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书法评论

意在黑白横竖间——论王怀庆的现代建构

在当人中国画坛,王怀庆已属中年书画家,并且进入了他的成熟时期。早在七十年代,他就以准确生动的造型、流利清爽的线条所作的插图闻名于世,1980年,他以八幅油画作品参加《同代人画展》,《伯乐》、《初雪》等作一时流传甚广,他更以一个油画有的身份一举成名。之后他又创作了以北方农村对生活为题材的《秋玉米》、《黄河水》、《博》等作品。1985年,他赴黄山参加全国油画艺术研讨会后,又到绍兴写牛。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机架结构的古老建筑以及这建筑空间所呈现的特有文化氛围,深深启动了他的艺术心灵,他由此一点点拓展开去,由屋宇到家具,以黑白为[母语]、以木结构为[母题],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建构性力量]的杰作,标志了他艺术上的成熟与成功。

  作为一名中国油画家,不懂面对着一个巨大的[西方],而且面对着一个巨大的[传统],王怀庆的选择表明,他在这两个[无形]之[大象]面前,已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便是[结构]。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给了他地穷的启示与灵感,从那些坚硬、扭斜的木质中,从那些横穿竖插的榫卯结构中,他感受到支撑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的精神存在,而这种文化精神通过这些横A又直接转化为一种[视觉强力],构成理想的表现对象。[结构]在西方现代,更是一个普遍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科学中的[结构学],到哲学中的[结情主义],再到艺术中的[横成派],都是从结构入手去认识事物,注重事物结构关系而非个别成份,将结构放到决定性的地位。王怀庆将木结构房屋与木结构家具作为表现对象,甚至将结构本身作为主题加以展示,既为一个本土画家找到了一种新的语言和现代的表达方式,又为一个现代画家找到了赖以生存的[地域文派]与[文化基盘]。王怀庆在美考察几年回来伯不改初衷,证明他当初选择的正确。

  王怀庆的艺术,不仅表现在主题选择的妥贴与机敏,更表现其风格与趣味的纯正。就风格而言,他的艺术于现代西方,就趣味而言,却是纯东方式的。他的作品既没有克莱闪(Franz Kline)那种拳打脚踢式的外露与声张,也没有苏拉热(Pierre Soulage)那种大工业文明的冰冷与僵直。他用近似于水墨效果的灰调来调解黑与白的对抗,用类似于破败墙壁的肌理来唤起一种温暖的情调人文内涵。他的作品深沈而含蓄,有一种不事声张的[静气],平和优雅之中又充满一种内在的张力(虽然这[张力]的强度不及前两位)。他的作品有水墨画的趣味,但绝非用油画工具来模仿水墨的效果,甚至相反,他倒是有意排除他的那些粗大的墨绿的[写]的效果,用接近西方硬边画派的方法或民间的手法来处理那种木质主体,不仅使其具有一种硬度、密度与切割感,同时也与宣纸上那种渗化无常的墨绿线在形式的趣味上拉开距离。

  王怀庆在极草园时一任情感随心所欲地宣A,但在画正稿时却心力将这些随情感流动的线条冷却、凝固、定型、卡死,再没有任何淹渗的可能与延展的余地。从而展现出一种理性精神的永恒。但又不同于蒙德里安那些绝对的几何准则,可以说,王怀庆的线没有,条是绝对规则的,也没有两条是绝对平行或垂直的,因为他的理性精神是建基于感性的状态之上,是对感觉的自由随意的一种有限度的矫正。
若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王怀庆走的是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路:在平面处理中见出空间的深度,在具象表现中见出扣象精神,在感性错觉中见出现性的原则,在西方的表现技巧中见出东方的文化内涵。若从风格流派的角度看,王怀庆走的则是一条结构主义的路,从最初的《故园》、《三味书屋》到从后《白AA托的立木四根》、《裂开的黑》、《大明风度》,乃至带有解忻意味的《大开大合》,[结构]始终是画面的中心与主导,题材虽然从房屋演变到家具,但作为画面主角的[结构]却一脉相承。

  其实,王怀庆对[结构]的兴趣,早在他的成名之作《伯乐》(1980)中已露端倪。在这件作品中,近于垂直的人体头部嵌入横置于画面上部的矩行黑色块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榫卯)意味的横竖结构。也正是由于画家对结构特殊兴趣,才使他在结构老屋中有了那么多的发现,才预示他将在结构主义的探索中定位。而这种具有东方人色彩的[结构主义],更有具深厚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中国传统艺术一项注生结构,建筑的空间布局、绘画的直陈步势、画法的间架结构、篆刻的分朱步白,直至民间剪纸的平面镂空……无一不从结构着眼。在王怀庆的作品中,这些传统因素经过创造性的现代转化,构成了自己风格的主要成份。

  从师承关系看,王怀庆紧紧咬住[结构]与[黑白]这两个基本因素不放,与他的老师吴冠中直接相关。吴冠中早在五六十年代就从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中感受到一种单纯之美和结构之美,并一再地加以表现,直至白墙黑瓦这种单纯的块面结构成为吴冠中表现江南的特有语言,近年又进一步将这种块面构成发展到纯抽象领域。对吴冠中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潘天寿林风眠)也同样是重结构的代表。潘天寿十分注重画面的大构架和整体视觉效果,注重视觉经验本身给予心灵的冲击。他为此而常将全景式的构图拉为近景、局部,乃至[特写],一步步向观者心理逼近。他的画,具有极强的结构感和铸造感。他从老子的[知白守黑]自觉走向类似西方现代的平面分割。[我落墨处黑,我著眼处却在白],这种执意于空间占领的欲念与马蒂斯将作为[负形]的背景看得比作为[正形]的物象还重要的观念如出一辙。事实上,马蒂斯的平面构成意识正是来自东方。而潘天寿则是从传统的直初步势、间架开合中走出一条接近现代构成的路,他的[大块文章]就是执意于结构的文章。同样,林风眠也是注重结构的典范。与潘不同的是,他是直接将西方现代的构成观念引入水墨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水墨画的画面格局,他的那些以派A重彩完成的静物,就是构成意味很强的作品。林风眠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考察中AA地发现,西方现代艺术完成的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未尽之业。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使他在[西方现代]这个新的[生长点]上找到了中西艺术[对接]的部位,并由此而确立了他的艺术取向。

  不难看出,王怀庆也正是在窥探到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之后,才完成了他的[现代建构]。从潘天寿、林风眠到吴冠军中再到王怀庆,这条结构主义的路是愈走愈清晰,愈走愈明朗。如果说,三位前辈堪称东方结构主义的开拓者,那么,王怀庆的功绩则是完成了这一开拓,并且是用不同寻常的方式,近于极端的方式(指放弃色彩)。色彩本是油画的优势,不用色彩而只有黑白,正是要独得一种与传统美意识相联系的单纯效果。单纯的黑白,更易于表现画家的强烈感受,如苏拉热所说,[手段愈有限,表现愈强烈]。他的那些张力极强的作品正是靠单一的色彩完成的。活跃于战后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克莱因也同样是用单一的黑色在画布上挥洒出一幅又一幅类似于中国画坛的作品,以其强烈的黑白对比和建筑式的结构独领风骚,虽然他的作品被看作是受了中国画法的影响,具有一种东方式的[纸墨趣味],但它体现的依然是一种[美国精神],与含蓄内在的东方艺术绝然不同。正如王怀庆用的虽然是西方的工具材料,但他的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却是完全是东方的趣味、东方的气质、东方的情调,乃至于东方的[风度],因为他是从东方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既具有世界眼光,又具有东方本色的本土画家。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2/2019-09-17/49806.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书法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