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官司,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让今年的古玩收藏市场变得格外“火热”。
估价几百万的藏品两年都卖不出,还被收取了不菲的托管费——今年1月、4月,两位“恼火”的藏家先后将广州古今通宝展览交易中心(下称“古今通宝”)告上了法庭。而被告方也连呼冤枉:我们明明是想创新古玩界交易模式,凭什么因藏品卖不出就被扣上“诈骗公司”的“帽子”?
沸沸扬扬的纠纷,至今仍在等待法院的一纸判决。而在古玩收藏界,由此引发的思考和争论难平。古今通宝到底是“创新经营模式”,还是古玩行业“最大的骗子”?谁才拥有古玩鉴定的最终话语权?
藏家:
“古今通宝是‘高级诈骗’”
家住广州市天河区的许洋,现在正对着她那13件曾被估出“天价”却又拍卖不出去的“古董”发愁。让她更郁闷的,是法院的判决迟迟下不来。她急于和另一位相同遭遇的四川“藏友”李尧“讨一个公道”。
“按照规定,李尧案件的一审判决应该是6月10日出来的,现在都过去十来天了,还是悄无声息。打电话过去问,法院只是一再地叫我们再等等。”许洋无奈地告诉笔者,由于没有过类似先例,“成都李尧案”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业内第一案”。
许洋向《中国经济周刊》叙述了事件的始末。2007年3月,许洋带着19件藏品到广州古今通宝进行鉴定。“古今通宝安排了一名叫黄其昌的专家给我的13件藏品做鉴定,价格从10万元、20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据了解,这13件藏品的总估价是700多万元,其中,她的一对花瓶被专家鉴定为“宣德官窑青花釉里红瓶肩盘龙大赏瓶”,估出了438万元的高价。
在交了两万多元“鉴定证书费”后,许洋与古今通宝签订了拍卖托管合同,将藏品委托给古今通宝拍卖。2007年3月和4月间,双方共签订了8份包括全托管、大拍展览和小拍展览的协议,各项费用总计74720元。
一年中,这些藏品一再降价,总价喊到了30万元,依然无人问津。2008年8月,许洋在要求收回藏品未果的情况下,注销了与古今通宝签订的拍卖托管合同。
今年4月15日,认为自己“被古今通宝和鉴定专家合伙诈骗了数万元证书费、手续费”的许洋,向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请求撤销与古今通宝所签的8份协议,退回相关费用74720元,并索赔23000元。
“古今通宝当初白纸黑字承诺过,保证拍出。”许洋向笔者出示了她一直保存的收费凭据、鉴定证书以及合同。笔者看到,在古今通宝“全托管”收费标准的备注栏,的确写着“一经选中,保证拍出”字样,但这一条在其随后签订的托管合同中却并没有体现。
这么明显而关键的区别,为何许洋在当初签订合同时却丝毫没有发现、没有提出疑问?对此,许洋解释说,在古今通宝的信誓旦旦下,当时她对古今通宝已经采取了完全信任的态度。“而且他们的业务员游说得太厉害了,简直由不得我不信。”
和许洋类似,2007年,四川农民李尧的一件瓷器在成都古今通宝被鉴定专家黄其昌鉴定为南宋龙泉精品,估价500万元。李尧于2007年9月7日与该公司签订协议,向公司缴纳了服务费11800元,委托该公司代为拍卖、展示、包装、保管、交易和销售。但之后该瓷器降价到10万元仍卖不掉。
2008年11月3日,双方商议后将瓷器送到了“北京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做检测,检测结果是李尧的瓷器并非南宋龙泉精品,只是清代晚期作品。
2008年12月20日,盛怒之下的李尧将一篇题为《古今通宝是狼,古今专家是狈》的帖子挂上了古今艺术网,痛斥古今通宝“与专家狼狈为奸,以鉴定的方式把赝品鉴定为真,把不值钱的鉴定为国宝级的,以达到骗取托管费的目的。”截至6月21日,共有74854人次浏览了该帖,回帖达3650条,网友在论坛展开了“唇枪舌战”,有的斥责古今通宝是“骗子”,有人大骂李尧“疯狗”、“无赖”,言辞异常激烈。
“古今通宝就是诈骗,而且还是高级诈骗,行骗网络遍布全国!”电话里,李尧非常气愤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笔者,自从他把手机号码在帖上公开后,每天都能接到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受骗藏友”的电话,“姓名、号码我都记录、保存下来了,目前已有700多位。”
