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名人书信也是收藏界一大热门。那么,他们是如何收藏拍卖的?
珍贵书信多藏于博物馆
随着社会进入电子时代,手写的名人书信变得越来越珍贵,已成为拍卖行和收藏者关注的热点。
在历史文化名人丰富的法国,无论是拿破仑、前总统密特朗这样的政坛伟人,还是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家,以及高更等在世时并不走运的艺术天才,其记载个人心路的书信,如今都难逃被收藏界热捧的命运。位于巴黎七区的“书信与手稿博物馆”,是法国最专业收罗名人书信的收藏机构,这里珍藏有大量稀缺手稿,从卢梭、伏尔泰,到莫扎特、贝多芬,再到艾森豪威尔、戴高乐。这些原始文件,向后人展露他们的精神世界、内心真实的想法,既有反映时代细节的史料价值,又有正式出版物中难觅的真知灼见。
德国有大约4000座博物馆,涵盖艺术、历史、文学、自然等各个方面,而书信就是各个博物馆的“看家宝”。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德国莱比锡历史博物馆,就收藏一大批书信原稿。这些书信包括与1813年爆发的莱比锡战役有直接关系的信件,例如反法同盟国家当时签署的一些重要和著名公函;也有著名音乐家如巴赫、瓦格纳、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等人的亲笔信。而北部汉诺威的莱布尼茨博物馆,有一件封存了250多年的金信,是缅甸国王寄给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因信件全部由黄金打造而成,且周围镶嵌着24颗红宝石,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实物信件”。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更是纷纷花巨资收集名人书信。位于马尔巴赫的德国文学档案馆,收藏了从18世纪至今约1200多名德语作家、学者的遗物、手稿、书信等,多达2000万件。前不久,文学档案馆通过拍卖获得卡夫卡的一些书信。其中一封很有意思,当时患上肺结核的卡夫卡,住在妹妹家养病,那里老鼠肆虐,他在信中透露,自己对“老鼠的恐惧是赤裸裸的”。
在德国,还有很多收藏家喜欢收藏名人书信。有的是某一名人书信的继承者,有的则是名人的粉丝,还有的则纯粹是作为一种投资。德国柏林一家拍卖机构的艺术经理彼勒克表示,近年来,名人书信收藏升值很快。这是因为这些书信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而且“存世仅此一件”,未来将更加稀罕珍贵。
他说,在德国,希特勒的书信手稿一直是收藏大热门。它们不仅被认为是重要的历史文件,还被视为难得的收藏品。不过,不少希特勒的信件实际上不能证实是真品。德国不少拍卖行收到的所谓的希特勒信件、日记,最后多被证实是一些人的“恶作剧”。德国《明星》周刊早年曾刊出“希特勒日记”,但读者发现,“日记”中都是诸如希特勒为口臭而苦恼、为情妇爱娃走后门搞奥运会入场券而生气这样的琐事。刊发后几天,就被揭穿是假的。
名人书信常高价拍出
不过,在一些英国收藏界人士眼中,要想看名人书信,最好的地点是几家国际级拍卖行。伦敦的索斯比拍卖行曾在2009年将著名诗人拜伦的书信集,以超过27万英镑的高价售出,打破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书信集拍卖的世界纪录。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师希顿称,当时被拍卖的藏品包含71页完整的书信及片断,深入展示了拜伦从1808年至1821年期间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其中一些有关浪漫、宗教和其爱犬死亡的作品从未被发表过。在伦敦拍卖行执业的专业人士科比斯表示,拜伦当时的那批手稿被高价拍出,不仅让人们再次领略了这位作家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合法商业途径知道它们的下落,今后有据可查。
随着名人书信日益受收藏者关注,索斯比、佳士得、克里斯蒂等国际知名大拍卖行,近年均曾主办过名人信函、手稿拍卖专场。而名人书信的价值如何评判,往往包括以下要素。首先是信函的真实性,即有充分证据证明,信函系名人本人所发,而非赝品;其次,如果是真品,信封、信笺、邮戳、邮票等要素齐备、品相俱佳者,价值要远高于“光板信”。此外,信件内容是礼仪性还是私密性内容,是否亲笔或他人代笔,年代是否久远等都影响价格。
