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中国书坛,有几位非常活跃且成就卓著的中年书法家,他们就是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以年龄大小为序)。他们堪称当代中国书法发展建设事业的中坚,原因在于这群人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领域中均取得过非凡的成就。而且,他们既能创作、又能理论。他们几位都是共和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朱关田作为当今全国书法强省之一“领头羊”,其麾下可谓是兵强马壮,朱氏作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带领浙江全省书法大军冲锋陷阵于当今中国书坛,屡建奇功,使该省的书法创作发展和理论研究久发达地区全国书法强省之列。
说到创作,朱关田作为“五虎将”中年龄最长者,所书独钟行书,早在他就读书法专业硕士时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创作风格——强调气势的营造。观其书法,字里行间给人以一种“气吞万里如虎”之感。朱氏在书法的创作上形成这种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创新。之所以如此,这与朱氏在书法的理论研究上多偏重于对隋唐书法史的关注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信朱氏在对这一时期的书法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盛唐之音”对于书法的创作是多么的重要,继而有效地将这一美学思想贯穿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王冬龄早年师从林散之,于行草书领悟最深。后就读书法硕士研究生,入得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3位当代书法大家门下,通习有关中国书法的创作与理论。在书法的创作上,王氏将林、陆、沙、诸四家书法创作的精髓融会贯通。观其书,每每纵横挥洒犹有万马奔腾之气势。曾说王氏书法多得当代著名大师真传,然贵其习古而不泥古,在众多大师的教诲下并没有过多地受到大师光环的笼罩而难放异彩。相反,由于王冬龄一直秉承“力求在传统的汲取与发挥上有所
开拓,在探索新意时不忽略东方艺术的固有精神”(王冬龄书法展自述语),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理解固深。尤擅行草和榜书,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渗合了沙氏书之丈夫气。榜书在雄浑伟岸之余相较乃师沙孟海先生的榜书创作又多了一股遒美娟秀的文人书卷气息。仅这一点,我们或者可以认定,王氏在书法创作实践上所具有的全面性与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在“五虎将”中是堪称上乘的。
说到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邱振中是当今书坛一个不容回避的中坚人物。由于邱氏在书法艺术思考上的匠心独运,以及学科思维的超前,早巳为当代书坛所瞩目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关这点,人们从邱氏本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上具有别于常人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与统观能力并对中国书法在现当代的发展有着一整套独特的见解,以及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当代中国书法创作发展分为传统风格作品、可辨读非传统风格作品(现代风格作品)、非文字作品三类总括“所有现代书法作品”的书法创作立场不难看出。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邱氏所作书法艺术研究,总是试图站在一种国际文化的大环境中将书法推向未来。另外,值得重点提一下的是,对自己那独特的对书法艺术的见解,邱氏往往都能以他那近似于散文化的文笔,运用轻松笔调将它们诠释得甚是深刻。是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邱氏的书法学术研究文章一出,多能引起书法界人士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作为同期毕业于浙江美院并号称“五虎将”之一的祝遂之,学成之后至沙翁仙游前,除留校任教书法篆刻课外,主要是担任沙孟海先生的助手。此间十余年,祝氏淡泊明志,全力协助沙氏编辑《中国书法史图录》、《印学史》等一系列颇具学术参考价值和影响力的著作,此等情怀,于当今这个书法界人人“重名气、讲实际”的年代甚是难得。
说到祝遂之的书法与篆刻,因他早年师从海上当代书画印学大师钱君匈,而后人浙江美院就读书法研究生,期间深得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刘江等当代书法篆刻名家亲授。加之祝氏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别于常人,在创作上非常注重对传统的深入研究之外还讲究一个“化”字。故观祝氏书法篆刻,每书或印出多高古平朴,字里行间充盈着一股清新典雅的志趣,并且在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在传统功力极深的同时,祝氏于创作上还追求一种兼蓄“圆”、“通”、“厚”的格调;行楷得遒劲敦和之境;篆隶出入秦汉之间又见明清风骨。鉴于此,在创作上,祝氏于书法和篆刻上的把握能力同达收放自如,甚至几近相等,这或可说是今日书坛“五虎将”中平衡发展较好的一位。另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的浙江省书法创作发展之迅速,乃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第一兵团’’的显要位置,以及中国美院的书法教学成果远远雄居国内各高校书法专业教学的前列,应该说是与祝氏自近年起担任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美院国画系书法教研室主任的辛勤劳作不无关联。
陈振濂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应该说是“五虎将”中最丰厚者。已有书法专著二十多部。过去十多年,先后被近10家专业报刊特聘为专栏作家。曾被文艺界称为“陈振濂旋风”。
同样,缘于陈氏于书法专业研究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触觉,以及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理解上的综合分析极具前瞻性。所以,在陈氏的有关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都能看得到他是站在学科建设发展的高度上看问题的,而且在思维观点的产生上,往往又会围绕学科建设的现实性与哲理分析等多方面进行展开。陈氏在书法理论的研究上致力于古代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接轨方面的探索。这一点从他主编的《书法学》等当今书法学科建设进程中影响较大的一些书籍中可以看出。
另外,说到陈氏的书法创作,在书法界,缘于“学院派”的诞生,人人知道陈氏在书法创作方面主张“形式至上”和“主题先行”。所以观其法书,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陈氏除却精研书论外,且能身体力行地坚持创作实践,所擅行草书风韵颇古,得“二王”法意之外又多了一些“江南才子”的飘逸;此外兼及篆刻、印学、绘画方面的研究,并且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最后,从陈振濂分别在1988年获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9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以及在新世纪到来之初,陈氏被有关部门批准成为浙江大学和中国苎院的“双博导”等情况看来,在当今书法学科的教学领域,能独领此风骚者,别说在书法界的中青年队伍中,就算是整个书法界,恐怕也只得陈氏一人能享有此等殊荣。 ——摘自《书法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