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画之创始,仅据唐代张颜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盛唐时期,在一位毕宏,官京兆少尹为左庶子,是当代擅画古松的名家。杜甫曾为他作过'双松图'"。"当毕庶子看到张璪唯用秃笔,或 以手摸素绢。 便问所受,璪答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毕宏搁笔"。
关于张璪手摸素绢,使毕宏甘拜下风的故事流传下来以后,人们都以为是张璪开手指画先河。清方熏所《山静居论画》记述:"指头画起于张璪,张璪作画或用退笔,或以后摸绢素。"这证明方 是根据《历代名画记》的记载,而加以肯定的。
但是,自唐至清的千年过程中,不但找不到古代名画家中的指头画的遗迹,也不见指画这个名辞和有关于手指画的评论,甚至连张璪的作品也无法考稽。空白了这么长的一段的历史以后,直到清初康熙年间高其佩大量的指画作品问世,才有了指画的端倪。
高氏的历史可从辽阳高秉所著的《指头画说》记载最为详细。高秉乃 高其佩的重孙,经常看到且圆(即高其佩)的"推蓬画册"和指头作画时的情景,所以《指头画说》是记载指头画的创始过程最为清楚的。高清畴(高秉)在《指头画说》有这么一段:"恪勤公(高其佩的谥号)八龄学画遇稿辄摸,积十余年,盈二簏,梦一老人,引至土室,四壁皆画,理法无不备。而室中空空,不能摹仿,唯水一盂,爰以指蘸而习之,觉而大喜。奈得之于心而不能应之以笔,辄复闷闷。偶忆土室中用水之法,因以指蘸墨,信其大略,盖得其神,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职此遂废笔焉。曾镌一印章云'画从梦受,梦自以成'。中年画'推蓬画册'十二页,自题此意于道幅,伯史惠畴一室藏家画,以此为第一神品。"
又据清人甘运源题其伯父怀园士调先生的《指头画歌》云:"国朝画创世见,作者高公(其佩)继我公(士调)",很明显指出 高其佩(作品《钟馗》) 是指头画创始人。因甘怀园为高氏传衣钵的及门弟子。
高其佩之子高纲也有题跋"精神鬼神通,创法古今独"之句。其裔孙高桦也在题同一幅画中有跋语"依古以来,画未能以指作者,有之,自先大父恪公始"。
更有高其佩的外甥李世倬题《岁朝图》"指头蘸墨肇自少司寇且园舅氏,古无有人也"。
再从高其佩经常用的闲章看"因笔有痕故舍之",明显的是作指画的依据。在画《独骑看出图》上自题"指头点墨,每于甲肉相半处,自成睛睫,洵飞毫颖所能为者,然若有意为之,亦莫能得"。自此,高其佩成为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权舆,这是当之无愧的。由于他的勤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指头画,并受到大家的推崇而风行全国,从而开创了清初画坛中一个独特的新兴画派。高其佩的历史功绩,使其成为中国手指画开宗派的创始人。
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原籍 辽宁省铁岭县人。生于清顺 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享年74岁。逮汉 军镶白旗,出生宦家,父兄、伯叔,均居显爵。高其佩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曾出任安徽宿州知州。两年以后,内迁工 部员外郎。到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外放公巡浙江温州道,后在署盐运使任中,因亏盐 而丢官。对他来说,这倒是一 件好事。在《指头画说》中记载"在此期间,画家声誉日隆,求画者接踵而来,应接不暇,他又不肯拂人之意,势必画债日多"。在这段时期,高其佩生活在山水秀美的江南,正是创作大量佳作的大好机会。他把过人的活力付托在画里,技艺猛进。到了康 熙五十四年(1715年)高其佩重入仁途,出任四川分巡川南永宁道,他循陆游入蜀水路,沿长江上溯,一路风景宜人,扩大 了眼界,搜集了众多素材,这都有助于他日后的画艺精进。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升任四川按察使。雍正元年(1723年)又内迁光禄封卿,由成都赴京师。
九月晋升刊部右侍郎。第二年晋升红旗汉军都统。雍正三年(1725年)审理严士俊盐茶舞弊一案,事涉封疆大吏,秉公处理,不予宽假,铁面无私直声震兆。雍正五年(1727年)又被革职(有可能触犯权贵)。从此以后,脱离了官海风波,过他的无官一身轻的赋闲的晚年生活。这时,他的指画声誉已远播朝鲜。雍正八年(1730年)得到清统治者的诏令,指头画家高其佩进入圆明园的"如意馆"为宫延内部作画。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于京城。
