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就目前我国青年美术家队伍状况发表了一份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艺术收藏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报告认为,在目前我国美术界,“60后”艺术家已经成为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是最具话语权的群体;“70后”艺术家也开始崭露头角,但影响力相对较弱;而“80后”更年轻的艺术家们刚刚离开校园,还处于风格探索期,但已开始受到市场关注。
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上活跃的青年艺术家们,已经成为一个备受收藏界关注的群体。无论是他们作品内容的多元化角度以及新颖、奇特的艺术表达形式,还是他们作品一夜之间井喷式上涨的拍卖行情,都说明,青年艺术家群体对艺术市场发展和艺术品价格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60后”画派林立
目前,“60后”正处于艺术创作的旺盛期和成熟期,因此,他们的作品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国美术界一些标志性事件都与他们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有关,拍卖会上一些天价作品也是在他们中间产生。
报告显示,“60后”艺术家,按群体特征和作品风貌,可分为“新生代艺术”、“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女性艺术”、“观念装置新媒体艺术”、“写实绘画”、“其他当代艺术”等板块。
“新生代艺术”:这一艺术群体绝大部分都具有美术学院教育背景,虽然联系松散,但艺术风格相近。上世纪90年代,由艺术评论家整合提出了“新生代艺术”这一概念,因而产生了这个画派。其代表人物包括刘小东、展望、姜杰、王玉平、申玲、刘庆和、宋永红等。他们多数是艺术院校的教授级艺术家。
“玩世现实主义”:这是批评家栗宪庭于90年代初在一篇题为《无聊感和“文革”后的第三代画家》文章中提出的概念,以此来描述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岳敏君等人的艺术。这个群体的艺术家,都有着90年代画家村里“波西米亚画家”般的经历。在今天,“玩世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代表,成为国际收藏家和美术馆的重要收藏目标。他们作品的价格,比起“新生代艺术”明显要高出一个档次(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同时,他们也名利双收,多数被高等美术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出镜频繁,与当年在画家村的穷困境遇不可同日而语。
“艳俗艺术”:产生于1996年的“大众样板”、“艳妆生活”等展览,直到1999年6月在天津泰达美术馆举办“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展览,才被艺术史所记载而得名。这个群体的艺术家不全是“60后”,其中“60后”的代表人物有俸正杰、罗卫东、刘力国、卢昊等人。他们有的采用民间的年画图式,使用丙烯创作大尺幅作品,再拼贴上一些诸如麦当劳、可口可乐、柯达等的商标,形成所谓“欢迎世界名牌”作品系列;有的选择陶瓷、民间艺术、宣传画形象入画。他们中大多数是自由艺术家。
“女性艺术”:“60后”中的“女性艺术”以蔡锦、袁耀敏、李虹、李辰、喻红、姜杰等为代表人物。她们均拥有艺术院校教师背景,在艺术理念方面,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影响,并迅速将这种语言“女性个人化”,来描绘各自关心的主题。
“观念装置新媒体艺术”:“60后”中此类艺术家数量较多,他们是装置行为和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主要力量。艺术家周铁海、周啸虎、展望、顾德新、陈劭雄、林天苗、刘建华、缪小春、荣荣、张大力等构成了这个板块的主体。
“写实绘画”:这是不少“60后”艺术家所热衷和坚持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不少已逐渐成为写实绘画领域的中坚力量,如冷军、石冲、李贵军、忻东旺、王少伦、郑艺等。他们与前卫艺术家相比可谓传统,但他们以一种新的写实手法来取代传统的样式,不断挖掘新的主题,引导人们关注现实。目前,他们的作品是保利、嘉德、翰海、华辰等拍卖市场上的重要部分,屡屡创下拍卖高价。
“其他当代艺术”:这是当代艺术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代表人物有曾梵志、陈文波、邓箭今、洪磊、季大纯、井士剑、李季、毛焰、向京等。他们都是以写实油画语言为主,将西方现代艺术经典的语言影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探索。这部分人是目前国内外画廊争抢的对象,属于艺术“新贵”阶层。
谁主价格沉浮