李尧告诉笔者,早在许洋上诉之前的今年1月,他已经一纸诉状,以合同欺诈为由把古今通宝告上了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
古今通宝:
“藏品拍不出,我们也亏本”
3月22日,央视《今日说法》对李尧与古今通宝的这场纠纷进行了报道,紧接着,成都电视台、南方电视一台、南方电视二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均进行了相关报道,“古今通宝诈骗案”变得广为人知。
古今通宝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6月15日,笔者走进了古今通宝总部——广州古今通宝展览交易中心。
“没想到,国内投资环境这么恶劣,媒体也一边倒,早知道这样,当初根本就不会回国投资了。”古今通宝董事长王琳珊对笔者抱怨。
据王琳珊介绍,她出身于军人世家,早年在新加坡创业。前几年,看到国内收藏热兴起,而国内古玩收藏、交易市场还十分不成熟,导致大量文物流失国外,觉得十分心痛,便决定回国投资,于2006年6月创建了古今通宝。
在王琳珊看来,国内古玩市场原有的商业形态十分守旧,对古玩的交流非常不利。“就比如说北京最大的潘家园市场、广州的西关古玩市场,这种专业市场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几百个老板,几百种思想、做法,各有各的道。”
“传统古玩行业有一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赚三年’,这说明古玩收藏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透明度低,‘水太深’,很多老百姓手中收藏了有价值的古玩,却只能观望,不敢轻易进入市场。”王琳珊说,闭塞的行业现状,让她有了创建一种古玩界“全新交易模式”的想法。
“古玩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东西,是一定要交流的,中国正缺少这样的一个古玩交流平台。因此,我回国投资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品牌的、连锁的古玩艺术收藏品交易、服务平台,把所有的检测、鉴定、展览、保管、拍卖、交易功能都嫁接到这个平台上,并且要在全国每个省都建设几千平米的分店,使古今通宝成为一个可信的、可流动的平台,为古玩收藏爱好者提供阳光、透明的‘六位一体’一站式服务。”王琳珊表示,她的目标,是要打造古玩行业的“国美”、“苏宁”,做成中国的“艺术品超市”。
“古今通宝创造了业界新的经营模式,与之相随的,也创造了新的收费模式。”王琳珊说,比如,拍卖公司是事前不收费,拍卖完成后收费,而古今通宝是事前收取服务费,两者是一前一后的区别。“但是,拍卖公司即使流拍,也要收取佣金,而且仅在开拍前三天展出藏品。但古今通宝是不收流拍费的,而是事先一次性收取一定服务费后,无偿提供服务直到藏品拍卖出为止,拍出再收取一定比例佣金。”
对于“古今通宝勾结鉴定专家诈骗鉴定费、服务费”的说法,王琳珊气愤地表示,纯粹是“断章取义”。“拍卖佣金才是古今通宝真正的盈利目标,是大头,服务费只是小头。”王琳珊说,“我们要想赚钱,就必须尽快给客户把藏品卖出去,否则就要赔钱。前期的展览、宣传、保管,我们投入的成本也很大,收取相关费用基本实现保本,如果时间长了还拍不出去,我们甚至是要亏本的。”
对于古今通宝“四处行骗”的非议,古今通宝广州分公司经理刘鸿江回应说,古今通宝2006年6月才成立,2007年7月7日,上海、成都、昆明三家分公司同时开业,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有15家分公司,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根本不可能是靠盈利实现的“滚动式”发展,完全是王琳珊“掏老本”做的扩张。
刘鸿江给笔者算了笔账,平均每家店面租金、安防、装修(不包括员工工资)前期投入都在四、五百万元左右,在全国有一、两千员工,仅广州一年就实现税收200多万元。
“诈骗公司,都是卷一把就走的,如果我们是诈骗,怎么可能越开越大,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开了十几家分公司,聚集成千上万的客户呢?”刘鸿江语气激动地说,“三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试问,我们有必要拿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成本,去行骗吗?有没有这么傻的骗子?”
