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里,菲利普斯拍卖行一直坚定的对当代艺术,摄影和设计版块进行限定性质的业务投资,这项典型的投机营业模式完美的论证了艺术市场的变化。无论是价格飞涨的振奋期,还是急转而下的市场萎缩,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菲利普斯仍然坚守当代艺术的阵地。
菲利普斯与当代艺术的不解之缘
菲利普斯于1976年成立,创始人HarryPhillips是拍卖行巨头佳士得创始人JamesChristie的得意门生。1999年,法国路易威登的老板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Arnault)收购了菲利普斯,并将它归入奢侈品集团LVMH(LouisVuittonMo?tHennessy)的旗下,菲利普斯拍卖行便逐渐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的市场领域。2001年,当代艺术在拍卖品中只占4%,19世纪艺术以及现代艺术分别占有32%与44%的比例,来年年尾之际,菲利普斯大大改变了其销售结构——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占有比例几乎持平,前者29%,后者30%。当时拍卖商正寻求一种更新型而非一成不变的投资项目来与对手佳士得,苏富比抗衡,这种发展策略的转变来源于此。然而,战略的转变却带来了颓势:列入名单的拍卖品在2002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利润,相反,与2001年相比只有61.7%的财政收入。一直到2007年前,公司年收入都没有回到超过2亿时的盛况。
尽管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Arnault)力顶菲利普斯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大拍卖巨头垄断市场的局面,但是面对一直急剧下降的收入,终于打算脱手。2002年,LVMH把自己持有的菲利普斯股份卖给了菲利普斯的两大高管西蒙·德·普里(SimondePury)和戴尼安娜·卢森堡(DaniellaLuxembourg),这两名来自苏富比的专家继续把公司重心放在艺术市场里最新的区域。2004年,公司的拍卖品中,当代艺术部分数额比例高达60.9%。具有“当代”身份的菲利普斯似乎在西蒙·德·普里与戴尼安娜·卢森堡的强强联手下终于站起来了。供不应求的市场与伴随而来的物价膨胀(2005-2007)让菲利普斯大捞一把,2007年的收益是2004年的137.6%,仅3,000拍卖品就轻松的将2.418亿美元纳入囊中。
2008年的10月6日,总部位于莫斯科的奢侈品零售巨头水银集团(MercuryGroup)买进了位于伦敦的菲利普斯拍卖行的50%股票。这个奢侈品进口专家的资本开放目的是为了加快公司在新兴市场方面的脚步,与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行更有力的竞争;同时,水银集团决定通过大幅度削减售后保障的方式来减少拍卖风险。
不过,危机导致了公司预算的封锁,2009年的4月份,在股东水银集团的强力要求下,菲利普斯关闭了位于科隆地区的分部。
实际上,定位在最不稳定的市场板块(当代艺术)之上的菲利普斯集团,遭遇了物价通缩与买家剧减的当头棒喝:今年纽约春拍的当代艺术卖场只有1千万美元的收益,去年同期交易额为6.28千万美元,相差悬殊。
跌倒是痛苦的,但是拍卖商仍然决定将业务定在超现代市场(ultra-contemporarymarket)上。菲利普拍卖行被俄罗斯的水银集团(MercuryGroup)收购后走马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伯恩·龙格(BerndRunge)仍然继续以当代艺术做为重点,目的是吸引纽约和伦敦等地的艺术爱好者。在目前当代艺术并不当宠,艺术市场动向仍旧不明的情况下,龙格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大胆的——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会增加18场拍卖会,发放艺术品名录的频率提高到以前的三倍,人力资源的增加与开支都会大大的扩大。
菲利普斯打算通过一系列新的销售主题项目,混合当代艺术,摄影和设计来重组销售架构,而拍卖品名单目录由整体转向个体,按一定的类别划分。
春拍已经触礁,秋拍呢?
尽管拍卖主题还未命名,新出炉的销售方针第一次试验是在今年9月份的秋拍:291件自2000年始诞生的混合类别拍卖品(摄影,当代作品和家具),其中包括与艺术市场明星们,例如达明·赫斯特,方力钧等有关的大量未知名作品。
透露一些此次秋拍的部分艺术品名单:
1.TomPRICE’的Meltdownchair(估价4,000英镑-6,000英镑).
2.CandidaHoFER’s摄影作品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NewYorkII(估价15,000英镑-20,000英镑).
3.达明·赫斯特著名的钻石骷髅(FortheLoveofGod,Laugh;TheDiamondSkull,10,000英镑-15,000英镑)的平面印刷品.
4.PeterFUSS为赫斯特钻石骷髅做的仿制品“FortheLaughofGod”(估价6,000英镑-8,000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