高其佩的艺术才华出众,能诗、工画,他在细绢上所描绘的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鱼虫等,笔墨精细,设色艳丽,神妙绝伦。据秀水张浦山著《国朝画征录》所载:"高且园善指画,画人、山水花鸟、鱼虫、鸟兽,天姿超迈,情奇逸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高其佩当时所在的时代,多数画家崇尚当时所在的时代,多数画家崇尚四王并竞相模仿,但他却对这些八股式的千篇一律的画风十分鄙视,立志要开创一条新路。因此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大胆的创造出别饶情趣的"舍笔而求之于手"的表现技法。所谓画从梦授,实是日有所思而夜有所梦。这说明了他对艺术的痴爱与投入,从而找到了自己艺术语言的模式。
高其佩之所以能在指墨艺术上发挥他的才能和高超的技艺,是他一生勤勤恳恳奋斗不息的结果;同时也是与他临摹前代名人作品,打下扎实的深厚的根基所不分开的。《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作手指画时,细线用指甲,粗线用指头,画眼睛和睫毛用小指,点眼珠用指头"。又"画巨幅枯柳用两指急扫,或重或轻,或浓或淡,任其自然,不得增减一丝。"又"画时其急如风,其细如风,其健如钢,其锐如针。"可见其功力之深,气魄之壮。 在高氏的指墨画创始时期,要想破旧立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当他的 指头一出世时,立刻受到一群自命为"正统派"的画家们的反对,并施加以种种诽谤和诋毁,群起而斥之为"旁门左道"。然而高其佩不但没有被这些阻力所吓倒,反而更加 坚定了他 的信心,更加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技艺,创作出了更多的传世之作。在当时,受高其佩的感召和新画风的影响者,有名可查的不下数十人之多。除且圆亲承第子甘怀圆(士调)、赵成穆(鹿坪)、高敬(敬一)--且圆长子、高减(苍岩)-- 且圆从孙、李世倬(谷斋)--且圆外甥、 朱伦瀚(作品《采芝图》) (亦轩)以外,还有满族瑛宝等不少擅长指画而出名的画家。连当时画坛怪杰扬州八怪中的李鳄、黄慎、罗聘等也受到影响,而染指作画。
在高其佩之前有奥人吴韦、晋傅山也作指画,但没有造成影响,更没有形成中国指画的格局,所以高其佩在指画中应立为创匠,而且受他指画风格影响的代不乏人。高其佩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贡献,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深远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从手指画之创始到现代,近三百年以来,由于中华民族处在一系列的反侵略、反殖民主义、反封建压迫等独立运动中,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干扰下,国计民生,革命文艺动荡不安,手指画像微弱的一缕余烬,奄奄一息。谁也不会注意到、考虑到这种"雕虫小技"存在的价值。于是作手指画者成了凤毛 角,罕见之物。如清代晚期,虽说知 名者已达一百余人,但作品流传却比之创始时期少得多了。有人说:尽管齐百石老人并未直接与高氏作品有何关系,但不等于没有间接的影响。
据乾嘉年间,画师王可山曾效法高氏。我们知道氏山一度师承王氏,这样一看,他们之间的 继承关系,不是相当明显吗?而我国艺坛声誉卓著的 潘天寿先生(作品《蛙石》) 也擅指画,造诣极深。潘氏《听天阁画谈随笔》一书中,可以见到潘氏十分精湛的、大量的有关手指画的专论,是一篇较有影响的论著。接着 金陵著名画师钱松 ,也出了一本《八旬以后指画选》,其中一篇"浅谈",虽文字不多,也足以证明指画对钱老从小就有启发,而且是显而易见的。
虞一风 对中国指画发展的贡献较大。 虞一风早年毕业于武昌艺专西画科,后任教于福建师范。1963年定居与武汉。 他幼年即师从1900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得主杭州名画家王鹿春先生学习中国画,与吴芙之、诸乐三过从甚密,从而打下扎实的艺术基础,12岁即买画为生,28岁弃笔从指,一生致力于指画的研究与推广。在福建任教期间,他自编《中国画教程》并将指画列为最后的授课阶段。《中国指画艺术》一书是虞一风早年所著《中国画教程》的精华部分。
浙江周昌谷、四川陈子庄、江西黄秋园、广东刘昌潮、 天津梁崎 、美国郑月波、新加坡吴在炎均擅指画。至于当代,英才倍出,各地时有指画新 秀兴起,如天津王之海、黑龙江吴野夫、潍坊李冰奇、重庆周康林、杭州白凡、昆明蒋大康、澄海李永平,台湾刘铭都是很有成就的指画家,这是十分可喜的。更有指画群体之崛起,已超越古时的"兴之所至,偶一为之"。比之前世纪,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艺术水平也大有提高,此时代之迅速前进,形势所必须之现象,这种历经三百年而不衰,代代相传的动向也表示出手指画在目前初见到复生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