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广泛流传,很大一部分依靠复制品。到了19世纪末,欧洲的石印术传到了上海,办起了画报。据阿英考证,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画报应是《瀛寰画报》,清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印行,刊行者是当时申报馆的主任美查(Ernest•Major),内容多是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前后共印过五本。《点石斋画报》是画报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的产 物。新闻图画增加了讽刺、幽默、滑稽等内容,逐渐形成漫画,漫画又依靠新闻纸复印,流传到广大观众手中。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和图画相结合,形成月份牌画这种特殊的美术形式。
一、石印画报的出现
石印画报中最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新闻画报。
(1)《点石斋画报》
① 创刊于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开始后为激励人心创作;
② 画报每月出版3期,随《申报》附送,每期8页,12期为一辑;
③ 封面用彩色版纸,图画用连史纸石印,画报印行十余年,至1894 年甲午战争后停刊。
(2)画报执笔人
① 吴友如,约1840年~1893年,名嘉猷,江苏元和(今吴县)人。
a.据说吴友如时常去看画师邻居作画,再自己练习、背摹授徒画稿;
b.开始卖画之后,也常到无锡、常熟一带的裱画铺里收集和观摩前人的作品;
c.早年他曾在苏州桃花坞画过年画,后来定居上海,为《点石斋画报》作画。
② 吴友如画室
成员有:金桂、苻节、周权,、田英、张淇、何元俊、王钊,还有金耐青、马子明、戴子谦、顾月洲、贾醒卿、吴子美、李焕尧、沈梅 坡、管劬安、金庸伯等。
(3)历史意义
① 郑振铎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选集》中评价:“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
② 多是政治事件和社会新闻,记述了中法、中日之战,嘲笑敌人, 夸耀我方,鼓舞人心;
③ 从多方面暴露出封建王朝和社会的一些畸形怪相,反映过一些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④ 全面地看,思想模糊甚至有些混乱,有些画宣传封建意识,描绘色情、迷信的市井琐闻,有些明显地反映出半殖民地的情调等,都是明显的局限。
二、月份牌画的流行
月份牌画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一种商品广告画, 用擦笔画和水彩画两种技法结合而成。
1.发展历程
(1)石印技术1876年传入我国,发展为彩色石印和彩色照相石印,铜锌版、珂罗版、彩色影写版也出现;
(2)开始我国尚未掌握这种技术,就送到国外加工印制。这种月份牌画取代了木版年画,称之为“月份牌年画”;
(3)19世纪末,外国商人把中国画、年画拿到国外去制版,或者雇佣中国画家按他们指定的题材作画,再拿到国外印刷,配上月历牌和商品广告,商品宣传效果提高。
2.代表人物
(1)周暮桥1868~1923年,苏州人。
① 最早被聘请绘制月份牌的作者,也是《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的主要作者;
② 他画的月份牌画在技法是单线平涂,留存作品有《潇湘馆悲题五美吟》等;
③ 1923年周暮桥潦倒而死,后人为他刊印过《大雅楼画宝》四册。
(2)郑曼陀,1885年~1959年,安徽歙县人。
① 1914年到沪谋生,奠定擦笔水彩画法,用时装美女作为月份牌主要对象,颇受欢迎;
② 作品细腻,与水彩画家徐咏青合作,以徐的水彩风景画作衬景, 使画面效果更有生气;
③ 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周柏生、谢之光、丁云先和倪耕野等人都在郑曼陀之后采用了擦笔画法,形成了通俗美术作品的基本技法格局。
(3)杭穉英,1900年~1947年,浙江宁海人。
① 13岁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部做练习生,1923年,自己设画室开展月份牌画业务,画室集体创作,交稿快捷准时,据说一年中可出品80 张,主要成员有:
a.李慕白(1913~1991年),浙江海宁人,16岁到上海进“樨英画室”从杭穉英为师;
b.金雪尘(1904~1996年),上海嘉定人,进入“樨英画室”,与李慕白长期合作月份牌年画,默契工作长达60年。
② 作《苏武牧羊》、《女篮球手》等许多“大头美女”(妇女头
像),既保存刻画细腻、质感逼真的长处,又在色调上采取强烈对比, 题材向民间年画靠拢,最终取代了木版年画。
(4)金梅生,1902年~1989年,上海川沙人。
① 21岁考入商务印书馆图画部,师从徐咏青学习,业余画月份牌画;
② 作品色彩文静、笔法细腻,将古代年画的仕女、娃娃画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改造,创作出受欢迎的《四季美人》、《五福临门》(五个胖娃娃)等,还擅长画民间戏曲题材。
(5)杨俊生
改画民间年画的某些题材,形成一种新的月份牌年画,善戏曲题材,代表作《游龙戏凤》。
三、连环图画的诞生
1.发展历程
(1)石印连环画开始于“回回图”,即章回小说的每一章或每一回里面都画上的插图;
(2)1899年,上海益文书局出版朱芝轩所绘《三国志演义》,算是第一本石印连环图画书籍。不过,它连续性很差,图与图之间互不衔 接,也不够通俗;
