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收藏市场异常火爆,然而假货赝品却充斥其间,令收藏者大伤脑筋。其实只要稍微翻阅一下史书就可得知,以假充真的故事古已有之,就拿青铜鼎来说,因假鼎掀起的风波有好几起。
《韩非子·说林下》记载,战国时期,齐国为索谗鼎而将讨伐鲁国。鲁国给齐国送去一个假的。齐国人说:“这是赝品。”鲁国人说:“这是真的。”齐国人说:“让你们的乐正子春来说吧,我们相信他的话。”鲁国国君让乐正子春去说谎,乐正子春说:“为什么不拿真的给他们呢?”国君说:“我喜欢它,不舍得。”乐正子春回答:“那么,臣也很爱惜自己的诚信啊!”同样的故事,也记载在《吕氏春秋》中,不过,将乐正子春改成了柳下季。
齐鲁间的这次假鼎风波,是我国收藏史上记载最早的一次真伪之辩,而且,因为鼎的真伪引发的关于诚信、关于个人名声的话题对后世有重要意义。鼎为什么那样贵重?原来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主要用于煮肉盛肉,因此,成为宴会、狩猎等场合的必备器具,并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至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的使用,最清楚地标明了权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史书记载,祭天敬祖,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最少,只用三鼎。最神秘的鼎,是传说中大禹铸造的九鼎,它历传夏商周三代,拥有九鼎,是统治者天命所归的最有力证明。
因为鼎有这么尊崇的地位,封建帝王多有仿铸,唐代武则天铸造九鼎,“夏,四月,铸九鼎成,徙置通天宫,豫州鼎高八尺,受千百石,徐州高丈四尺,各国山川物产于其上,共有铜五十六万七千余斤”,气魄大得很。宋徽宗好古物,宫廷作坊便依照出土铜器大量仿制。其后,民间因高额利润的刺激,多造假鼎以谋利。据张光裕《伪作先秦彝器铭文疏要》一书的统计,历代伪器及疑伪之器,多达1600余件,仅清代乾嘉以来百年的伪作就超过1000件。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