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先生的绘画应当来说气象是宏观的,特别是我们看到他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制《荷风盛世》,气象非常之大。他的指墨绘画也是咫尺千里。我在欧洲荷兰的博物馆里曾经看到高其佩的指墨画,非常小,大概只有一平方尺,我看到很激动,用手指头能画出那么大的一个气象出来。因为我自己不是画中国画的,我对这个也不是很熟悉,我是搞雕塑的,搞雕塑也是用手指来做的,十指连心。我们从崔先生的绘画当中可以感觉到一种心境。我数了一下,他一共有六十件展品,但是有三十多件作品里都画了船,画了古人乘船浮于江河,这体现了他对水的情感,特别是文人的一种心境。这个水是很宁静的,可以体现崔先生他对文化的一种情怀。水也是动荡的,也可以感觉到崔先生他的一种心境。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这样一个讨论会,我代表主办方向到会的所有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向崔如琢先生表示祝贺。下面首先请我们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来发言,有请邵先生。
主持人(吴为山):谢谢邵先生,刚才邵先生从中国画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画的历程来看待崔先生的艺术,把他放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当中来审视,高度而中肯地评价了崔先生的艺术。过去我们的研讨会主要是谈艺术,很少去它的财富,谈艺术的转化。今天这个会上,邵先生这样一个学者,他也不避讳对崔先生的财富的认识,特别是讲到他的市场跟他的艺术成就是成正比的,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对崔先生现象的一个阐述。下面我们请中国美术馆的著名理论家刘曦林先生做发言,大家欢迎。
主持人(吴为山):谢谢刘先生。从他的发言当中可以感受到他被崔先生绘画的高精所感染,已经陶醉了。同时他提出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要靠优秀的作家,一些优秀画种、技法等等其传承要靠好的作品。下面我们请梅建平先生做一个发言。
主持人(吴为山):谢谢梅先生,他从这些角度来阐释崔先生的价值。同时也对崔先生的这个艺术怎样转化为金融资产做了一个期待。下面我们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主持人(吴为山):谢谢陈先生。三十年前我曾到陈传席先生的教室里面去,当时在读研究生,我看他墙上挂了几张画,其中有一颗老的杨柳树有几个小鸟,我印象很深。后来他写了一本《中国山水画史》,我给这个书写过一个书评。陈先生他不仅是个理论家,他也是个画家。我估计他的经济状态没有崔先生好,所以他很羡慕崔先生的富贵气。那么下面我们请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理论家梅墨生先生来发言,大家欢迎。
主持人(吴为山):墨生兄他本身是画家,也是理论家,所以他对崔先生的理解是非常的入骨,入木三分,他在崔先生的画当中也找到了自己理论的佐证。那么下面我们请何家英先生来,何家英先生我想他应该更知道崔先生的各种甘苦,谢谢。
主持人(吴为山):谢谢何先生,崔先生曾经在南京举办过展览,那么江苏省原美术馆的副馆长马洪增先生这次也从南京赶来,下面我们欢迎他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