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简介
雕塑是美术的一大门类(造形艺术),是用可雕可塑的物质材料,用雕刻或塑造手段,雕塑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占有三度(长、宽、高)空间的艺术作品,以美化环境、表现思想、反映社会。因其占有空间,所以又称“空间艺术”,又因为它有实体形象,可视可摸,故又称“视觉艺术”、“触觉艺术”。
雕塑的材料一般有泥、陶、石、木、铜等,泥是软质材料,木、石是硬质材料,陶是由泥烧成的,铜是由泥制模浇铸而成的。物质材料具有永久性,做成雕塑,既是艺术品,又可作为历史资料,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的可靠而又形象的珍贵资料。
雕塑艺术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有很多分类法,一般分为圆雕、浮雕。圆雕不依附任何背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是立体的。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浮凸形象,只能从一个方向欣赏,背面依附于建筑或器物上,起着美化、装饰建筑或器物的作用。浮雕依形象凸突厚度不同,而分为“高浮雕”、“浅浮雕”、“比例压缩浮雕”、“线雕”等,又依层次多少,而分“单层次浮雕”和“多层次浮雕”等。此外,还有透雕。依雕塑的装饰功能,可分建筑装饰雕塑和器物装饰雕塑,前者一般属于建设艺术,后者一般属于工艺美术(雕刻工艺)。建筑装饰雕塑依所在位置,又分室内雕塑和室外雕塑。
原始社会的雕塑
中国雕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至少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但原始社会的雕塑尚未真正独立,大多依附于原始陶器上,此外还有玉雕、牙雕、骨雕等雕刻工艺,总之都是依附于工艺美术(实用美术)上,属于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依附在原始陶器上的原始雕塑,或做成器物器形,或做成器物附件,其主要目的不是供人单独欣赏,而是为了美化、装饰器物。
商周时期的雕塑
商周雕塑与原始社会雕塑一样,也是依附在工艺美术上,还没有真正独立,主要用于青铜礼器的器形,雕塑对象多为动物(鸟兽)。
商周除青铜雕塑外,玉雕成就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批玉雕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塑
中国雕塑的真正独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工艺美术的高度发达为雕塑和绘画的独立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春秋战国雕塑开始从工艺美术中分化出来。
春秋战国雕塑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俑上,俑是中国古代陪葬用的偶人,用以象征、代替殉葬的人、动物等。俑的出现是社会理性与文明的表现,是历史的进步。
战国工艺美术全面发展,依附其上的装饰雕塑也很发达,尤其是青铜器、漆器、玉雕上的装饰雕塑最精彩。春秋战国(主要是战国)出现了俑,雕塑开始独立。此外,工艺、建筑装饰雕塑继续发展,整个看上去写实生动,精巧华丽,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思想解放,工商发展、文化交流、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秦代的雕塑
秦代雕塑集中体现在世界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上。秦始皇陵兵马俑体现了大秦帝国尚武务实的时代精神,表现出不可动摇而又攻无不克的雄伟气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中国雕塑史上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在秦代统治短短十几年中,竟能创造出如此雄伟的艺术,不能不说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
汉代的雕塑
汉代社会盛行“行孝”,导致厚葬成风,美术大量用于墓葬,建筑用于营建墓室、石祠、石阙,墓内画、壁画、帛画,装饰画像石、画像砖,雕塑用于墓前石雕、墓内陶俑,书法用于碑刻,工艺美术用于明器等。
汉代雕塑大发展,由于厚葬盛行,陵墓雕塑发达。
汉代陵墓雕塑主要分两大类,即陵前石雕和墓内陶俑。陵前石雕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兴平茂陵霍去病墓前的大石雕,简朴深厚,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纪念性雕刻的典范。
汉代雕塑除陵墓雕塑外,还有工艺美术上的装饰雕塑,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上的装饰雕塑。
总之,汉代雕塑朴实生动,很有气势,表现出阳刚之美,充满生命力,体现了汉代积极进取,大有作为的时代精神。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
