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理论 > 中国民间艺术

民间年画与民俗四

四 年画内容与民俗研究
   除了上述有关民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画样外,年画反映的民俗风情和各个地方的庆典活动,那就更是多不胜举。有些作品在反映社会变革或人们衣食住行等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时代风尚社会风俗,给研究者留下了大量可贵的形象资料。苏州清初印制的一些年画中的妇女装束,大都是发型仍是明代,而服装则是宽袖斜襟,下系素裙;清末的妇女,则是旗袍长裤,腰露花巾。有的则戴暖帽,系围巾,足登高跟鞋,或挟书包,或擎布伞,摩登入时。这类年画,无疑是研究服装变化的真实可靠的资料。又如杨柳青画中在反映结婚场面的,画古代婚礼都是堂上供一 “ 天地龙车 ” 或 “ 和合二仙 ” 之图,案上放弓箭粮斗,瓶炉花果等物,新娘则蒙头遮面,新郎是着新官衣,二人手牵一红彩巾,表示同拜华堂,这于传说中的周公破桃花女的故事相关。另一幅戴廉增画店印的《文明娶新》图,画新郎头戴大沿帽,身穿铜钮军人服,骑一高头骏马在前;新娘坐在一四轮洋马车内,身着时装,面露笑容在乘车前往婆家。上题: “ 改良维新去娶亲,香车彩轿对迎门;从今文明成婚礼,富贵荣华满门庭。 ” 近年出版的新年画中,还有集体结婚题材者,民间年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婚姻习俗。再如反映儿童教育题材的年画,有《顽童闹学》,画一群学龄儿童在一书房里乘塾师午睡之时,玩耍起来,有的在脸上用墨画眼镜,胡须装教书先生,有的蒙住眼睛在作 “ 捉迷藏 ” 游戏 …… 。图上题: “ 家有两石粮,不作孩子王 ……” 等字句。反映了旧社会塾学里教育儿童的情景和教师困苦之生活。晚清杨柳青年画作坊印的几幅反映维新变法运动时,提供新学的图中,有《京师女子学堂》、《女学堂演武》、《儿童体操图》等等,景物一改过去家塾那种书房环境,而是当时新式学校的规模。女学生们头戴平顶凉帽,穿短袍长裤,有的拍皮球,有的吹洋号和举枪练武等等,反映了当时的新风俗,新时尚。辛亥革命后刻印的一幅《美术教育图》,画儿童们在电灯下手扶画板学习西画,另有三个女学生坐于西式窗牖下读书。图上题句反映了当时社会教育在改良和对美术的重视。 “ 图画与文字为发表思想之具,人间不可少之事也。而图画因其优美能唤起儿童之兴味;文字因其结构能养成儿童之致密心,学校以之列入科目有由来也。为父母者苟能于儿童游戏之时,常以此诱之,以养成儿童之性格,功效不少。从这类反映教育题材的年画中,得见我国近百年来教育制度的衍变,也是与社会变革和受西俗影响(男女平等风气开放)等等,而改变旧俗的侧面反映。
   在台湾的民俗活动中,有 3 月 11 日 祭 “ 保生大帝 ” 庆典。台南学甲镇慈济宫还存有一块《保生大帝》木刻神像版,图中刻保生大帝捧圭端坐于虎皮椅上,旁有仙童道官立待。下刻坐骑狮虎象鹿麟凤龙鹤等仙禽异兽之神将天仙等三十四尊,绘刻生动精丽。慈济宫与关帝庙、观音庵各地皆有不同,除台湾外,仅有福建闽南九江口龙池岩的慈济宫为祖庙。保生大帝神像刻印的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镇的吴本。吴生于宋朝,曾作御医为人廉洁悬壶济世,救活众生,逝世后,乡民建庙奉祀(见《台湾府志》)。泉州的慈济宫建于洪熙元年(公元 1425 年)
,明朝末年,郑成功领兵收复台湾,随军而来的福建白礁乡的将士,于 农历三月十一日 在学甲登陆,从此便在此落户,开垦荒地,建房筑屋,生活安定下来且日渐繁荣。每年的这天,全省的外地人组成进香团,人们抬着神舆及民间阵头(过会)艺阁、绕行学甲全镇,面向大陆白礁乡慈济宫遥拜,祈求风调雨顺,子孙平安。这幅《保生大帝》祖像之版,每隔四十年盛大庙会期才印一次,供善男信女请去供奉。这幅神像版幸存于台湾,未被劈毁,它不止维系着两岸人民的乡土感情和民俗的一致,同时在每年祭拜治病济人的保生大帝的民俗活动中,也纪念了祖国领土台湾的光复。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4/14/2019-09-18/22214.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