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保利和匡时的春拍相继落槌,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的上半场基本上也就告一段落。从香港和北京的拍卖市场来看,今年春拍的市场主要呈现出精品流拍多、重复上拍多等特点,而其中,重复上拍的原因非常复杂。
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齐白石《花鸟四屏》以5577.5万元高价成交。此件拍品三年前曾在拍场以9200万元高价成交。看上去,对于藏家来说,一来一去就损失了数千万,但据业内人士爆料,这件作品最早是一位天津的买家以200多万的价格购得,随后在2011年进行拍卖,以9200万元成交后买家并没付款,这导致了藏家在今年再次拿出进行拍卖,而从最终的情况来看,是赚了数千万。
相比时隔三年再次拿出拍卖,现在一些拍品的市场重复出现的频率已经频繁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像今年春拍出现的一件黄宾虹在1921年创作的《浙东山水》以322万元成交,而在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13年的春拍中,当时的成交价为253万元。
拍卖之后不付款已经成为了困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大顽疾。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拍卖行,每次拍卖的成交额都是十分惊人,但在重量级拍品的交割却是往往非常缓慢,甚至出现拒付的情况,因而在中拍协每年公布的拍卖企业纳税榜单中,像北京诚轩、上海工美等中型拍卖行反而会排在一些大型拍卖行的前面。2014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截至2013年6月,中国100万元以上的拍品结算率仅为47%。
过度金融化则成了阻碍市场的一大因素。除了艺术品抵押贷款已在“胎动”外,目前最为常见的模式是利用艺术品信托将手中的藏品来融资。早在2007年7月,某银行就发行了一款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投资于中国传统书画和中国当代书画作品。2009年7月到期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2.75%。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然而,“短平快”的运作模式并不适合于艺术品投资,虽然目前像艺术品信托看上去还比较平稳,但有关报道显示,可能存在延期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手中的艺术品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将发生亏损。
当艺术品跟金融“联姻”时,会采取一定的运作模式:高价拍卖得艺术品——抵押拍品发行信托——以信托资金支付货款。而融资型艺术品信托的资金流向是可以由投资顾问自主决定的,有的人通过“假拍”或“拍假”把艺术品价格炒高后设法融资,可谓空手套白狼。炒作双方会事先设定好固定的佣金,不管东西最后拍到多高,佣金只需要给一点就可以了。而拍卖行一般根据成交情况自行报税,并不会体现某件具体拍品的税额,因此单凭缴税情况也无法对是否假拍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