魏晋南北朝雕塑最伟大的成就,是新出现的佛教雕塑。佛教雕塑是随佛教及其艺术一起从印度传来的,是佛教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艺术还包括佛教建筑、佛教绘画、佛教工艺、写经、变文等)。佛教艺术的传入,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的新内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艺术。佛教雕塑也是如此,从此以后中国雕塑史新增添了一大门类,而且还是主要门类,中国佛教雕塑完美成熟,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很高,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华,在世界佛教雕塑中也是最精彩的。
隋唐五代的雕塑
隋唐五代雕塑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唐代雕塑上,隋代雕塑是唐代的准备,五代雕塑是唐代的延续。同时二者又都起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隋代上承南北朝后期,下启唐初,五代上承唐末,下开宋风。
唐代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最高峰。
唐代雕塑融合中外,综合南北,刚柔并济,丰富、理想、圆满、成熟、雄伟富丽,生气勃勃,为后世艺术树立了辉煌的典范。
宋代的雕塑
宋代雕塑开始衰落,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随佛教和墓葬的衰落而衰落。
宋代佛教雕塑总的情况是石窟造像越来越少,艺术水平越来越低,与此同时,一些寺庙彩塑保留下来,艺术上有所创新。
宋、金墓室砖雕,是宋代新出现的,后逐渐取代了墓室壁画,内容与壁画相似,多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例如“夫妻开芳宴”、戏剧表演、厨房劳作、开门探视、孝子故事等,多为浮雕形式,原来上面还有彩绘,都生动传神,生活气息很浓,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历史资料。
元代的雕塑
元代雕塑总的趋势是衰落。
元代宗教雕塑主要是喇嘛教雕塑,元朝设有“梵像提举司”,专门负责制作寺庙铸像壁画,有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指导,他还带来梵像,当时铸造的大型铜像现已无存,现仅存一些小型鎏金铜佛像,大多细腰高髻,与传统汉式佛像迥然异趣,明显受印度、尼泊尔、西藏艺术影响。
元代雕塑雄健豪放,精致华丽,体现了蒙古帝国雄大富强的时代风貌。
明代的雕塑
明代雕塑总的趋势是在前代基础上继续衰落,但仍有少数精品,如同回光返照,最后一闪就熄灭了,此后再也没有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作品了。
明代宗教雕塑中的石窟造像已是尾声,作品很少,水平一般。
明代雕塑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华丽精致,非常成熟,装饰性强,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最后总结。
清代的雕塑
清代雕塑比明代还要衰落,虽然各地都有,但是好的极少。
清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殿、寺庙、园林、府邸、民居等建筑上。材料以木、石、砖为主,简称“三雕”,分别装饰木、石、砖构件。装饰题材以吉祥图案为主,还取材于当时流行的小说、戏曲,也是繁琐堆砌,纤巧俗气。
清代工艺雕塑发达,主要用于观赏、摆设,宫廷、民间都有,各种材料都有,富有地方特点。一般说来,宫廷雕塑工艺材料昂贵(金、玉、象牙等),精雕细刻、不惜工本,精致豪华、充满富贵气。民间雕塑工艺就地取材(竹、木、石、泥等),美观实用,朴实简洁,乐观平易,充满乡土气息。明末清初形成两大体系,各有特色,互相影响。
西方雕塑一瞥
西方雕塑以欧洲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腊雕刻、古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文艺复兴时期雕刻、18世纪雕刻。风格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
希腊雕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神庙中的浮雕饰带、三角形墙雕刻,以及其他独立性雕刻。古希腊雕刻突出之点在于它创造了一种西方从无到有的美的综合典范,它是难以企及和富有独创性的高雅艺术范例,它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人类自身自然美的崇高揭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塑造语言和宝贵的遗产。
古希腊雕刻
古希腊时期不仅留下了举世无双的雕刻珍品,同时由于题材的扩大,区域的发展,使得整个欧洲受到影响。由于社会和历史等原因,希腊艺术由盛到衰的复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希腊艺术确实为西方艺术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雕刻
