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古典绘画色彩、印象派绘画色彩和现代绘画色彩。古典绘画以追求色彩表达的真实感为发展线索;印象派绘画彻底完成了这一使命,并呈现出表现性色彩的轮廓;现代绘画则以纯粹意趣展示无比丰富的色彩形式,前者是直线型趋势,后者呈现不规则的曲线面貌,中间的印象派色彩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15世纪凡・艾克兄弟发明了调色油、颜料配方和薄涂透明画法,油画展现出光亮、深厚、极富表现力的姿态。古典时期的油画家们很注重媒介剂和颜料结合而产生的色彩机能效果,色彩对画面的表现作用不及此后印象派的绘画,其特点是色彩透明度层次缺乏色性的变化。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在冷暖色运用以及用色彩表现质感、空间感方面有所突破。格里柯受拜占廷绘画影响,用色已具有象征倾向。15、16世纪的西方油画,基本没有改变明暗素描作为必要造型手段,而色彩从属于素描的特点。
17世纪的欧洲油画艺术是文艺复兴油画艺术的一种变革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重素描,强调匀称、稳重,而这时期的欧洲油画则重色彩动势和动感,强调明暗光线的作用,如委拉土贵支、鲁本斯、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明显感受到这样的特征。鲁本斯善用暖色,以薄涂和厚涂结合的画法造成鲜明、华丽而又柔和的色彩效果,暗部的透明感主要依赖于“薄涂法”效果。可以说,鲁本斯的绘画仍未能达到真正的“色彩造型”。伦勃朗善用透明色的重置来表现色彩的丰富性和深度感,用不透明的色彩厚堆出特殊色感和质感,并注意到用冷暖色彩对比来增强光感的表达。委拉士贵支用色澄净鲜丽,其色彩随明暗转移变化,用中间色造成光感和空间感,还用温润的珠灰色使画面十分耐看。
19世纪的西方油画色彩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康斯坦勃尔真正实现了 “色彩造型”,他的色彩观念几乎导致了油画技法与风格、流派的完全变革,因他直接在户外对景写生,真正画出了明亮的接近于自然的色彩。虽然作画只是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但这一举动,实际上对西方油画色彩的革新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美术史上把康斯坦勃尔誉为“印象派的先驱”。
19世纪中后期,印象派绘画也受到了色彩学研究成果的启发。修拉、西涅克用“点彩”画法将纯粹的光色原理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但“点彩派”忽视了科学与艺术的界线。印象派后期的画家塞尚、梵・高、高更等,都受到印象派前期画家的影响。塞尚摈弃了“瞬间印象”的捕捉,从一定角度严格遵循观察自然的原则,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完成一幅画的色调构成,用色经过理性的过滤不再呈现一般性视觉愉悦,而是带来一种经验性的和谐方式。梵・高是采用短色彩线条排列组合的“怪杰”,他的用色比印象派还耀眼绚烂,富丽辉煌,表达出自己疯狂的内心感情。高更从土著人生活中摄取灵感,造型和色彩表现出淳朴、原始、深沉的象征装饰趣味,色彩更加具有个人主观情感象征意味。
现代绘画时期20世纪开始的现代绘画,艺术观点众说纷纭,形式表现缤纷繁杂。现代绘画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哲学思潮等因素的极大影响,有其怪诞、神秘或过于严肃的一面,但其色彩表达样式则是明丽、响亮、奔放、自由的,呈现出一种颜色的游戏。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用单纯、炽烈的色块涂抹画面;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用几种颜色的浓淡层次来表达物体的分解与重构;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则把色彩当作作品表达的精神支柱;构成主义画家康定斯基把色彩的象征意义、联想作用、视觉功能继续向前推进,以至于影响了商业艺术设计,对今天的艺术设计发展影响极深。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无一不将色彩作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将色彩的视觉功能、象征意义、联想作用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色彩已成为解读与破译许多玄妙、怪诞现代艺术作品的线索与阶梯。
我们不能忽视当今的现代画家的色彩实践是建立在前辈学者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西方当代艺术的光彩与价值是与种种困惑、矛盾相并存的。然而,只要我们回顾古典学者关于“光”与“色”视觉矛盾争论过程,以及古典、印象、现代时期油画用色的清晰脉络与特征,便不难理解这种现象的存在了,它将有利于当代油画色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