐的人物环境,愉悦人们的精神和性情,发挥设计的艺术功效。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的考虑,设计应当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寻求灵感,研究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内在联系。而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设计应当分析特定人群的文化观念、群体观念、阶层观念和社会心理,从而系统地、多角度地定位产品,满足特定环境中的人们对于产品不同的功能诉求和精神诉求。
三、设计的文化属性维度
“我们是没法(凭空)创造所谓的现代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我们只能在文化文明的这条延长线上继续完成着我们人类应该走的路。”日本建筑与产品设计大师黑川雅之的一句话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化之于设计的根基作用,体现了文化属性是设计的固有属性。
1.文化中潜藏着人性
设计是人们意识形态的间接反映。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平面的构图都体现了设计师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态度,凝结着人的智慧与情感,这种“智”或者“情”是深深潜伏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之中的。每个民族孕育出来的人民都会有着一份特殊的民族情结,这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地域背景交互融合而滋生出来的。这种情感或情绪通常被搁置在心灵的最深地界,不会轻易被人们作为一种言语交流,而只有当他潜心于艺术创作时,才会将积蓄已久的情感自然而真挚地流露出来,渗入在艺术作品中。如此这般,大大小小的艺术作品就有了人情的味道,这种人情关注人性,是人性的直接表达。只有当这些艺术作品为人所用时,才会引起真正的心灵触动,从而在实际意义上为人所接受并提供服务,达到设计创作的本质目的。
2.文化是创作美感的源泉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已不满足于设计仅仅是一种提供使用功能的造物活动。设计不但要造物,而且要构物,将物构出美的意境来,这是人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上升着的人类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的需要。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通过它可以唤醒潜藏于人们心中的某种情绪体验,慰藉人们的情感,并且激发人们心中生命的能量。纵观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便会悟出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审美经验的深厚积淀,同时也是诞生新的审美理念的源头。所以把握住文化的脉搏,从中找寻出传统之美、经验之美,并将其与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相结合,就可以为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提供美的元素和美的指导,是一种积极的设计态度和有效的设计之道。
3.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土壤
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这是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着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技术已经不是设计的主动脉,这在电子工业产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风暴愈刮愈猛,产品的生产厂家要想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长驻长青,就要靠设计的竞争,在某种特定意义上,也可被理解为文化的较量。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智慧的祖先们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文化宝藏,然而这在商品化的今天已越来越少地为人们意识到。设计从业者们的浮华之风日长、功利之心日盛,无法潜心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创作养分,而把古老的民族文化理解为几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肆意地拼贴使用在产品创作的末阶段。真正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对古文化的深刻研究和领悟的基础上的,是对古代艺术情感的追溯和精神的继承,绝非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简单拼贴和挪用。因此,设计师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在古代设计文明的土壤中扎根,将个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元素交互融合后所得的见解贯注于作品当中,使得中国的设计在技术支撑、人文关注、文化思考、理想追逐的合力下真正走向原创。 四、设计的绿色属性维度
自从绿色设计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得到设计从业人员的广泛推崇和社会群众的普遍认可,确定了设计的绿色属性特征。但是设计人员对于“绿”的内涵究竟理解多少?绿色设计仅仅是指节约能源和包装环保吗?在绿色设计诞生与流行的40多年来,设计师对它的理解只单一地停留在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层面上,却未认识到绿色不仅代表着和谐有序的生态系统,还喻示着一种青春、活力、健康的生命状态,这就引发出产品与使用者沟通交流的概念,从这个角度出发,绿色设计的活动空间和理论内容就会得以拓展和丰富。
1.绿色的情绪体验
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情绪,比如在喧嚣的闹市中会变得焦躁与烦闷,在威严的教堂中感到庄重、肃穆,而在阳光普照的海滩上会变得兴奋与活泼,这是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刺激作用产生的结果。与此相仿,人在使用物品时也会由于物的情感属性而产生丰富多变的情绪体验。经过设计的产品不是一件机械的、毫无生趣的使用工具,它凝结了设计师的心智,承载了设计师的情感,同时也间接地表达了设计师的一些基本思想观念。人操纵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也是人与物的沟通交流过程。优质的设计会让这个过程简便易行、充满情趣,赋予使用者轻松自然、健康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得人们在获得产品的服务功能之时,还感受到设计师对人性的丰富认识和关爱,是设计作为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应当兼备的特性。基于这一点,设计的绿色内涵得以延伸:设计活动不但要处理好产品与环境、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产品、人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为人的性情而设计,将设计造物的过程提升为创造良好情绪、绿化心理环境的过程。
2.绿色的人机界面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设计提倡借用设计的手段和方法,从本质上促进产品与人的沟通,在功能和精神的双重意义上发挥产品的最大价值。科学合理的产品设计会提供安全舒适的操作界面,让人在自然稳定的环境氛围中积极有效地学习和工作。按照感官的经验模式,绿色象征着活力与生命,因此绿色设计应当激发人的激情和能量,引导其自觉主动地操纵产品,在和谐有序的人物互动环境中体验健康活跃的生命状态,这是符合新时代背景下设计的意义和宗旨的。而要创造这种开放性的人机界面,设计就应当着眼于对人本体特征(包括骨骼肌肉等)和行为模式(包括性格心理等因素)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心理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一以贯之在设计每个环节中,使绿色设计的真正含义得以彰显。
五、结语
中国现代社会强调科技文明、提倡设计就是生产力,把设计推向了一条工业化和商业化高速发展的道路。虽然科技创造了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但它不能取代思想、塑造精神、慰藉情感和完善人格。人是不同于动物的具有独立意识形态的客观主体,在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以后,更强调精神追求。因此高品质的设计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设计的思维和原则上。基于上文中对设计的三个维度的属性探讨,可以推知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为人的原则,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观念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真正价值;而原则之二就是设计应当是人文的设计、文化的设计。如果设计的概念只囿于功能的革新和形态的创造,其实际价值就无法体现,设计之路会越走越窄。新时代的设计不单是一种物质体现或视觉再现,而且是一种精神信念的表达,人们从中可以悟到艺术的美丽与价值,将自身从物质的、组织的和心理的制约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领略生存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一华.《工业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2]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3]傅梦萍. 设计悟道——浅议道家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包装工程》,2004年第2期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