“60后”艺术家们,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接受大学教育,上世纪90年代初露头角,现已成为目前艺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忙碌于各种国内外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基金会、艺术中心、大学等艺术机构的各种艺术活动,作品价格近年来持续走高。但这一群体内部分化较大,一些由西方画廊和基金会支持、活跃在体制外的画家,他们在创作上追求另类,强调刺激,其作品往往体现出格调低俗的一面;而另一部分依靠体制内艺术系统的画家,创作上较为正统,观念上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在当代艺术领域,“60后”艺术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是市场上年轻的“白马”。他们作品的价格走向,已经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价格屡创新高的“玩世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方力钧、岳敏君等人的作品,曾引起过人们的争议和炒作。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岳敏君的作品《太阳》成交额为152万元;2006年,纽约苏富比春拍首次开辟“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岳敏君的作品《狮子》以456万元成交,成交价位居第二;2007年,岳敏君的作品价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在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他的作品《金鱼》和《画家和他的朋友们》分别以折合人民币1081万元和2048万元成交;2007年伦敦苏富比秋拍中,岳敏君的作品《处决》以约合人民币4400万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岳敏君也因此而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度风云人物”。
评论家认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不只是单纯用调侃和玩世的眼光看待世界,而是把内心的无聊和苦闷倾注到他们所选择的形象上。在这些迂腐、愚昧而有些狡黠的形象中,还包含一些文化隐喻,即对自我生存价值的困惑。但是,西方一些批评家却以冷战思维来解释他们的作品,将他们的作品视作政治波普,赋予其激进的政治对抗和前卫艺术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成为西方世界观察中国现代艺术以及选择参加他们国际大展的标准。因此,经过西方批评家筛选后的作品在艺术市场获得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
“黑马”尚需培育
“70后”和“80后”目前虽然还处于接受市场选择的阶段,但他们是产生“黑马”的群体。“70后”的主体是追求唯美与小资的一代艺术家。由于他们生存于艺术市场化时代,对于市场天生的敏感性决定他们能默契地配合市场,使自己的艺术渗透到大众文化的流行领域。由于与市场的默契配合,“70后”经过早期的奋斗,目前生存状况大都良好。
“70后”的艺术趣味可以说是混合了都市小资的忧郁、伤感,市井化的卑俗、顽劣以及唯美情绪等诸多内容。以尹朝阳、谢南星、何森、赵能智等为代表的一批“70后”画家,是“青春残酷”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不光在画面上体现虚无、伤害以及道德缺失的焦虑,甚至还表现在绘画的名称上,如杨勇的作品干脆用《青春残酷日记》来命名。他们广泛运用后现代艺术手法,如挪用、拼贴,大量使用日常生活和现实元素以及进行语言游戏,充实自己的作品。由于他们以虚构和想象方式构思作品,使得作品获得了新的语境,当然也增加了解读的难度。
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热,引发了美术馆与画廊对年轻艺术家资源的争夺。这场从2006年起就已白热化的竞赛,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尤其是2007年,无论是官方的美术馆还是商业画廊,都纷纷推出大型群展,商业画廊更是奇招迭出。可以说,艺术市场对青年艺术家资源的争夺正在转向“低龄化”,“80后”被圈定为争夺目标。这场争夺战受当代艺术拍卖热的刺激,一开始是以“跑马圈地”方式出现,各大美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作品,成了各家艺术品经营机构争夺的标的。一些画廊也以操作和推广年轻画家为主营,如星空间艺术中心、偏锋新艺术空间,以及有新加坡资金背景的北京季节画廊等。
但现在要划分出“80后”艺术家的风格与代表人物,为时尚早。从市场拍卖的成交记录看,虽然崭露头角者的作品价格已达6位数,但毫无疑问,大部分“80后”初出道的艺术家还需要市场的培养,需要更多的磨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