(3)民国后,朱芝轩受上海戏剧舞台启发,便与刘伯良、李澍丞三人一起根据舞台上的情节与动作,绘成了连环画,配景、道具仍然照戏曲舞台那样画,真实感很差;
(4)当时并没有统一的称呼,北方叫“小人书”,汉口叫“牙牙
书”等,民国十四年上海出版两部大型的图画书,正式命名为“连环图画”,连环图画这个名称才流行起来;
(5)1929年受有声电影启发,连环图画作者开始在画面上加文字, 表示人物开口说话;
(6)20世纪30年代初期得到巩固和发展,绘图的人增加,绘图技术逐渐提高,有的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有代表性的画家是朱润哉、钱笑呆和赵宏本等人。
2.主要内容
(1)旧社会连环图画的内容以神怪、武侠居多,这和当时戏曲、电影上演的节目很有关系,但也与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活贫困、精神上需要寄托等原因有关。
商人为了追求利润,也出版过低级的作品,对读者产生过很坏的影响。但是就连环图画的主流来看还是好的。
四、讽刺画的发展
1.讽刺画——漫画
(1)具有讽刺性质的绘画自古有之,但流传极少;
(2)近代,石印技术和新闻报纸的出现,使讽刺画有了传播的媒介。特别是在革命时代,革命党人和具有民主思想的先进人物,都利用讽刺画针砭时弊和抨击清王朝的腐败;
(3)1908年《申全年画报》的寓意画内容很明确尖锐,但还处于作者未署名的阶段;
(4)清末的讽刺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到1925年《文学周报》发表丰子恺作品时采用了“漫画”这个名称,于是在我国凡是具有讽刺与幽默意味的画,统称为漫画。
2.早期代表作者
(1)漫画创作的代表
这些漫画家都用毛笔勾勒,用单线塑造形象,便于当时制版印刷。
① 张聿光,1885年~1968年,字鹤苍头,浙江绍兴人。
a.早年和晚年画中国画,宗法任伯年,后在上海画照相、舞台布景,较早接触西画法;
b.9~1911年为《民呼》、《民吁》、《民立》等报刊画漫画,反清的政治倾向很鲜明;
c.代表作品有《饭桶》《袁世凯骑木马》。
② 何剑士
1877年~1915年,名华仲,广东南海人,号剑士。
a.曾任广州《时事画报》编辑和该刊“谐画”的执笔人,目的在于醒世;
b.代表作品有《内阁总理》、《新议院之内外观》。
③ 钱病鹤
生卒年不详,本名辛,又名云鹤,浙江吴兴人。
① 擅长人物画,后来试作漫画,受到友人支持鼓励,遂以画讽刺画为业;
② 代表作品有《各国联合龙灯大会》和《老猿百态》。
④ 马星驰
生卒年不详,山东人。
a.早年曾在上海《神州画报》发表漫画,民国初年在《新闻报》任职;
b.代表作品有《玩弄于股掌之上》、《民气一致之效果》。
(2)借鉴西方技法的代表
这些漫画家用钢笔黑白画方法塑造漫画形象,借鉴了西方漫画的表现技法。
① 沈泊尘,1889年~1920年,原名沈学明,浙江人。
a.18岁弃学就商,20岁弃商习画,在上海众多报刊发表作品;
b.1917年代表《新申报》东渡日本,考察日本新闻事业和近代绘画;
c.8年和其弟沈学仁自编自画创办我国第一个专门漫画刊物——《上海泼克》;
d.借鉴西方漫画的表现技法,以钢笔黑白素描法丰富漫画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表现力;
e.代表作品有《南北之争》、《虽不中亦不远矣》、《工学商打倒曹陆章》。
② 黄文农,1903年~1934年,上海松江人。
a.6岁入中华书局当学徒工,后调任《小朋友》杂志美术编辑, 逐渐对漫画产生兴趣;
b.2年初被上海《晶报》聘为漫画特邀作者,后与张光宇一起出版《三日画刊》;
c.在西洋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配合国内外政治斗争创作了不少政治性漫画,比较优秀的作品都汇集在《文农讽刺画集》里;
d.代表作品《最大的胜利》、《阿要旧货换铜钱》、《大拳在握》等。
3.独具个人风格的漫画家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而著名。1898 年~1975年,名丰润,改名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
(1)艺术历程
①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业于李叔同,在其影响下决心从事美术事业;
② 1919年毕业,与同学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成立中华美育会,出版《美育》;
③ 1921年春赴日学习美术和音乐,1923年开始漫画创作;
④ 1925年与友人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并成立立达学会,结识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陈望道等人,任学园校务委员、西洋画科负责人;
⑤ 1925年,作品开始发表在郑振铎主持的《文学周报》,郑振铎首次标明为“漫画”。同年底,出版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此后至1937 年,共出版过八册个人画集;
⑥ 抗战爆发后,逃难到大后方,建国后定居上海,曾任美协上海分会主席和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2)漫画题材
① 以古诗为题材,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等;
② 以天真活泼的儿童生活为题材,特别是对儿童创造力表示欣赏与赞许,更具有生活情趣,如《瞻瞻底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 脚》等;