“事情发生这么久,我们照样打开门做生意,为什么?这足以说明我们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王琳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笔者,尽管公司仍在照常营业,但公司的声誉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台湾、香港、山东各地本来有好几家投资合作伙伴,现在都已停止了谈判,其中仅山东一家,直接投资额就达1000万,我们连30万定金都付了的,现在也只得暂停。”
王琳珊表示,古今通宝不会动摇自己的经营信念,古今通宝的长远目标,是要做成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透明,公信力、可信度高,而收藏界,是最注重信誉的,上市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信誉不是靠一家企业来完成的,要靠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共同遵守行业规则。”
古玩估价:
谁掌话语权?
藏品“流拍”引发的争议,至今仍在继续。藏家有“据”,而古今通宝也有自己的“理”。业内人士认为,剥开错综复杂的外壳,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就在:古今通宝究竟需不需要为鉴定结果负责?
对此,李尧和许洋坚持认为,做鉴定的专家是公司安排的,公司和专家是合作关系,古今通宝理应负责,“专家可能故意将估价提高,以方便公司按价格收取高额服务费”。
而王琳珊则回应说:“古今通宝只是一个文化艺术品的交流平台,只负责藏品的展览、推广和宣传,专家鉴定结果这类专业性的问题,不是古今通宝能决定的。李、许都是自愿签的合同,理应对自己行为负责,而且古今通宝已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完全部服务,并没有违反合同的行为。”
刘鸿江亦表示,古玩鉴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任何一个专家都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做出判断。“即使是最顶级的鉴定专家,也可能有‘看走眼’的时候,判断失误是比较常见的。”
笔者又与此案中的鉴定专家黄其昌取得了联系。黄其昌表示,藏品能否卖出去是市场行为,不能说卖不出,就说鉴定是假的。“我自己研究古玩也有二三十年了,我的鉴定是根据国际上的拍卖行情作出来的,不是编的。”
古今通宝的另一位鉴定专家邓长兴则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他们都是从专业鉴定机构退休的,退休工资颇丰,选择来到古今通宝完全是为了继续自己热爱的古玩鉴定事业,而不是图钱。
对于古玩鉴定的“话语权”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张燕燕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古玩等艺术品行业需要规范,藏家要提高知识水平和端正心态。
张燕燕表示,目前社会古董鉴定行业比较杂,真正的专家少,缺少国家级专家和鉴定机构。随着中国社会涌现收藏热,各地的鉴宝活动越来越多,藏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估价高。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很多古董被估的价位都高于市场价,在拍卖时候,才知道市场不认同这价格。“所以说,不能单纯看专家的估价,藏品价格要由市场去检验。有些藏品虽然同类,但东西的品质不一定一样,也不能单纯以同类的价格为估价依据。”
对于藏家,张燕燕也提出衷告:“玩古玩收藏的人,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收藏素质。要端正自己心态,那种等着一件藏品带来‘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是不行的。”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也提醒藏家说,收藏品拿去鉴定、拍卖,事前都应该打听对方的社会信誉如何,拍卖不成功收费与否亦可与拍卖行事前约定的。对于自己被鉴定过,准备拿去拍卖的藏品,收藏者也不能只听某鉴定专家、某拍卖公司所言值多少钱,还应该通过上网、媒体以及中间收藏家等了解相关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