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国内太多的做表面文章的摄影节,每届的连州摄影年展都希望挖掘摄影背后的内涵,都直接向摄影的本体语言发问,这样的责任感,使连州摄影年展成为中国少数几个高端摄影年展之一。
今年摄影年展的主题定为新闻摄影,让不少人感到有点意外,不过细想一下,与我们生活接触面最广的恐怕就是新闻摄影了。没有人规定在连州一定要以当代艺术来标榜自己,在有人宣称“新闻摄影已死”的时代抛出“在场与再现”这样敏感的话题,不更好地彰显了连州摄影年展的开放性与丰富性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结束后的那段时间里,各种社会热点的冲突使新闻摄影达到了一个高峰,造就了一批像罗伯特·卡帕、唐·麦库林这样的摄影大师,同时也造就了马格南图片社那样的精英图片机构。但是新闻摄影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在人们对图片客观性不停思索的今天加上摄影媒介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同推动了对新闻摄影“去精英化”的过程。马格南大师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人奉为圭臬。直到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等人以实际的行动告诉世人——瞬间即偏见,我们生活在连续视觉的环境中,何以容忍取景框将生活割裂给我们看?
布列松等人旁观的、偷窥式的摄影方式创造了独幅照片所能包容的最丰富、最优雅与最据人文气质的极限。但是我们想从图片中了解的远远止于这些,在这个拥有无限种可能性的世界里,既然我们中的多数只能坐在家中通过图片来了解很多的未知,那我们怎能允许被单一的、主观化的图片蒙蔽了双眼?从这时起,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互渗开始了,就像本次年展所提出的“在场与再现”命题,其实一直是萦绕在新闻摄影人甚至艺术摄影家脑海中的疑问句——是谁在场?您要怎样再现?
有人将新闻摄影人与艺术摄影家比作蓝领与白领的关系,其实我认为他们的界限虽然正在瓦解,但是新闻与艺术之间的互渗其实还是被限定了范围与规模的。新闻的“5W”原则一直是悬挂在新闻摄影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好像生产线上的操作规章,应该被“蓝领”的新闻摄影人本份地遵守着,在这样的原则下才能思考通过二维的图片怎样才能尽量客观的再现多维的现实生活?。同样地,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精神则是活在当下的任何一位艺术家应该始终回望的出发点,太多的无病呻吟与矫情已经削弱了摄影艺术能给我们带来的惊醒与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面对现实,艺术的精英们又应该如何在场呢?
“在场与再现”的命题包含了太多的可能性,12月初开始的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能否通过展览与研讨会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向前提升哪怕一小步?让我们试目以待吧。最后,借用摄影批评家李媚老师的一句话:“阳光之下并无新事,让我们踏实而本份的摄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