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伟大文明的光芒的形成,都是由有一些宁静而热烈的文明的星光汇集而成的。提到古希腊文明,我们首先会想到它在2500年前鼎盛时期的雕刻和建筑文化——它们所达到的高度,某种程度上至今都无法重复。然而“基克拉迪群岛:爱琴海文明的杰作”考古展(北京皇城艺术馆,4月9日-5月15日)上展出的36件展品,距离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还要提前2500年。
这次展览初看起来似乎缺乏那种令人为之一惊的元素,主要的展品造型都很相似——由高度简约的大理石人偶组成,另外还有数件瓷制器皿以及青铜和石制工具。
这些文物诞生在青铜器时代早期(公元前3200年-前2000年)。那些造型简单的大理石人偶以女性形象为主,她们在早期通常具备长颈、圆润的腹部和四肢、宽臀和明显的性征;后期则有着更为统一和更为抽象的造型:竖琴形的额头、交叠于腹部的双臂以及通过切割形成的两腿和阴部。由于基克拉迪群岛在当时的主要自然资源是各类金属矿石,所以这些人偶雕像的眉眼、毛发等其他身体细节由矿石提取的染料来描绘表现。
对于这些人偶雕像的作用,目前在考古学界仍未有定论。不同的理论将这些人偶推定为女神、祭品、家人、玩具甚至是情侣。还有人认为虽然人偶的造型相同,但通过涂于面部或身体上的颜色装饰来反映当时有声望的职业——水手、商人、矿石工匠……
本次展览的另一些展品——大理石的颈罐、碗、黏土的香水瓶、黏土材质的平煎锅等等,已经清晰地显示出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古希腊器物造型的雏形。而制作精良的青铜匕首和镊子,则显示出当时冶金术的发达、活跃的商务活动以及工匠阶层的形成。
基克拉迪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形成初期的两种爱琴海流域文明之一。如果说古希腊文明为整个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科学、艺术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这次展出的基克拉迪群岛文明就是古希腊文明的基础。发达的采矿、航海、贸易和神人合一的信仰……这一切神秘的过去,似乎都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着无尽的联系。据说这些展品也曾给毕加索、马蒂斯、亨利·摩尔等艺术家以灵感,当然——艺术总是殊途同归。当基克拉迪群岛文明的光辉逐渐消退后,中华文明正在进入尚无文字、尚无信史的夏代。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