随着罗马艺术取代希腊艺术而成为西方新的艺术中心,这与它当时政治强国的地位分不开。虽然希腊曾被罗马帝国占领,但值得注意的是古罗马却十分重视希腊艺术,同时仍保存了古罗马自己的艺术特点。
罗马肖像艺术给欣赏者以强烈的印象,它不仅形象酷似,技巧完美,最为重要的是它深入刻画了罗马人的心理特征和人物品格,一般均显示出一副威严和坚定的罗马人面容。
古罗马除肖像雕刻外,祭坛和凯旋门等建筑物上的雕刻也颇具特点,在这些有特色的纪念性浮雕创作中,表现的大都是当时发生的历史具体事件,在这一点上与希腊浮雕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希腊浮雕表现的是理想世界而罗马的浮雕所表现的却是一种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它歌颂的是当时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中世纪雕刻
罗马后期到文艺复兴以前这几个世纪的欧洲历史称之为历史上的黑暗时期,我们在研究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时,不能忽视宗教在这里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它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宗教的理性作用,使艺术的风格受到了影响。在艺术格调上缺乏了真实性的魅力。这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虽然存在,但却并不占主导地位。
要全面和正确地认识这个时代,是独立而又明确的历史特定时代,并不是历史的中断,值得提及的是在中世纪具有独立特色的哥特式雕刻,它是做为哥特式教堂的组成部分而产生的,在德国和意大利留存下较丰富的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雕刻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是有巨大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在众多的著述和研究文献中无不对文艺复兴做出了崇高的评价。因为它不仅是古文化的复兴,而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人的自我觉醒和再生,是对人类自我的重新再认识的估价。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尊重科学和崇尚人文主义。进步的学术思想导致了宗教权威性的根本动摇。
文艺复兴是历史性的全面超越和突破,它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和教育等领域都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直是文艺繁荣的中心,形成了重要的佛罗伦萨派。其后在罗马、威尼斯和米兰,文艺复兴运动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罗马因地处政治中心又有大量古遗迹和藏品,更显示出它的优势。
这样的时代必然蕴育出众多的杰出艺术人才,初期则有乔托、佛罗基俄、波提切利等大师,全盛期则有著名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雕刻方面著名的前导是多那泰罗,他是米开朗基罗以前最杰出的雕刻家。他的雕刻高徒是委罗基奥,他的学生则是达·芬奇和波提切利。
从米开朗基罗到贝尼尼这一历史时期,最著名的雕塑家则是乔维尼、达·波隆纳,他在处理人物喷泉以及巨型人物雕像上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继古希腊和古罗马之后,世界雕塑史的艺术巨匠当然是米开朗基罗,他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米开朗基罗一生留下的完整的作品并不多,但在绘画、雕刻等多方面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艺术遗产。他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峰,而他的逝去又标志着文艺复兴的结束。
文艺复兴衰微在北欧国家则显得缓慢,并且逐步出现一种新的雕塑上的“巴洛克”风格。它来源于学院派和形式主义,但到了17世纪却风行于欧洲不少地区,并出现一批优秀的雕刻大师。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造型的运动和变化,注意明暗对比和色彩的明快以及场面的宏大等。
文艺复兴以后出现的巴洛克艺术,是我们研究西方雕塑史过程中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不仅指建筑艺术,实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将艺术推向整个欧洲的重要阶段。
巴洛克艺术和文艺复兴不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它的中心仍在罗马。既汇集了欧洲各国的优秀艺术人才,并进一步传布到整个欧洲,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后期,各国均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巴洛克式雕塑家。
