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艺术的本质属性


篆刻是一门艺术。它是—门什么样的艺术呢?它的本质特征有哪一些呢?
篆刻与书法一样,都是汉字的造型艺术。将汉字的形象塑造得很美,并进而运用汉字的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造成种种意境。在这最根本之点,篆刻与书法就是一回事。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节法是用笔墨写字,而篆刻是用刀在印章上刻字。
篆刻与书法离不开文字,然而,它的“美”却与文字的内容、意义没有因果关系。
《鹤寿》(吴昌硕作)这方印很美。可是,这方印的美与白鹤之美有什么关系?“寿”是一个时间概念,更与这寿字的视觉形象无关。这方印的美,就来自这两个字的古拙沉着的线条,错落有致、疏密适宜的排列,组成了一个古雅的视觉形象。
《鹤庐》(丁辅之作)也有个鹤字,它的线是瘦劲挺直的,这种方正整齐 的形象,就与吴昌硕所作完全不是一类型的美了。同样的几个字.在不同的篆刻家手中,风格意境可以完全不同。
印章中,大量的姓名印、斋馆印不过是代表某人、某屋的符号而已,对于不相识的人,便毫无意义:我们观赏它,无非是欣赏那印文的点划形式。
篆刻之美,在于视觉形象.与文字意义无关,古人已有认识。明沈野《印谈》云:“余见古印,虽一字不辨者,必印于简编,玩其苍拙,取以为法。或以为字且不辨,何法之取?而玩之如是耶!余答曰:譬如郊祀铙歌等章,多不易解矣,然自是可玩。”真讲得透彻。
由于篆刻与书法的点线形式,不摹仿任何具体物象,只依循文字自身结构,为表现作者的情感、趣味而自由创作。因此,它不是摹仿艺术,而是表现艺术。
篆刻、书法的点线与结构,或许有“龙跳天门”、“万岁枯藤”、“千里阵云”一类的趣味,但终究不是某一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从某一类事物中抽绎出来的形象,不是具象之象,而是抽象之象。因此,篆刻与书法一样,都属于抽象艺术。
曾经有人反诘:“抽象”是与“形象”对立的。既为“抽象”,就没有“形象”。没有形象,怎能成为视觉艺术?因此,“抽象艺术”是不通的说法!
抽象艺术一词,早已约定俗成,是从西方绘画名词借用过来的。作为思维形式,抽象与形象对立。然而,作为艺术门类,“抽象艺术”专指与“具象艺术”相对立的艺术门类;具象艺术描绘具体物的形象,如描画某人、某山、一片树林、一片白云。而那些不描绘世间任何具体物象的绘画,就被人叫作“抽象画”。法国华裔画家赵无极,因成就高、影响大而被封为“法国荣誉骑士团”的骑士。他的油画不是山、不是人、不是树、不是云,什么也不是,只是满幅色彩。观者可以说它是山,也可以说它是树,是沼泽、是天上的云,你看它像什么就是什么。然而,它很美。画中的色彩与色块的形,是赵无极从大自然“抽象”出来的,依绘画自身规律组合的,是“抽象之象”,大家无以名之,只能名之曰“抽象派”。
书法篆刻,正是这种性质。书法篆刻的点线是从“高山坠石”、“万岁枯藤”、“千里阵云”中摄取的形象,是受“群鸿戏海”、“美女插花”的启示而孕育。然而,书法、篆刻作品中出现的形象,不是石头、不是枯藤、不是云、不是美女,不是世间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描绘,而是从物象之中归纳、抽取出来的点与线的形式。因此除了“抽象艺术”一词,也没有更恰当的名词来表达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本质。
篆刻与书法,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其崇尚、趣味乃至一些具体法则,无不一样。因此,篆刻家大多就是书法家,搞篆刻必先研究书法。篆刻艺术,大家一直将它归属于书法艺术之中,这是完全正确的。
不过,篆刻艺术中还有一种别体,与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不相同的,这就是肖形印。
