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价格太高了,有些作品已经不是物有所值了。”谈到国外收藏家面对中国艺术品时,篆刻家徐云叔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虽然艺术品领域的泡沫并不像房地产和股市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已经影响到这个市场的发展,在2006年,艺术品市场就吞下了非理性繁荣的后果,成交量急挫40%。
徐云叔告诉记者,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齐白石作品仅在人民币5000元以内。到2000年,价格已在10万元以上了,上涨了20倍。油画也屡创奇迹,如刘小东的作品《儿子》,2000年以人民币15.4万元成交,而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时,该作品以198万元高价拍出,5年内增值了10倍多。高回报自然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兴趣。
不是收藏热,而是投机热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经达到7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且这两个数字还将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超过拥有百年艺术品收藏史的西方。
面对高速发展,关于收藏热健康与否的疑问随之产生。
中国嘉德拍卖行的油画艺术总监刘刚担心,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得太快会导致“营养不良”。比如西方绘画从印象画派到当代艺术的发展,中间经历了野兽派、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众多阶段,过程条理清晰、年代分明。而内地的发展却是“跳跃式”的,中国书画未经过渡便直接跨越到当代艺术。这样一来,不仅中国当代艺术本身变得纷乱庞杂,对藏家鉴赏力的培养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
徐云叔说,西方的藏家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也较为稳定。大多是专业人士,比如律师、医生、或者会计师等。收藏也多是个人喜好。“而内地则多以投机为目的。很多人春拍买进一幅画,秋拍就卖掉了。现在市场好,很多人出价不理智,认为不论哪幅作品只要买进来,过段时间肯定会涨。”
《海上收藏世家》以及《收藏大家》两书的作者郑重先生总结下来,搞收藏首先要有闲钱,其次要有兴趣和眼力,再次是要有时间。“过去类似张元济那样的收藏家在藏品上所花的钱跟其总资产相比,九牛一毛,现在不同,很多人甚至贷款来买画。”
刘刚指出,现在内地的当代艺术品市场,正是被投资者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样一来,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艺术精品流动的周期缩短。国外一件藏品在藏家手中停留的周期一般都在10年以上;内地,这个周期只有2~3年甚至更短,短到在上海买进后一转眼就进了北京的拍卖行赚取差价。市场发展基石——藏家对艺术品的欣赏和保护意识却没有建立。同时,浮躁的市场会诱使更多人加入“投机”行列,蹿升的价格是繁荣还是虚高无人深究。
而价格,正是目前艺术品收藏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徐云叔说:“国外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大拍卖行有200多年的历史,自己决不会参与拍品炒作。但内地拍卖行和委托人之间常会存在一种默契。”
所谓默契是指,内地一些小拍卖行常会允许委托人在拍卖会上与买家同场竞价。如果有人出价,则拍品顺利以高价拍出;如果无人接盘或出价达不到预期,委托人则虚报一个价格,再原封不动将拍品带回家,只是在成交记录上平添了一笔高价记录,而拍卖行也因此提升了业绩。
而至于成交价和原价之间的“差价”,其实是双方合作造成的虚价,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吸引更多投机者进入。
2006书画市场大调整
中国书画和当代艺术的行情走势呈现了不同的曲线。
当代艺术近年来价格可以说是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并在2006年达到了它的拍卖高峰。这年3月,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以97.92万美元打破了他本人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其他中国艺术家的拍卖纪录也纷纷在这一年被改写。
而中国书画的高峰则来得更早。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书画成为了引领市场“井喷”行情的主导力量。2004年至2005年,中国书画的价格更是加速疯涨,以至于部分作品的价格远远背离了其应有的市场价值,加之后来市场投放量骤增,供大于求,最后导致了2006年的行情调整。
据专业艺术品网站数据统计,2005年,齐白石的画价曾达到35万元/平方尺的巅峰,但2006年初,这个数字骤然下跌至7万元/平方尺都不到,且到2007年才有所回升。
上海敬华拍卖行副总经理莫束钧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者最为集中的板块还是中国书画。如果说中国书画与当代艺术有所不同的话,这不同之处就在于赝品。属于当代艺术的油画市场很少存在赝品,但中国书画市场的赝品之多,令人防不胜防,而且仿冒者技巧越来越高超,甚至专家都难鉴别真假。
有藏家指出,2001年到2007年国内拍卖市场上共出现过6000多幅张大千的作品,但张大千一生的创作不会超过4000幅,能够流通到市场上的,更是远不及6000幅之多。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的风险之大也不言而喻。
对于投资过热的后果,莫束钧一语道破:“艺术品收藏本来是少数人的雅玩,艺术品之所以昂贵正是因为它是稀有资源,变成一个大众游戏就没意义了。”中国书画市场2006年的行情回落,验证了这句话。
艺术品不是蓝筹股
2006年书画市场调整时期,中国嘉德全年近现代书画成交总额仅2.3亿元人民币,与2005年相比,缩水了将近3.69亿元。
“当时很多买家成交后宁愿放弃保证金,而不愿付款;委托人收不到钱,就不愿意将好作品交给拍卖行,没有好作品的拍卖行,就无法吸引买家,这样一来拍卖行陷入恶性循环,连生存都困难。”徐云叔表示,去年因此而倒闭的小拍卖行不在少数。
由于国外的相关制度比较健全,一旦发生买主不付款的情况,拍卖行完全可以诉诸法律,而内地的拍卖行却只能忍气吞声。更重要的是,国外拍卖行和藏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在中国香港和国外拍卖,买家根本不需支付保证金,而内地却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
不过,内地艺术品市场已经渐趋理性,许多投资者意识到投资艺术品绝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投资股票要谨慎,而投资艺术品更要谨慎,因为它需要买家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专业技巧、历史、环境、特点、风格等都能影响一幅画的价值。”莫束钧说。
美国学者科可纳(Corcorna)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今天创作和出售的绘画作品和雕刻作品中,只有0.5%在未来30年中能够保持市场价值。”无论这个数据在中国的适用程度有多大,艺术品投资在众多投资当中所处的态势已经一目了然。
然而,刘刚对此则更为乐观。他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正处在一个正常的培养和梳理阶段,经过3到5年的时间后,现在以投资为目的进入市场的买家中,自然会培养出了解艺术品、懂得欣赏艺术品的收藏家。届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将走出青涩的初级阶段,慢慢发展健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