事实上,真正能进入国际大拍卖行法眼,或被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纪念馆所收藏的名人信函,不仅需要具备上述要素,还应具备特别的“附加要素”,如通信对象是人所熟知的名人,或信函中所叙述的事件与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可与其他可靠史料、记载相互印证等,这样的名人信函往往价值连城。
这类信函中最出名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西印度群岛后,为争取政治和金钱支持,写给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的一封信。这封信因知名度大、验证度高,1991年伦敦佳士得拍卖创出44万美元的名人书信成交价格纪录。另一封爱因斯坦致罗斯福总统的信,因为内容是建议美国积极研制原子弹,以免被纳粹德国捷足先登,且发信人、收信人都是名人,内容涉及重大历史事件,验证度高,1987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拍出22万美元成交价。
去年6月在法国巴黎就曾拍卖了拿破仑一世的一封私人信件,价格高达32.5万欧元。这封信是拿破仑在流放圣赫勒拿岛后,写给拉斯加斯伯爵的一封“英文信”,虽然该信只是向对方讨教一些英语语法问题,并没有透露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的心境,但仍然因为其罕见地显露了法国皇帝的英语水平,最终拍出超过原估价5倍的纪录,而最终获得者,正是位于巴黎的“书信与手稿博物馆”。而在去年巴黎苏富比拍卖专场上,两大印象派画家梵高和高更的书信更是以37万欧元的价格落棰。在这封写在方格练习纸上的四页书信中,梵高和高更向共同朋友阐述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以及一同去妓院的经历。但在二人寄信几周后,他们的友谊就分崩离析,使这封罕见的合作书信,成为人们竞相争拍的珍品。
拍卖书信也应合情合理
不过,并非所有的名人书信,都能够顺利拍卖成交。一些现代或当代名人的书信,由于这些信件的私密性,原作者或其后代可能并不愿意公开,假如有研究者或传记作家想从中找到“爆料”,很可能损坏名人的声誉,引发争议,有些藏品最后不得不撤拍,甚至引发纠纷。例如,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书信,就因为其遗孀和社会党的强烈反对,最终被拍卖公司撤拍。而在2007年,伦敦的克里斯蒂拍卖行宣布,将圣雄甘地生命中最后时期的一封亲笔书信撤出拍卖名录,直接出售给印度政府。这封六页长的书信,原先被拍卖行估价1.2万英镑,但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迫使这封信的所有者经过再三考虑,最终直接卖给印度政府。对此,科比斯表示,一些珍贵书信确实会惊动政府,但由官方收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样的收藏品往往还会在公共的展览地点让更多人领略。
科比斯还说,名人书信在被拍卖时,即便是在伦敦,也往往会遭遇一些争议,这非常正常。但外界不应因为个别名人家属的不同意见就放弃通过拍卖方式,让名人书信失去得到更好保存的机会。他认为,如果有名人书信在海外被不合理地高价拍卖,引发一些争议,也可以通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参与问询。但前提是,这样的拍卖方式是否合法。如果没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出现,外界也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市场行为。
不过,行有行规,名人信函拍卖也需遵循一定的行规和社会舆论。彼勒克表示,德国对拍卖名人书信规定十分严格。德国的《版权法》规定,一般的文字作品包括书信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70年。此外,德国对艺术品拍卖还有一个追续权,即在每次拍卖和再次转手时向著作权人支付一定比例作为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受信人想要公开或拍卖,也需要征得写信人的同意。当写信人离世,至少也该征得其家属同意。即使著作权保护期已经失效,也要与其家属协商。否则,即使法律允许,也会受到公众的道德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