肖形印很早就有了。古人既可将文字铸刻于印上,那么,将一只鹿、一只老虎的形象铸刻于印上,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肖形印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具象的物形,其本质就与一般篆刻迥异。肖形印,其实就是—种独特的微形版画。
大家历来将肖形印列入篆刻艺术,是因为这种微形版画必定是铸刻在印章上,它是“印章”的一种。它的工具材料与制作都与一般文字印章没有两样。篆刻家大多附带地、偶尔地刻刻肖形印。
篆刻与书法的本质属性是相同的,或者说,篆刻艺术本身就是书法艺术的一支。然而,在共性之中,篆刻仍然有不同于书法艺术的许多本质属性。这差异,根本之点就在于刀与石不同于笔与墨。工具材料的不同便产生了一系列形制、制作、趣味、崇尚的差异,使篆刻之美不同于书法之美。刀与石,决定了篆刻的种种特色,也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立价值。
笔墨写字,使转流畅,挥洒如意,还可以有渗漫与焦枯的水份变化,即所谓“笔墨味”。刀石刻字,拙涩残破,即所谓“金石味”。笔墨写字,数尺长的线,也可以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所谓“笔舞龙蛇”是也。每一点划,也必须一笔写成,不能修补描画。而篆刻以刀攻石,是一刀一刀刻成的,朱 文印是刻掉空白,留存点划,与书法的用笔相去更远。因此,
篆刻艺术的线,不可能有书法那种挥洒自如的韵味。容易显露刀石自身的特性。
以刀攻石,必有刀痕,石头脆硬、崩落,刀石刻成的线,拙涩残破是其本色,而光滑流转反倒是着意追求而成的效果。
书法幅面大小自由,字数不限,怀素作草书,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而篆刻受印石的限制,巨石难刻、难拓,不便实用,故多为方寸大小,三寸以上的巨印就少见了。
印的字数不多,其制作过程又可先打印稿,反复修改,待满意后再奏刀,刻好了可以试印打样,不满意再行补刀修改,直至满意为止。书法数十百字,任笔所之,义无反顾,很难
修补。行草书尤其强调一挥而就,书写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犹豫。这种制作过程的不同,也必然赋予篆刻、书法以不同的特色。
篆刻印面小、字数少,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将字与字构成一个整体。书法幅面大,字数多,只能一行复一行写过去。篆刻是静态的造型美,行草书是动态的韵律美。当然,现代前卫派书法有将数字构成一个整体造型的作法,这种别体也许是受篆刻艺术的启发吧。
以刀攻石,易于崩落残缺,有的篆刻家迴避这一特色,以极大的耐心与技巧,刻出了笔墨之线的趣味。但更多的篆刻家不是迴避刀石特性,而顺应甚至强化了这一特征。像吴让之的《长留天地间》真是“有笔有墨”,蒋仁这方《山堂》却强调了刀石之趣,远离了书法意味。
吴昌硕《五湖印丐》一印,线条拙涩残破,边框敲击成浑沌的团块,这是有意运用印石性能来创造特别的效果。
齐白石也有意强化刀石特性,他多以侧刀强力外冲,使线一边光,一边残,一看就是刀刻的,而不可能是笔写的。
就一般来说,成功的艺术品,必定是充分发挥了工具材料的特性。篆刻要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就必须充分发挥刀石的特性,而不是否定或减弱这种特性。毛奇龄《篆学琐著》已经提出了这一见解。他说“摹印各有质,或金、或玉、或晶、或石、或木、或牙角骨骼,各具形抚,各有其质。而今只一石,而曰仿骨、仿角、仿金五晶木,吾所不解也”。齐白石反对“摹、作、削”,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发挥作者自己的个性风格,不摹仿别人,不做作; 另一方面,就是强调发挥以刀刻石的特殊效果,以构成篆刻作品的特殊价值。
