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苏轼有《黄州寒食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最精彩的传世绝品之一。在宋代、在苏书中公认第一。过去,许多研究苏轼书法的文章汗牛充栋,《黄州寒食诗》当然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尤其是它出于东坡遭难时,更是一博后人同情之意。此诗是苏轼在神宗元丰三年因讥讽时事之罪名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心绪郁闷愁结,英雄落魄,咏诗寒食二首;又有认为书写即在黄州当时,咏诗作书,同一时期;也有认为从“右黄州寒食二首”的口吻,似是以后述前而不是当时草书墨稿,应是离开黄州之后的追述之词。但因为又是写自己诗稿,随写随改,故而“子”、“雨”又被点错,表示即兴换易修改的书法状态。种种推测,都还是非常合理的。
《黄州寒食诗》的来源追溯,至少自董其昌时代即已见诸文献。比如他曾在卷后跋曰:“余平生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其后乾隆刻《三希堂法帖》收入此卷。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黄州寒食诗》亦遭劫散失国外,其间但知几经转手,曾在日本露面。民国三十七年(1948),外交官王世杰经过百般努力,终于将此卷购回台湾。1987年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时的《黄州寒食诗》,卷首与下端有经火烧之痕,亦曾经历1923年日本东京大地震,屡逢灾难,仍存完好,亦真是不幸中之大幸也。
但我之关注点却还不限于此。早在印刷技术还不兴盛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偶然获得一本日本二玄社出版的黑白印刷《黄州寒食诗》,本卷早已熟悉,而紧随其后的黄庭坚跋,却精光四射惊心动魄,寥寥50余字,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气场无比强大,令观者匍匐在地不敢仰视。当时的触目惊心的感受,至今历40年仍挥之不去。这样的书法体验,除颜真卿《祭侄稿》《刘中使帖》之外,尚无匹敌者。跋文如下:
东坡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黄庭坚为宋代草书大家:《廉颇藺相如传》《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刘禹锡竹枝词》等等,在其时未有匹敌者。由于个性太强,纵横恣肆,不可一世,未合儒家温柔敦厚之旨,终不免“死蛇挂树”之讥。但与黄公其他的作品不同,在《黄州寒食诗》前卷苏书的沉稳、坚挺、刚毅、果断、收敛,略带纵肆的氛围影响与控制、约束下,黄庭坚紧随其后的题跋,则是从汪洋恣肆大开大阖的原有挥洒习惯中收缩自律,从而取得一个负负得正、恰到好处的笔墨精神展现效果。
在收藏界,对于书画作品本身(本卷、本幅、本册)的重视是无条件的。任何题头跋尾等等,在学理上当然是附属而不是主角。既如此,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卷》是主体而黄庭坚的题跋则必然是配角与附属。但问题正在于,黄庭坚的作为附属的题跋,却因为它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虎视鹰顾斩截劲健而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某种程度上说,它因为出于风格突兀而又无懈可击,或为超越《黄州寒食诗卷》的“极品”式题跋经典作品。从气场来说,它不但没有作为“附属”必有的矮人一截小心翼翼的琐屑心态,反而因为纵横恣肆而在气势上压过本体一头。这种亢奋神奇的效果,在黄庭坚的其他长卷大軸如《廉颇蔺相如传》等十数卷作品中也未曾见过。在中国书画题跋史上,这样的范例也绝无仅有。
通常,在定义一件古书画拍卖品或收藏品时,应该以本卷为标识,后面各家题跋再多,也不会单独列目。但在苏轼的这卷作品中,题跋的异常卓越使我们认定对它的附属定位深感不妥。因此,它的标题应该是《苏轼<黄州寒食诗卷>·黄庭坚<黄州寒食诗跋>》。遍观王羲之《兰亭序》、孙过庭《书谱》、陆柬之《文赋》、颜真卿《祭侄稿》、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唐玄宗《鹡鸰颂》、杜牧《张好好诗》等各卷的后续各家题跋,名家高手并不少,但题跋的心态都是陪衬、说明、附属、缺乏主体性;而黄庭坚此跋则是一个大艺术家主体创作才情与高超技巧的充分发挥过程。题跋等同于创作,或更透彻地说:在书法史上,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卷》被推为“天下第三行书”,但黄庭坚的《黄州寒食诗卷·跋》,当为“天下第一题跋”,遍观历来题跋,若论精彩绝伦,止于此矣!
由此想道:从收藏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题跋依附不独立的观念,应该有相应转变。像黄庭坚这样的“创作型题跋”其实就是完整的书法作品。在古代,绝大部分的题跋是出自收藏家之手,收藏家未必是书法家,能笔墨完整字形端正已属不易。收藏家也不是文学家,题跋的文辞组织也不可能非常专业;像黄庭坚这样又是“江西诗派”之首、又是书法“宋四家”之一,身兼数美,在题跋群体里可谓凤毛麟角。但在今后,以书法创作家的身份从事专题性的“题跋书法创作”,为后世提供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值得收藏之佳作——尤其是在今天书法界多以简单地抄录唐宋诗词为风气、在文辞意义上无所作为、也无能为力之时;题跋书法因其必然具有文字内容与专业意义从而在今天收藏史上作为一个“意义追寻”的书法时代标志,具有别开生面的新效果。它应该成为我们倡导的方向;题跋书法创作,应该是当代书法创作与收藏的一个极好的选项。
即使为今后的题跋书法收藏史的健康延续,黄庭坚《黄州寒食诗·跋》的启示意义也远远不止于此,它的光芒,绝不被苏轼《黄州寒食诗》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