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5日新华社奥运报道团进驻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到奥运会闭幕,新华社播发奥运中文稿件7600多条、英文稿件6900多条,法西俄阿葡5条语文专线播发奥运文字稿超过11800条,是平时发稿量的4倍。播发中文图片42000张、英文图片26972张,法西俄阿图片21139张,是平时发稿量的8倍。制作音视频新闻节目1446条,超过4700分钟。据营销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新华社奥运专线文字稿件被国内用户采用率为99%,图片图表稿件采用率为62%,音频稿件采用率为83%。对外中英文文字、图片稿件被境外媒体平均采用率为30%。
确立目标——与国际著名媒体同台竞技,志在必胜,展示国家软实力
新华社党组对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工作极端重视。
李从军社长、何平总编辑和社党组各位领导多次听取奥运报道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对做好奥运会报道提出明确要求:第一,奥运会报道新华社是与西方大通讯社和国际著名媒体同台竞技,关乎在“西强我弱”舆论态势下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新华社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问题,要志在必得、势在必胜;第二,要在这场国际舆论的大角逐中争取主动,抢占上风,各项工作必须以一流的、职业化的标准来衡量;第三,要在“电视上看不到、别人想不到、想到也做不到”上下工夫,做到高人一筹、不可替代。
连战连捷——开闭幕式和所有重要节点的报道时效、数量、广度、深度超越海内外各大媒体
开幕式报道历来是整个奥运会报道的重中之重,拼争焦点。社党组提出要充分发挥我们在主场作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优势,坚决夺取北京奥运会新闻竞赛的“首金”,并为此进行了全方位的周密部署和细致安排。整个开幕式报道实现了全程中外文互动、文图互动、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互动、动态报道与背景资料互动、场内动态与场外情景互动。
从8日晚7时51分36秒新华社向全球发出中外文快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进入国家体育场VIP贵宾席”,到9日5时52分发出开幕式综合消息,在短短的10个小时里,新华社共播发会开幕式文字稿件1100余条;图片2900多张,在发稿最密集的时段,1个小时内就签发图片479张。新华网各种文字、图片报道成为海内外中文网站的主要新闻信息源,峰值访问量达日常10倍;新华奥运手机报用户猛增到2000万。
8月8日23时36分40秒,新华社在全球率先发出胡锦涛主席宣布奥运会开幕的英文快讯,以1秒钟的优势,领先于外电中时效最快的路透社;开幕首张图片比外通社快2分钟;主火炬点燃的照片领先全球1分29秒。独家快讯《李宁将点燃奥运主火炬》发出后不到3分钟,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转发;出席奥运会开幕式领导人名单被路透社转发。
奥运会期间,新华社对首枚金牌产生和中国代表团夺得第一块金银铜牌、所有28个大项和302个小项奖牌产生过程、刘翔退赛、新世界纪录诞生等重要节点的报道,在规模、时效、方式、手段和效果上与西方三大通讯社和国内外网络。
深度报道——一批精品力作为北京奥运会打上鲜明时代印记
重点报道是是体现新华社报道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方面。奥运会开幕前两个多月,新华社就成立了奥运重点报道组,着手进行重点报道的专题策划。李从军、何平同志多次与记者一起商谈稿件,帮助记者选取角度、深化主题。8月22日播发的新华社社评《永恒的经典 历史的丰碑——写在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前夕》,就是在李从军、何平同志直接指导下完成的,稿件播发后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采用。
报道团开设的“奥运特稿”栏目共发稿35篇,被用户采用率为98%。《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央领导集体关心体育事业和北京奥运会纪实》《荣耀与梦想在今夜绽放——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侧记》《世界相聚五环旗下——80多国政要聚首北京奥运会》《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等一大批重点报道,立意高远、气势恢弘、文笔优美、内容权威,富有感染力。这些篇幅在四五千字的稿件最高采用达到174家。《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央领导集体关心体育事业和北京奥运会纪实》播发后,中宣部《新闻阅评》刊文指出,这篇长达7000多字的文章,热情歌颂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体育史诗,是一篇颂扬中国体育发展历史进程的佳作。全国媒体纷纷对新华社“奥运特稿”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批稿件抓住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民主、文明、进步、和谐的国家形象。
除奥运特稿外,报道团还加强了预测稿、综述稿、人物特写、新闻分析的报道力度,改变了以往重大体育比赛过程中动态报道强、深度报道弱的情况。
即拍即传即发——出色完成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重任
国际奥委会授权新华社为第29届奥运会东道主通讯社,并组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这是国际奥委会在近几届奥运会中,首次将“东道主通讯社”与“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授权给同一家通讯社。
在奥运会期间,新华社摄影报道创下了历届奥运会发稿新高和单日发稿量新高。在赛事报道的高潮阶段,新华社奥运报道团每天签发照片超过4000张,绝大部分出场运动员都有照片,尤其注意拍摄只有机会参加预赛甚至首轮比赛的发展中国家运动员,既满足了亚非拉国家媒体的需求,也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资料准备。
开幕式当天,新华社在“鸟巢”现场派出摄影记者28人,并组成了7人现场编辑签稿小组,实现稿件即拍即传即发,大大提高了报道时效,在所有重要时间节点新闻图片播发速度上均领先于外通社。俄罗斯塔斯社认为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在俄罗斯媒体中引起巨大反响,他们感谢新华社提供大量美轮美奂的图片,生动地将完美的历史时刻呈现在俄受众眼前。
开幕后的赛事照片重点在于抢发所有项目的金牌,尤其是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项目。金牌产生密度大的项目,都安排了现场编签小组在赛场抢发照片。技术局监控的发稿时间显示,新华社对奥运会全部302块金牌产生的图片报道,75%以上发稿时效超过法新社和路透社。中国队获得金牌的图片报道时效,95%以上领先外通社。英国《泰晤士报》连续3天以大幅版面刊登新华社新闻图片。该报图片主编说,虽然他们订了路透、美联社的图片专线,但新华社的这几张图片非常精彩,他们还是决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