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是形容和弘扬某种精神,引导人们对自然物象的尊重和对精神榜样的仰慕。康德眼里的“崇高”是粗犷雄伟,如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指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由此可知,崇高是衡量精神品质的重要标准。“庄严”与“崇高”有着相似的精神内涵,可以用来比拟自然物态,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以登泰山为例,起步前,仰望山顶,高耸入云,眼前的泰山,就是“庄严”最好的注脚。面对泰山,你会肃然起敬,看来前人形容泰山“五岳独尊”是很确切的,这是自然物态的联想。还有一种联想发生在人的身上,电影《英雄儿女》有一个镜头:“志愿军战士王成为了守住阵地、消灭敌人,向指挥部发出了‘向我开炮’的请求,随后他紧握爆破筒跃上制高点,怒视敌军,以硝烟为背景,焦土在脚下,敌军在颤抖。”王成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永久挺立,观众被英雄的气概、精神所感动、所折服,他的言行解释了“崇高”与“庄严”。
人类审美的感觉是相通的,“崇高”与“庄严”不仅在观物察人时产生,欣赏书法作品时也会出现。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书写者的忠烈秉性、凛凛正气。此作用墨不润不燥,运笔沉稳,笔画粗细有别,不露锋芒,老成持重,一改前期书法的灵动活泼,体现了端庄与雍容,可见其思想的成熟。最耐人寻味的是他楷书的笔画与字形,其竖钩的外轮廓略显弧形,四方结构的字,造型略呈鼓形,如“國”等字,有包容万物的庄严气概,非鸿儒大家而不可为。
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横批,使人感受到一代伟人的宽阔胸怀、庄严气概,此作随书写者的心境变化而体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从头到尾能体会到毛泽东书写时心境的变化过程,提笔时心境相对平和,因为他根本未将当时国外反动势力掀起的反华浪潮放在心上,他将反华叫嚣当作是苍蝇碰壁后的抽泣、将反华行径看作是蚍蜉撼大树。此作开篇,书写不紧不慢,随着词章意境展开、视野广及天下、情绪高度亢奋时,行笔明显加快,奋笔疾书,快慢随心、纵横恣肆,不拘形式、不循章法,如江海奔腾,一气呵成,痛快淋漓,抒发了胸中的豪情。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