  正是刀与石的特性,决定了治印必然以篆书为主要字体。“篆刻’离不了“篆”和刻。
日本的书法与篆刻艺术都很兴盛,日本的通用文字是假名,可是,日本人搞书法,要以写汉字为主。日本人搞篆刻,更是必须用中国的篆书。日本人是自尊心最强的民族,为什么他们要用中国的 一种回答,就是:汉字是最适合搞书法的文字,篆书是最适合刻印章的字体。
我国最早的文字,大都是以硬利的树枝、兽骨、尖石块在泥地上、陶坯上、石壁上刻划的。作为写字的工具,树枝、兽骨、尖石块的采用,无疑远在毛笔的发明之前。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遗迹如西安半坡出土的陶缽口沿上的符号(仰韶文化)等等,全都是刻的。我国可以辨认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是刻的。早期汉字遗迹大都是刻的。
早期文字都是刻的,早期文字的形象就具有由“刻”形成的特色。甲骨文多是瘦硬的短直线的组合.这种形态特征正是以刀刻甲骨决定的。甲骨上细线、直线易刻,粗线、曲线难刻。金文肥厚圆浑,多曲线,这是用刀刻泥范这—铸造工艺所决定的。泥范上圆浑的粗线易刻、易铸,而细线、尖角在铸造时难以清晰。篆书的形态特征,是“刻”所决定的,篆书与“刻”紧紧相联。后来,由于笔墨写字更方便,写字日益取代了刻字。笔墨,这一性能完全不同于刀子、锥子、甲、骨、泥版的工具材料,也必然以它自己的性能作用于它所写的字形,写和刻出来的字形必定不一样。在长期的写字实践中,人们充分掌握了笔墨的性能,必然顺应笔墨的性能来写出自己喜爱的字形。毛笔是柔软的,可以随手写出多种形状的笔画,要写成整齐划一的线反而受约束,因此,多变的点线就取代了一味中锋的篆书线。于是用笔的“八法”产生了。方折的笔画比圆转盘旋的笔画易写,再加上笔画的简省,于是,字的结体变了,隶书产生了。
人写字要求快,笔笔规规矩矩,整齐划一,必然写不快,免不了连弯带扭,前后牵联,草写体的出现是必然的。毛笔的性能,又恰好给这种写法提供了可能性。几乎与正写隶书
出现的同时,就有了草写的隶书,这种草写隶书加以整理,便是日后所说的章草。
也正是毛笔的性能,促使楷书诞生了。毛笔写字,就横划起笔而言,由左上向右下顺势起笔,当然比隶书“蚕头”的逆势起笔更方便;就收笔而言,向右下方顿,顿即收的方法,
要比着力挑出去的波笔便捷得多,这样一改,隶书就自然地变成了楷书。草书以楷书的笔法来写,去掉隶书的波笔,章草就变成今草,楷书若写得随意一些,连折带扭,便是行书。
汉字字体的变革,毛笔这一工具在中间起了巨大的作用。隶、草、楷、行的出现,正意味着笔墨性能的充分发挥,隶草楷行字体之美,是笔墨的产物,是“写”所决定的。
明白了篆与刻相联而隶草楷行与笔墨相联,也就明白了治印为什么要用篆体。篆字的遗迹,绝大部分都是刻的字,而不是写的字。甲骨、金文、古玺、印章、秦汉刻石,都是刻的。那种美,本身就是“刀刻”所创造的,因而适合我们用来治印。而用刀来刻隶楷行草,很难得到好效果。如果追求流畅婉转的笔墨效果,其美必下墨迹一等,最精细的帖也比不上墨迹。如果追求刀石自身之美,那便成为《龙门二十品》、《双爨》一类风格。固然也有其特殊的美,但隶书楷书的结构不能随意安排,而篆字保留了图画性,结构可方可扁、可长可圆、可整齐划一、可错落参差,一字有多种写法,线味也能随意变化.可作直线交搭,也可作回旋盘转的曲线、圆弧,可用任何角度的斜线。这种图画性文字非常适合在印面内自由组合安排。要知道,除了小篆,其他的篆书都是在文字初创时没有经过标准化过程的文字,自由自在正是篆书的本色。而楷书就有严格的标准化过程,结体笔画,都有准则。隶书后期的八分书也走向规矩划一,已经是完全符号化的文字了,不可能像篆书那样自由自在,适合任何形状。
篆书的线味与间架,最适合表现以刀刻石的特殊美,最适合治印,这就是篆书成为入印的主要字体的原因。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4/9/2019-09-18/24598.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