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它们的经济价值不高,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很珍惜,因为里面有关于我童年的记忆,而且影响了我之后的人生规划。趁着过年休息,正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说话的中年男子叫刘健平,喜欢收藏和研究古钱、瓦当的人可能都听过这个名字,或者认识这个人。不过,他报名“晒一晒我家的老物件”栏目,要晒出的并不是他的古钱和瓦当,而是“一盒一罐”。
买不起玩具胭脂盒来替代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刘先生的家,就在湖城港湖花园东区。他家的车库就是他的工作室,一见面,他就拿出了自己的“老物件”。
和电视剧里常见的颜色抢眼、图案花俏的胭脂盒不同,刘先生手里的这个胭脂盒是黑色的,除了盒盖中央有一个符号式的图案,周边有浅蓝底色。不过记者拿到手上细看,黑色的盒身布满了鱼鳞样的纹路。打开盒盖,里面有一层浅蓝的胎,但是盒盖上的胎已经被破坏,露出了红色的底色。
“你仔细看盒盖上的符号,也被刻意破坏了。”刘先生告诉记者,当年除四旧,奶奶担心别人看到胭脂盒,扔掉又心有不舍,于是故意用剪刀想把图案划花了,谁知涂抹不掉,就这么留了下来。
没了胭脂水粉,这个小盒子,正好成了刘先生儿时的玩具。
“我们那个年代买玩具不现实,所以家里不少瓶瓶罐罐都成了我的玩具。 ”刘先生说,那时年纪小,最喜欢往盒子里面装水,或者加一点颜料,当成画画时用的颜料盒。直到自己长大了,正式开始接触收藏,才知道,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景泰蓝胭脂盒,只可惜品相损坏了。
清代小糖罐让他迷上绘画
“还有这个小糖罐,也是清代的,只不过这盖子和罐身,已经不是一对了。”抚摸着罐身,刘先生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
这个小糖罐大约15厘米高,材质是陶瓷的,盖子上绘有古代儿童捕鱼的场景,罐身上则是古代官家池塘里女子采荷的场景,罐子里的图案就比较简单了,全是金鱼戏水,应该是寓意“年年有余”。根据罐子盖和底部的印章显示,盖子是同治年间的,而罐身是乾隆年间的。
刘先生说,糖罐是家中常见的生活用品,陶瓷又易碎,所以最后留下了这一个临时组合的糖罐。“小时候我比较调皮,但是喜欢画画,那时候没有书参照,也没有人可以学习。所以我经常照着这些糖罐上的图案画画。 ”刘先生说,后来自己一想,正是因为自己从小玩这些瓶瓶罐罐,注意到了上面的图案,所以至今都对国画情有独钟。如今,除了收藏,闲来无事便在工作室里写字作画。
记者在工作室墙上看到了两幅猴子捧桃的国画,画风别具一格,粗线条的勾勒,让猴子的形象惟妙惟肖。
专职收藏发现古玩背后的故事
“我们家祖上从政经商的都有,我祖父也比较喜欢收藏,所以原先有不少这样有古韵的东西,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变故,这些东西要么丢了,坏了,要么就送人了。”刘先生说,最可惜的是一对清代的紫砂帽筒(就是古代官员回到家,放官帽的东西),被父亲送给了朋友,为此10岁的他还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倒不是为了它的经济价值,主要是从小玩到大的东西,有感情了。 ”刘先生说。
或许就是这份对古玩的执着与热爱,刘健平如今专职搞收藏,除了时大彬的明代紫砂壶、张鸣岐的明手炉等不少名品,还有上万块的古砖和千余块的瓦件等丰富的藏品。
“我很享受这个寻找和研究的过程,发现这些东西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会让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刘先生说,他一直相信每一件藏品都像人一样,或平凡,或精彩,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