巴洛克艺术的光辉代表人物,是洛伦佐·贝尼尼(1598~1680),他的一生享有盛誉,过着优裕的生活。他兴趣广泛,非常机智,并多才多艺,而且一直得到教会和贵族的重视。
他的艺术特点是:构图生动,人物内心丰富。在《大卫》这一传统题材中,他力求突破,并以激烈的动势、生动的表情以及明暗的对比等不同的方法塑造了这位英雄形象。
贝尼尼是文艺复兴后到18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具有重要影响的巴洛克艺术家,他是位有着非凡创造性和富有积极精神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在技巧上有重要突破,并为后代留下丰富遗产。
18世纪的雕刻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引起了欧洲政治上的剧烈的变革,而且几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旧社会的批判,导致新思潮的产生,认识到理性的重要,重商、追求享乐,物质的繁荣,在精神上普遍有着乐观主义的气氛。它有利于艺术争鸣和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要的是人们更加认识到自然科学在达到物质和精神需要方面的重要性。
资本主义带来了现代文明,也认识到艺术是生活中美的体现。
在18世纪曾出现了艺术上的“洛可可”风,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艺术上的快感,要求摆脱束缚的“非对象艺术”表现在舞蹈、音乐、装饰艺术和建筑上的装饰手法,这一风气在法国和德国特别盛行。
在一些新的考古发掘后,遗产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庞贝古城的被发掘,罗马成了研究古典艺术的中心,对古代事物的探求好像使人们觉醒了,使热诚和敏感代替了冷漠和迟钝,产生对人类自身和对大自然的认真态度。
美术和心理学的发展促使艺术向多风格发展。激进的时代思潮,激起了艺术家们对个人特色和自由创作的追求。
雕塑与建筑和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不同,它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法国取代罗马成了新的世界艺术中心,进而影响到全欧洲并波及全世界。
16世纪以来的法国一向以意大利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17世纪在建筑和雕刻上有较强的装饰风气。雕刻艺术走向世俗并产生对官能美的追求。18世纪的“洛可可”风曾占有重要地位。乌东(1741~1828)在其他大多数雕塑家被人们淡忘的情况下,作为18世纪艺术史上的不朽人物被载入史册。他的突出贡献在于肖像雕刻上,他感觉敏锐,严格细致,结构严谨,起伏有致,准确概括并能维妙维肖地刻画出对象的内在灵魂。他一生完成了大量的雕塑创作,成就高出同代人。
18世纪法国另一位有所作为的雕塑家为法尔康涅(1716~1791),他的著名作品有为俄国作的《彼得大帝骑马像》(又名《青铜骑士》)及《浴女》等。
新古典主义雕刻
17到18世纪的艺术家都遵循着古典艺术的传统,但缺少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那种创造精神,考古发掘和温克尔《历代美术史》的出版,带动了古典主义的再一次兴起,但大多停留在形式的模仿。拿破仑提倡古典艺术的全盘再现,进而形成一种新古典主义风格,而且遍及欧洲各国。新古典主义的首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肯诺瓦,代表作品有《恋中的普赛克》《吻别丘别德》等,他有着很高的雕刻技巧和装饰风格。他创作了著名的拿破仑妹妹保利娜·波拿巴博尔盖赛的侧卧像,形象接近维娜斯,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肯诺瓦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追求古典的理想美,在传播古典雕刻的技巧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浪漫主义雕刻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首先表现在绘画上,其次也影响到雕刻艺术。
浪漫主义者反对单纯的形式美和理性的束缚,追求跳跃式的生命,热情肯定生活和自然,并以它为表现的核心。强调个性,把感情和想象看作是创作上的重要因素。浪漫主义没有统一的风格,只有相近似的流派。
法国的浪漫主义雕塑家束缚少、派别多,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刻的代表人物为弗朗索瓦·吕德。他的杰出作品是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在古典主义影响较大的法国,吕德的成功创作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其他尚有大卫·丹格尔。他是位有民主信念的雕刻家,在艺术上他追求生命的感受和真实的形象,创作有《哥伯特将军纪念碑》以及大量的浮雕肖像。
