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藏界大亨张宗宪的父母都是从内地过去的藏家,他们用尽一生时间高价购买内地的传统书画,包括在内地刚改革开放、香港普遍不看好内地作品的时候。2007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一场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会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这场拍卖会的拍品全部来自于香港大收藏家张宗宪,更因为历经两年调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是低迷还是回暖,人们都在拭目以待。最终,46件拍品、80%的成交率、5300多万元的成交额让藏家们长出了一口气。随后在11月、12月举行的内地艺术品秋拍上,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全面回暖。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藏家能够坚定市场的信心。以目前书画市场的行情看,1亿美元的投入大概就可以‘包圆’世界市场上的中国传统书画,也就能坚定市场信心,盘活当前的中国书画市场。”美国康奈尔大学艺术史博士、年轻的APT亚洲执行长杨心一瞪大眼睛认真地说,这个数字不是为了制造某种“耸动性”臆想出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价科学计算出来的。他认为,现在的中国传统书画市场还偏于低迷,诸多古代、近现代的名家作品价格仍然被严重低估。而这需要大资金、大庄家的介入。
传统书画价格没到顶峰
自2005年以来的中国书画市场“低谷”,虽然在去年各大公司的秋拍上频现千万元天价,比如仇英的《赤壁图》创下了传统书画7952万元的天价,但从雅昌艺术网公布的国内第一份艺术品市场数据看,中国传统书画的增长率还远不及当代艺术和瓷器杂项。
“像李可染的作品,大概500万价格就到头了,500万你能买到当代艺术里谁的作品?”杨心一说,比起蔡国强、张晓刚、岳敏君他们的行情和价格攀升的速度,古、现代国画大师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陆俨少的价格经过藏家的轮番追捧已经起来了,但国画大师黄胄在国外基本只限于华人圈收藏,潘天寿的指画功力很好,价格却没能很好体现。
杨心一说,对传统书画的判断是有标准的,就是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的对比,还有它的稀缺性。目前中国前20大书画名家市价都不算高。
针对去年中国当代书画的“大缩水”,艺术家们的评论是当代书画投资者投机心理比较重,击鼓传花后价格到达了心理临界点,市场上就没人接下一棒了。“有没有人接下一棒这其实就是市场信心问题。”杨心一举了个例子,去年佳士得当代艺术拍完后,香港书画界名流就开会研究,搞不懂为什么张晓刚的作品比唐寅贵那么多?他们显得很没信心,而且对国际资金的流向也不了解。
从目前国内看,传统书画领域还没有形成很多“大家”持续性购买的行情,像张宗宪那样的“大藏家”介入还属个案。
1亿美元 可以树立金融规则
如果按投资学的角度,一样东西要火起来除了市场要达到一定存量,也需要一些艺术品的“庄家”来坚定下层普通购买者的信心。拯救中国传统书画市场也需要资金持续注入,从而带动其他的、市场低端的书画行情。傅抱石的价格上去了,就带动了新金陵画派的行情。
“索罗斯刮起的金融风暴为什么只在东南亚作怪,而在香港却赌输了?当时香港股票市场跌得很惨,我国政府出来表态要无条件支持香港,结果就挺住了。”杨心一说,在张宗宪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像这种带动市场的“救市”举动,他早已习以为常。他一生中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推广了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中国香港的拍卖市场,同时还频频现身内地的收藏拍卖市场。
从根本上讲,画廊签约画家、拍卖公司在海内外征集拍品,其实都是集合资源、引导市场价格的“金融手段”,大“庄家”持续注入资金显然也将确立传统书画市场的金融规则。据悉,外国一些基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艺术包括古代书画的收藏。他们对中国古董极为关注,以前古董行情也不好,英国退休基金、CHINA FUND、FINE ART FUND等国外基金一直在购买,而且斥资过亿地买,引导了古董的价格回升,而且使得古董市场信心十足,价格稳定发展。中国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人和日本人乘机大量“抄底”抢购中国古代书画,恰恰证明了古代书画的真实价值。
当代艺术 资源已在老外手里
落户北京的APT、尤伦斯等国外基金,无一例外“青睐”的都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杨心一介绍说,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源大多掌握在国外藏家手里。方力钧这批当下的“宠儿”在没受到学术肯定时是从香港这个埠口向国外卖画的,方力钧那时候一张画大概也就1000美元。
尤伦斯在1985年以后也在大量购买中国艺术品,很多西方藏家出现在国内的拍卖会上,日本京都的汉学中心一直在很系统地收藏中国的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受西方现代派美术等影响很大,具备世界文化性和流通性,目前中国书画因审美取向不同,还没被国外市场认可。但没规定哪时中国书画不能像梵高作品一样,被全世界认可。如果有大量资金持续注入中国传统书画,也能把这种艺术资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来源:北京商报 文/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