③ 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如《毕业后》、《东洋与西洋》、《接婴处》都是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写照,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
④ 以伤感情绪和旧的人道主义精神为题材,如《泪的伴侣》、《断线》;
⑤ 以劝人勿杀生害命为题材,这是受老师李叔同的影响。
(3)漫画风格
① 在形式上受画家陈师曾和日本明治时期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以一种随笔速写的形式塑造形象;
② 取材现实生活,在速写的基础上加工,并敏锐地抓住足以说明问题的形象,给人想象;
③ 每一幅画注有明确的题目,它不是对画面的单纯解释而是点题, 譬如《邻人》(图6-20);
④ 自称“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讲求诗一样的意境,体现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特点。
(4)其他才艺
① 除从事绘画活动之外,还写过《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等散文;
② 还涉猎艺术理论的翻译介绍,出版过《少年艺术史》、《现代艺术十二讲》等普及读物。
4.漫画团体和刊物的发展
(1)上海漫画会
① 筹备建立
a.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政治的苦闷和现实的不满,上海漫画家将漫画作为寄托和出路;
b.7年秋,上海漫画作者丁悚、张光宇、黄文农、叶浅予、鲁少飞、王敦庆、张正宇、季小波、张眉荪、蔡输丹、胡旭光十一人酝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漫画团体——漫画会,成为中国漫画事业的开拓者。
② 主要活动
漫画会成立之后,除在一起交流创作经验、出版丛书之外,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办漫画刊物——《上海漫画》(1928年创刊)。
③ 历史意义
这个漫画会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漫画的各方面成就,包括对漫画作者的培养,都与这个团体的努力分不开。
(2)漫画刊物
① 上海漫画会刊物
a.《时代漫画》(鲁少飞主编,1934年2月创刊); b.《独立漫画》(张光宇主编,1935年9月出版); c.《漫画界》(王敦庆主编,1936年4月出版);
《上海漫画》(半月刊16开本,张光宇主编,1936年5月创刊);
e.《泼克》(张光宇、叶浅予主编,1937年3月创刊); f.《漫画之友》(王敦庆主编,1937年3月创刊)。
② 其他漫画刊物
a.《漫画生活》,黄士英、黄鼎主编,曾改为《漫画与生活》、
《生活漫画》、《漫画世界》;
b.但这一时期漫画刊物并非都是进步的,黄色漫画也比较泛滥, 造成一些坏的影响。
(3)张光宇
1900年~1964年,江苏无锡人,上海漫画会成员。
① 艺术历程
a.小学毕业拜师张聿光,协助画布景。1919年入上海生生美术公司,编辑《世界画报》。
b.1~1925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绘图员,除画广告外也兼画月份牌画。
c.6年在上海模范工厂做美术工作并创办《三日画刊》。
d.4年,与人合组时代图书公司,邵洵美为该公司董事长,张光宇任经理,出版《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论语》和《万象》五种刊物。
② 艺术特点
a.作品里反映出他鞭笞一切社会丑恶现象的创作态度,有明确政治指向性和社会针对性,如《三个渔翁》、《望求老丈把冤伸》、《石狮子门前闹学》等;
b.艺术创作上善于多方面学习本民族传统的有益经验,也善于吸收国外艺术特别是墨西哥画家柯弗罗皮斯的风格与经验,在广采博收中逐渐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
③ 历史贡献
张光宇致力于漫画事业和漫画创作,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是我国漫画事业的开拓者,是现代漫画史上承前启后的漫画家。
④ 代表作品
张光宇的漫画除散见于各漫画刊物上,早期的作品多收集在《光宇讽刺画集》里,40年代的杰作《西游漫记》已出版成画册,对国统区的腐败做了辛辣畅快的艺术揭露。
(4)叶浅予
1907年~1995年,浙江桐庐人,上海漫画会成员。
① 艺术历程
a.中学参加课外图画写生,常到西湖边作风景写生。18岁入上海棉织品工厂画广告;
b.7年参加北伐军,在海军政治部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曾和黄文农共同设计黄浦江畔的反帝大标语;
c.反革命政变后,筹办《上海漫画》并任专职编辑,一边编辑刊物,一边创作漫画。
② 艺术特点
a.作者从生活出发,以大量速写为依据,善于抓住矛盾,安排噱头,情节发人深省;
b.叶浅予不间断地从生活中找素材,使作品越来越富有生命力, 对社会的解剖也越来越深刻,在读者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③ 代表作
《王先生和小陈》在1928~1937年创作,这套长篇连续漫画在十年中前后有很大变化。
从描写小市民的生活到揭露国民党的腐败,作品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