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具有1450年历史、又曾有张宗祥、钱君匋等大家崛起的地方,紫微印社的社员将自己的学艺过程与跟学名家老师的技艺品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在20年民间展事活动与艺术交流中大显身手。他们当中,现有西泠印社社员2人,中国书协会员6人,浙江省书协会员21人,雄厚的实力从中可窥一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十多名社员的作品先后入选国际性与全国性的大展,如最具权威性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与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艺术评展等。尤其是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海宁,一下子有5位社员作品入展,无疑成了当今印坛发展中的一大看点。此外,陈浩、袁建初、陈伯良三位社员,还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自己的篆刻专集,他们为紫微印社的发展与繁荣,书写了粗大厚重的一笔。
充分发挥印社中坚力量的作用,在海宁开办少儿篆刻辅导,培养印社后备人才。在紫微印社的40多位印人中,已有一帮十来岁的篆刻新苗。海宁市青少年宫老师、紫微印社社员葛曙明和海宁市张宗祥书画院专职书画师李惠明告诉记者,仅在少年宫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跟他们学习篆刻的就不下五六十人。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的朱乐铨、浙江建筑学院的吴中彦、徐州师范大学的凌振生、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方丹杰等,都是紫微印社的小社员,其中朱乐铨是现在印社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社员,他的篆刻作品在书法报·第三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和海宁市各类书画展览中入展并获奖,成为印社后起之秀的一大亮点。
如今,这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的印人,对篆刻的热爱却始终如一。他们有的考进艺术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去了外省,现任深圳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浩,北京《收藏家》杂志编辑部主任的唐吟方等,虽然工作在外地,但他们仍然是紫微印社的社员,他们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紫微印社。平时谁出了新作品,哪里有展览,他们都会相互通报给就职于海宁市张宗祥书画院、同时也是印社社员的李惠明,"以便积极组织和推荐社员的作品,参加全国各地及本省的各项大赛。"
为了让这群热爱篆刻艺术的人平时有一个固定的活动交流场所,张宗祥书画院院长王学海索性把"紫微印社"这块业余牌子挂在了张宗祥书画院内,"借助这个平台,可以让社员的作品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和学者的指导。"王学海说,要使社员作品真正成为篆刻艺术,就必须在承继先贤风格中有自己的感悟与创新。这也是紫微印社20岁后再攀高峰的一个高远又艰难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