法国又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雕刻家为扬·巴蒂斯特·卡尔波,他最有影响的雕塑为《花神》,他动用了明暗的塑造方法,显得活泼和富有生气。《舞蹈》是他另一件杰出作品,有着强烈的运动感和艺术魅力,突破了学院派的稳定死板的表现形式,显现出勃勃生机,在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中形成浪漫主义的重要特色。
现实主义雕刻
在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在法国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被提出来。现实主义首先在文学上,其次在绘画中有明确的反映,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范畴,而常在客观性与社会性的对立、个性与共性的对立四点上摇摆不定,并曾影响到全欧洲。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方面的学院风气,主张艺术作品要表现生活,使作品生动有力,并能揭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要运用雕塑的特殊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有的把新古典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起来,产生更真实的感觉。艾米佑利斯·达鲁是杰出的法国现实主义雕刻家,他曾参加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被判无期徒刑,逃往英国,并在那里创作了不少现实主义肖像作品,大赦回法后继续从事雕塑创作,《法国之歌》和《共和国的凯旋门》是他的代表作品。
象征主义雕刻
象征主义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起自法国,后来影响到欧洲和美国,先来源于文学,后扩展到绘画和戏剧,它主要反对现实主义的戏剧和自然主义小说。主张以象征的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潜在奥秘,强调启示性的美感和体现寓意性世界,认同感情和观念、线条和色彩、装饰美与精神美的一致性。
象征主义者认为某些深刻真理是不能被直接表现出来的,只能用象征、神话等间接的手段加以体现。它以同现实主义的决裂为其任务,象征主义方法对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产生起了促进作用。
应该肯定象征主义在雕塑艺术上的重要作用。纪念性、装饰性、园林等雕塑艺术品在象征主义思潮影响下,显得丰富多采和更加活跃。
象征主义没有非常明确的主张和统一的观点,在创作上与浪漫主义、技巧上与古典主义均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能忽视象征主义创作观点对雕塑艺术发展的积极意义。
肖像雕刻
欧洲自罗马时期起,肖像雕刻就成为一个重要艺术手段,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肖像雕刻一直在发展着,贝尼尼、乌东是肖像雕刻家的光辉代表。
由于肖像雕刻的特定要求,形成它的现实主义传统。纪念性艺术与肖像雕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肖像雕塑在室内外的造型处理上也各有不同,室外肖像可属纪念性雕塑的一种,而室内的肖像雕塑则适应于室内环境和它的架上性特点,视点的不同,材料的不同,影响着肖像雕塑采用不同手法和表现技巧。在肖像基础上需要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灵刻画,头胸像的切割和装饰性处理也是肖像雕刻取得成功艺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的欧洲各国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肖像雕刻家。
浮雕那时在肖像雕塑中曾发挥了广泛的作用。
雕塑与宗教
自古雕塑就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到了19世纪的欧洲,宗教艺术面临着与现代潮流的矛盾。宗教雕刻与教堂建筑样式一直互为依存,如18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曾影响其他地域,到了19世纪中叶40~60年代欧洲曾修建了近200处教堂,但绘画和雕塑都不适应那死气沉沉的宗教艺术的要求,艺术家要求更新,但并没能根本改变这种状态。
这一时期以宗教为题材的雕塑,大多单独进行表现,并赋予新意。如俄罗斯雕塑家安托科尔斯基表现耶稣受难时不是在十字架上,而表现为被绳索绑着的乐观的囚犯。有的则将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表现为形象完整、比例结构严谨标准的古代中东人。也有的将圣母或者天使表现得更具有现实生活中的标准女性气质,有一种起初的美感。这一切使得以宗教为题材的雕塑,在手法和风格上既有古典主义的、又有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的表现因素。这类雕塑家所保留的仅仅是宗教题材,其表现风格则适应了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