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再从刀法上看丁敬对篆刻艺术发展的贡献。浙派以善使切刀享誉印坛,切刀也是它得以开派的重要因素。切刀据说最早由明末的朱简开始使用,朱氏试图以切刀来追求篆书家赵宦光“草篆”率意、飞白的效果,我们从其所刻“冯梦祯印”朱文印来看,笔画牵丝带白,下曳笔有?脚,与“草篆”颇有几分相像之处。由于赵氏“草篆”水准并不高,致使朱简的创作也被后人视为“习气”(魏钖曾《绩语堂论印汇录》),但朱氏篆刻中所流露出的斑驳、古朴的气息,却使清代中期的丁敬得到启发,并以这种短刀碎切的刀法刻出古拗峭折、极富金石之气的印章来,故魏锡曾称“钝丁(丁敬)印学从修能(朱简)出”。这种切刀法的特点是“行刀细如掐”(魏钖曾语),在行刀时缓缓上下波磔推进,锋颖明快,切中取以涩势,轻重有致,有很强的节奏感。所刻笔画方中寓圆,亦方亦圆,从中散发出一种古朴浑厚之气。
我们下面具体分析丁敬对切刀法的运用。丁敬的粗白文和方朱文印如上文中的“陆飞起潜”、“心无妄思”、“启淑私印”、“丁敬身印”等朱白文印,刀痕很是明显,这里不多加说明,而主要分析他的细白文和圆朱文。细白文印主要见于汉印中的玉印和急就章,玉印的特点是挺拔、劲健,本不适于切刀,而丁敬一反以往仿玉印的圆润刻法,所刻既不失挺拔,又特显劲折、古拗,如“丁居士”印,笔道宛若屈铁。急就章的特点是在率意、斑驳中见天趣,而这方“敬身父印”将这一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中锋的形式短刀碎切,笔道自然剥落、粘连,毫无做作之感。丁敬的切刀在圆朱文印创作中也有尝试,如“敬身”、“密毖秘赏”二印。这种朱文印流行的刻法是以冲刀为之,笔画的效果是光滑挺劲,而丁敬却偏以短碎的切刀为之,既保留了圆朱文的圆转,又使笔画显得苍茫、浑厚而不失遒劲,不落元明以来印家俗套,堪称丁敬对圆朱文印的一大贡献。
切刀的风行,我们可视为对印坛上流行的光洁印风的一种反动。实际上在丁敬之前除朱简外,也有人以各种方法尝试过这种反动,如清初王睿章“笔底烟云”印,故意将笔画刻得破破烂烂,欲以残破追求高古,终显做作,使人有假金石气之感。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到丁敬的创新并非易致。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