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窑 青花瓷大量用于外销
在唐代,中国陶瓷由海上远销世界各国,其外销瓷主要是以长沙窑青釉彩绘瓷或青瓷,以及越窑青瓷为主。
唐朝统治者对扬州的海外贸易十分重视,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宋、元时期的外销瓷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另外,还有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建窑系瓷器及福建、广东沿海专烧外销瓷的瓷窑产品。
著名藏家马未都认为:“外销瓷可以简单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式样、中国题材,但属于外国风格;第二类是中国式样、外国题材或者外国式样、中国题材;第三类是外国式样、外国题材。”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迈克尔罗伊曾撰文道:“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搜寻着瓷器的配方,只是为了尝试在本土制造出有着贝壳般透明的玻璃釉的瓷器,而此时,意大利、法国、荷兰及英国只能生产施有厚实锡釉陶。1295年马克·波罗从亚洲回到威尼斯后,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瓷器的存在,并且在意大利大为鼓吹它的好处。”
一个瓷盘运到欧洲出卖利润至少是100%
直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人在澳门求得居住权。从此,澳门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瓷器由葡萄牙人运往欧洲,那时中国瓷器的价格极为昂贵,葡萄牙人也因此能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据估计,一个瓷盘运到欧洲卖出,利润至少是100%,由于中国瓷器的独一无二,欧洲国家的国王先后以拥有中国瓷器为荣,包括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国王等,逐渐蔓延到欧洲各国并使得越来越多的豪门富商也仿效国王建造收藏中国瓷器的展室。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欧洲成为世界富裕中心,中产阶层也有能力拥有中国瓷器。从十七世纪西欧的绘画中,特别是荷兰生活画上,中国外销瓷盘、碗、果碟、酒杯、酒壶等元素经常出现。
据资料显示,在西班牙皇宫内收藏的中国瓷器便有3000多件,仅在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西班牙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商船,就有13艘之多。英国从18世纪开始,即与中国进行频繁的瓷器贸易。1735年仅仅“格拉富图”号和“哈雷孙”号这两艘货船,就运载了24万件瓷器到英国。德国宫廷对中国瓷器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到18世纪时期,德国宫殿内已经摆满了中国瓷器,并用中国瓷器改装成各种装饰品。
绘以西洋纹饰的出口瓷18世纪最蓬勃
绘以西洋题材纹饰的外销瓷, 最初是由葡萄牙人定制。随后由于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 其他国家的商人受到启发, 各式西洋风格的纹饰和设计陆续出现,18世纪时最为蓬勃。
孟露夏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发现的‘勿里洞’号沉船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一项发现,该船大约于826年沉没,除金银器外,载有湖南长沙窑所产瓷器就有5.8万件。”
景德镇大规模生产的首批外销瓷多为青花瓷
有数据显示,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二十一年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约1600万件,包括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及广彩瓷器;迄至18世纪80年代末,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西欧的陶瓷就多达4500万件。另一项统计从万历三十二年到顺治十三年销到荷兰的瓷器多达300万件,平均每年约6万件。
根据相关文献估计,明末清初,景德镇平均每年输往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瓷器不下于100万件。此时的景德镇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制瓷中心,此时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根据孟露夏的研究,当时定制特殊欧洲纹饰瓷的订单由欧洲的购买者交付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大班),大班管理交易和他们自己的私人业务,购买者通常是大班或公司里船员的亲属、朋友或熟人。
孟露夏称:“景德镇大规模生产的首批外销瓷多为青花瓷,被称为克拉克瓷,目前所发现的最大一批克拉克瓷(约2.1万件)是所谓的‘万历’号沉船上的货品,这可能是一条葡萄牙商船,约1625年在马来西亚东海岸附近沉没。”
简介
孟露夏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藏品研究员、伦敦大学考古学院英国学会前研究员。
对话孟露夏
康熙后欧洲人开始 定制欧式中国瓷器
收藏周刊:目前V&A(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收藏中国外销瓷的情况如何?包括年代最早,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等分别是哪个朝代?
孟露夏:V&A 现在有18000件中国藏品,包括陶瓷、服装、家具、版画、青铜器、玉器、玻璃等。其中外销瓷器有几千件,时代从元代到19世纪,最多的是康熙、雍正、乾隆等“清三代”的,最早是14世纪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的梨形瓶。水平最高的是康熙的硬彩和雍正和乾隆的粉彩。
收藏周刊:在英国乃至欧洲,收藏中国外销瓷的情况如何?V&A在这方面处于怎样的地位?
孟露夏:从康熙时代以后,大概1683年以后,中国再开始对外贸易。更多“东印度公司”来中国。欧洲人也开始订制受欧式器型和风格影响的中国瓷器。这些订单被称为“特别订单”。V&A在这方面有很多种类。这些瓷器主要是景德镇工匠按照欧洲人的要求做的。“纹章瓷”是一个很重要的类型。V&A的外销瓷器收藏数量是英国最多的,外销瓷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欧洲最重要的收藏。
外销瓷来自十多个窑口
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根据现今的考古研究资料记载,生产外销瓷的主要窑口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巩义窑、耀州窑、吉州窑、泉州窑、海康窑、安溪窑、石湾窑、德化窑、磁州窑、福建诸窑等。
2 根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在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林、约旦、叙利亚、苏丹、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的陶瓷标本。陶瓷所到国家和地区达50多个。
3 输出外销瓷的港口从唐代开始,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北宋有广州、杭州、明州等,南宋有广州、杭州、明州、泉州等,元代有广州、泉州、漳州、温州、庆元、杭州、上海等,明清以来,陶瓷外销的港口增加了福州、漳州、厦门、汕头等。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曾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