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看到各种号称具有收藏价值的古玩仿制品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广告上,打算投资收藏的张女士感到一头雾水:“都说是限量发售,这些售价不菲的仿制文物到底适合投资吗?”对此,古玩收藏专家提醒市民,复仿制品需谨慎投资,这些商品其实并不具有升值潜力,不宜进行收藏。
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打着博物馆限量发售,文物协会监制等各种旗号的“国宝级”仿制品,令很多想踏入文物收藏行业的普通百姓目不暇接,其中涉及的种类从纪念钱币、宫廷瓷器到青铜器等各种门类。
对于这样的仿制文物能否从市场上得到回购从而获利呢?一位多年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从事古玩生意的商户连连摆手,“根本没人回收,不懂古玩市场行情的老百姓可千万别上当。很多博物馆和文物协会其实是在当‘托儿’,这些复仿制品实际上并没有升值空间,还是购买真的古董,日后才有可能获得投资回报。”
“制作单位为了牟利赚钱,扩大宣传,夸大其词,实际上没有任何升值可能,反而会跌价。”这是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君先生对复仿制品的评价。
他指出,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复仿制品主要有三类,除了民间流通的仿制品,还有工艺品厂生产的仿制品,以及打着国家某些权威部门监制的“中华宝刀”、“龙泉剑”等典型仿制品。李先生直言:“在古玩行业内,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复仿制品的夸大宣传带有欺骗性。前两类在销售时没有标明收藏价值,只有第三类在宣传上标明有升值空间,造成了当代高级工艺品往往价格超过古董价值的市场行为,但实际上这样的价格并不受市场认可,没有回购和流通的可能,因此建议大家不要选择市面上这些为了收藏而生产出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